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出生于1909年端午节(五月初六),今年6月23日是其百年诞辰。 在即将迎来李先念100周年诞辰之际.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对父亲表达深深的怀念:“我觉得我爸爸属于那种办事非常认真,非常敬业,非常顾全大局……的人.他永远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为重,从来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所以他很受人敬重。”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在陕西省的一个农村,这里属于“八百里平川”富饶的关中平原,汉武大帝和唐杨贵妃就葬于我所在的兴平市。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一朵浪花,可以看到历史巨变的人应该说是少数的。在新中国建立的60年里,我们家完整见证了国家发生的变化就只有我的父亲,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很幸运的;而我们这一辈人,虽然见证不完整,却在充分享受着国家变化给我们生活上的巨大改善,无疑我们更幸运。总的来看,当国家困难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①不论个人主观上如何企图摆脱各种社会关系或联系,他在本质上也必然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普遍的、必然的属性,是他作为主体的现实性根据。一、主体能动对象性的普遍性在于它的社会性首先,一方面人把自然作为生命活动需求的对象,当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料或前提。但是,“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②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离开人世已15年,在准备祭奠他时,我忽然想了解他在亲友中留下了多少印象,因而开始了这一轮的询问,没有想到回应非常积极,让我十分感动。下面根据大家和我的回忆简单谈谈他的百年人生。父亲出生于1897年,晚年他常说,他一生经历了五个"朝代",指的是满清末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党时代和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他很敏锐地意识到每段时期的差异。他喜欢历史,有很强的历史感。父亲好友的女儿王容对我说,"伯父  相似文献   

5.
今年欣逢新中国60华诞,我们也迎来上海解放60周年。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承载着一代代人奋斗的身影和足迹。初夏之夜的灯光下,我翻开珍藏的父亲相册,深切缅怀我的父亲——一位为了新中国而战的老兵.深情感念他的品德和教诲……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中国人到东南亚去旅游,新加坡、马亚西亚和泰国往往会成为首选之地。这也难怪。因为那些地方比较发达,能令人感受到更多的现代气息。但如果是要对华侨、华人社团作一番考察的话,那么缅甸的仰光很值得一去。由于相对的封闭和滞后,仰光的华侨、华人社团反而保留得相当的完整,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多见的。目前缅甸的华侨、华人并无精确的统计数字,不过100万左右还是可信的。这在全缅总人口中,约占2%至3%。100万华侨、华人,居住在仰光的估计有20万至30万。全缅华侨、华人社团估计有400个左右,其中仰光占了近一半。所以,如果对仰光的华侨、华人社团进行一番探讨的话,那么就能够把握住缅甸华侨、华人社团的全貌了。一、历史的回顾仰光古时的地名有六七个之多,只是到了1755年,当缅王雍籍牙从孟族人手中夺得这个小镇时才将它定名为仰光。缅语的意思,“仰”是斗争,“光”为终结,其含义是纪念那次征战的胜利。正因为如此,所以仰光又有“和平之城”的称谓。其实早在雍籍牙夺取仰光之前,已有中国人流寓在那里,只是由于年深日久,未曾留下相关的资料。1824年英国人第一次侵缅,当时他们曾经画过一张仰光地图,上面就标有“中国码头”、“华人区”、“华人坟场”...  相似文献   

