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诉讼中的审级制度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一个民事案件要经过几个不同级别的法院审理、裁判才产生既判力的制度。民事诉讼审级制度是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之一。其体现着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是对程序公正性的保障。根据这种理念,我国设立了两审终审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这是两审终审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的具体表现。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2000年9月2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有的同志认为,根据这一规定,凡是有附带民事诉讼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全案的审理期限,都可以经本院院长批准后延长两个月。有人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七十八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上述《规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仅指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而不是指有附带民事诉讼的整个刑事案件,其经本院院长批准后延长的两个月审理期限不适用于刑事案件的审理,…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就是指由于审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法院判决所产生的费用。在俄罗斯民事诉讼中,缴付诉讼费用的义务由当事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及依特别程序提出相关声请的人承担。根据现行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典第79条的规定,俄罗斯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包括国家规费和与审理案件相关的其他各种费用。一、俄罗斯民事诉讼中的国家规费俄罗斯民事诉讼中的国家规费是指由俄罗斯法律所规定的,因进行民事诉讼而在整个俄罗斯联邦境内都必须缴付的费用。该费用主要用于保证俄罗斯法院实施有效的审判行为或出具各种法律文件,即法庭需按…  相似文献   

4.
李卓 《当代审判》2003,(10):38-39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创新地对“证明标准”问题进行了相关规定,反映出民事诉讼证据立法的进步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拟对《若干规定》中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论证,以探讨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路径选择,以探讨其实践层面上的应对性,以期对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进行理论与实践双重视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院监所检察部门在清理超期羁押时,发现一被告人已在法院审理期间超过一个半月没有宣判,我院及时向法院送达了《超期羁押通知书》。而法院以经基层法院院长批准,延长审理期限2个月回复我院。其理由是根据200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一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2个月。我们认为法院的这一决定是违法的,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的若干规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是指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而不是指刑事公诉案件。故基层人民法院自行决定延…  相似文献   

6.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纠纷发生之后,用书面的形式约定第一审管辖的法院。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下称民诉法)规定了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此外,在第五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持别规定”中的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中则规定了协议管辖,但这一规定只限于涉外民事案件中  相似文献   

7.
国际民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民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论刘卫翔郑自文所谓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forumnonconvenience)原则,是指一国法院根据其国内法或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国际民事案件有管辖权,但从当事人与诉因的关系以及当事人、证人、律师或法院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将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规则予以系统地规定,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 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的期限。如果当事人在举证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现状 诉讼费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依法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和支付的费用。在民事诉讼中征收诉讼费用,是各国民事诉讼法普遍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一是通过规定诉讼费由败诉方承担来制裁民事违法行为,减少国家财政开支;二是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减轻人民法院的审  相似文献   

10.
和解,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企业破产法中谈到的和解主要指以下三种:普通民事诉讼中的和解,破产程序中的和解和执行程序中的和解。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普通民事诉讼中的和解,即指在诉讼进行中,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自行协商,互相让步,达成和解协议后结束诉讼的活动。虽然我国民诉法规定了当事人有和解的权利,但对其程序和具体内容并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就目前立法现状严格说来,诉讼中和解还不能说是一项诉讼制度,但这是不是说明和解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1.
庭前解决附带民事诉讼利弊分析霍日刚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刑事诉讼的同时,附带处理由于犯罪行为而引发的民事诉讼的诉讼活动。刑法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旨在保护被害人、国家的物质利益,减少讼累。附带民事诉讼的最终处理是法院的调解或判决,其他部门只能参与...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和解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取得谅解,达成协议,从而终结诉讼的活动。它与调解不同,调解是当事人双方在第三者主持下所进行的活动,和解作为民事诉讼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在各国民事诉讼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而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仅在第46、51、181三条中涉及和解内容,将其作为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加以表述。作为一项完整的诉讼制度来说,如此规定未免过于简单、抽象,难以适应诉讼实践的要求。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修订民事诉讼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箱     
《人民司法》2005,(8):110-111
如何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物质损失”的含义?编辑同志: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该条规定,我院在审理一起失火案件中,就被烧山场主人提起的有关要求被告人赔偿被烧山场损失的诉讼应否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理问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被告人的行为而使山场主的山场被烧,造成了山场主的经济损失,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所指的物质损失范畴。山场主就此提起的  相似文献   

14.
析不当民事诉讼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当民事诉讼行为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利用合法的诉讼形式规避法律,用以保护其不正当利益,实现其不良目的的侵权行为。法律特征(一)不当民事诉讼行为属于侵权行为范畴。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第3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资产,侵...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拘留又称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限制妨害民事诉讼的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妨害民事诉讼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必须正确适用,以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达到维持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教育公民遵守法律,遵守诉讼制度的目的。审判实践中有少数审判人员往往不能准确地适用拘留措施,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范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在我国,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经历了适用——参照——适用的一个制度史变迁过程。2015年经修正后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了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其内容可以分为“诉讼程序”和“检察监督程序”两部分。在“诉讼程序”中,立法以“等”作不完全列举的例示性规定。从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原告法定代表人资格确定、二审裁判方式等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也都在可以“适用”之列。毕竟,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各异,所以,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规范,应当确立不抵触立法目的和补充性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范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在我国,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经历了适用——参照——适用的一个制度史变迁过程。2015年经修正后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了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其内容可以分为“诉讼程序”和“检察监督程序”两部分。在“诉讼程序”中,立法以“等”作不完全列举的例示性规定。从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原告法定代表人资格确定、二审裁判方式等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也都在可以“适用”之列。毕竟,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各异,所以,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规范,应当确立不抵触立法目的和补充性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初适用于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中是否适用及如何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不尽相同。中国在民事诉讼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其必要性,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和做法构建我国在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法》中关于反垄断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定并不十分清晰,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反垄断司法解释对于如何分配举证责任做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是依然有很多模糊地带。本文结合相应的规定以及现有案例,全面分析了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并试图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原告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否过高。  相似文献   

20.
应确立共同侵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地位王建军一、确立不构成犯罪共同侵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诉讼地位的必要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一规定,对提起附带民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