7.
那天凌晨近一点.父亲拖着右腿一瘸一拐回家了,脸上还渗着汗滴。一问才得知:父亲处理完公务回家.刚上楼.便听到走廊里有脚步声。他警觉地询问对方身份.脚步声停住了,只见一黑影迅速窜下,手里撼着一根长长的东西向外奔去。父亲随即追了出去.边追边向所在地的公安分局报案。由于只有父亲一个人.在追过两条街后.还是让那黑影逃脱了。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9,(23)
<正>遂宁,白马。这是父亲故事里的地名。从父亲讲述的那些故事里,年幼的刘玉凤,知道了在那个离城几十里的小山里,有河、有城墙,更有父亲的思念与遗憾。刘玉凤,是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出生在台湾的她,在2017年之前,从未到过大陆的城市。但她知道,那里有父亲的家乡,还有她不知道存在却血脉相连的亲人。分离——一个时代的悲剧刘华林,刘玉凤的父亲。1945年的一天,正在农田里干活的他被抓了壮丁。才19岁的他一定想不到,从此他将再也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10.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11.
罗荣桓元帅的逸闻趣事不多,病逝又早,留下的回忆资料也比较少。加上工作性质不够大众化,更没有个人“死党”为之宣传,所以一般民众对他的印象甚浅。若非毛泽东有一首《七律·吊罗荣桓》,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了解他的生平了。  相似文献   

12.
生子非难,教子尤难。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独生子女时代,没有兄弟姐妹,孩子更需父母的陪伴。在孩子被女性围绕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的加入更为必要。在今天做父亲,仅沿用父辈的育儿之道,似乎已远远不够。平时无暇或无心顾家的父亲,一旦回到家发现孩子犯错,粗暴又冷漠地或打或骂。  相似文献   

13.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们非常城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名河南娃,郸城青年段志军1993年开始跟随父亲从商,并在父亲的引导下进人商界,一头扎进生养于斯的中原热土。十几年间,他带领的河南通冠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从前身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拥有千余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沧桑风雨,一路兼程,创业的艰辛和曲折自不必说。如今的段志军年逾不惑,仍乡音不改,作为河南省工程机械行业的年轻企业家和领军者,他不仅见证了河南这个古老的中原大省在改革浪潮中的后起之劲,也将前行的脚步从本土西进到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为国家中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相似文献   

15.
马薇 《今日民族》2010,(3):27-29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习惯用歌声去界定一个时代,一首歌或许就能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时代前进的轨迹。音乐这种艺术形态自诞生起,就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强大影响,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歌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现代化首先需要人的现代化。只有现代化的人才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妇女是人类的一半,她们曾经被压抑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以及关于她们的观念至今依然陈旧。因此,社会的现代化首先要关注妇女的现代化。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妇女的现代化需要全新的理论指导,需要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一)社会现代化需要妇女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需要妇女的现代化,只有妇女群体现代化了,社会才能说现代化了。人的现代化主要指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只有思想观念现代化了,人的行为才会现代化。全社会走向现代化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徐、蒋家世徐悲鸿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他是江苏宜兴人,1895年生于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章达公擅长书画,全家靠父亲卖字画为生。或许是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徐悲鸿从幼年起便爱写写画画,因此,十几岁时便小有名气,以能书善画闻名乡里了。19岁那年,徐悲鸿的父亲去世了,他是长子.只得放弃学业,从上海回到宜兴,挑起养家的重任来。为了多挣点钱,他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你是军校一期毕业生,年龄最大、个头最高,是标准的山东人……”父亲每当忆起总理接见时的情景总是感慨万千。在后来的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8,(22)
正"奋斗"两个字,让人心潮澎湃。32年,"时代楷模"王继才每天在开山岛上升起五星红旗,早晚例行巡岛。岛上生活异常艰苦,咸菜、萝卜干是他们的"家常菜"。为了减少岸上补给,王继才夫妇在岛上开辟出23块"格子田"。王继才的儿子王志国说,面对困境"靠自己"和"不抱怨",是父亲一生的写照,更是父亲留给他的精神财富。困境面前"靠自己""不抱怨",就是随遇而进。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坚持随遇而进。  相似文献   

20.
秦铁这位瘦削的七旬老人,曾是一位远洋货轮的船长.退休后他正在探寻父亲博古的历史轨迹…… “负总责” 父亲在苏联待了三年,他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1930年5月,父亲回国。他先是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后来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当时父亲只有20岁出头,资历也比较浅。谁也没想到。一些历史契机把他推到了中共最高权力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