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王思斌先生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本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那么,自从2004年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来,社会工作本土化出现以下几个关键点,影响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的流动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加入WTO后,此种态势更趋明显了。人才流动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表现为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和跨国企业人才的本土化,这是方向不同的人才运动,但同时也是一个过程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需要促使法律制度呈现趋同化趋势。法律移植是法律制度趋同化的捷径。移植法律中遭遇本土化的实践困境,造成制度与实践偏离。要使移植法律CAFTA争端解决机制运行正常,需要淡化机制外因素影响,并促成该机制的顺利实践,使得移植规则在本土化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本区域的地方性实践知识,形成法律移植制度与本土化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转轨的复合环境中,国企改革应是以产权为核心和必须条件,以竞争为基础和充分条件的整体改革,通过两者的互动动态地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同时,国企改革需要制度创新和政府支持性配套改革,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经济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全球化对政府治理的冲击首当其冲,它将对政府管理带来一系列影响与交革,包括行政理念的转交、职能体系的调整、决策体系与政策规制的变革等等。政府要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强化管理的权威与合法性,就必须适应时代之需,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实现治理理念与行为的全方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立法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全球化时代中国立法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国立法既需要面对并且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也需要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产生的强大冲击和影响。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的立法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解决。(一 )立法发展如何实现中国国情与全球化的协调统一全球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过程 :世界经济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理性认识与民族感情的价值危机、“西方化”与现代化的不同理解、物质的富饶与道德的低迷、社会的富裕与贫困的两极分化 ,42○   全球化与本土化 ,国家主…  相似文献   

7.
本土导向包括外来事物本土化和本土经验规范化两个部分。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导向既包括外来社会工作进入中国后的适应变化,也包括中国社会服务经验对社会工作的领悟、借鉴和融汇;这些都可在对象、主体、目标、技术和伦理上予以体现。过去十年,上海社会工作实践稳步发展。其伦理主要遵从外来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其对象、主体、目标和方法则多模仿学习外来经验。该实践融合了外来经验本土化和本土服务规范化的品性,但本土化品性稍强。总体而言,社会工作在上海还是"准专业"。基于SWOT框架,上海社会工作体现出"环境充满机会而人员弱点明显"的特性,需要达观认识境外经验,清醒把握本土环境,依托社会工作智慧促进本土导向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进步的潮流。中国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主动做出了加入WTO的重大战略选择。目的是通过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促进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在开放中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深化政府改革。一、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关键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企业竞争的全球化 ,而且“国家竞争力”的命题也进一步突显。对尚在发展中并处于体制转轨重要时期的中国 ,这里蕴涵着巨大的机会 ,也充满严峻的挑战。过去 2 0多年间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 ,并逐步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学虽然有其基本原理,但无论从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看还是从公共管理学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来说,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门研究政府改革的学科。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政府改革,这是公共管理学在我国“崛起”的现实基础。但是,我国现在的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内容,还是以介绍和评论国外研究成果和现状为主,并不适应我国政府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将本土化确定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路径取向。只有本土化的公共管理学,才能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理论前导。在本土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一定能对公共管理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谈属于微观社会学范畴。一般意义上讲,对谈是人与人之间的话语互动过程和现象。在司法上,调解过程的对谈极为普遍,因而往往被视为惯常的现象。法治原则之下的行政过程应当是一个对谈的过程,而且实定法业已确立了“告知一听取”模式的正式规则,但当下行政主体由于受传统行政观念的影响,不仅缺乏对正式规则的耐性,更少有对非正式规则的遵循。行政过程中对谈的缺失,严重阻滞了政府服务力的有效实现,且有悖于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因此,倡导行政主体接纳对谈的观念,践行对谈的基本规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政府服务力,而且会支持行政法治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1.
政社互动是社会管理创新格局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它的哲学基础是交互主体哲学。政社互动能够加快推动城市管理向多元共治、规范治理和合理共识转变。完善和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民达成理性共识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城市管理政社互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入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使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但是人们最为关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和影响,为此各级政府应充分估计到这种冲击和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并制定相应对策,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是近几年来学界、政府与公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进行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化带来规制变化,推动民族国家以及地区构建更具竞争性、适应性与应变能力的治理制度;二是公共治理理念变化推动各国政府改革陈旧的治理制度与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公共治理转变与制度创新都是从基层开始的,地方政府在治理转变过程中居于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本土化:反思、批判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本土的实际状况,并不构成本土化研究的充分条件,因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并不必然是对理论本身的证伪,而在文化意义的理解上寻求本土化研究的论据,其否定的就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普适性,更是完全否定了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性。本土化倡导者正是因为混淆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挑取人文主义的论据与科学主义的结果,才使得本土化研究看似论证有力、前景广阔,但在同一研究层面上,支持本土化的理由,更多的只是反应了社会科学理论自身的不完善,尤其是对本土社会科学“不加批判地运用”、“粗暴地套用”以及投机、功利式研究的不满,它与本土化本身必要与否基本没有太大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区警务本土化是适宜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战略战术的过程。目前,中国社区警务本土化理论研究还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实践中也受到社区警务与社区发展"协调难"和社区警务"模式化"、"形式化"的制约。实现中国社区警务本土化,必须做好社区警务本土化的顶层设计,深化社区警务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实现社区警务理念的本土化,创新本土社区警务实践模式,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助推社区警务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互动,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下,价值冲突问题已引起各个国家的普遍关注.当代中国应当确立起一种既反映人类共同理想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时代感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旨在增进区域公共利益的合作治理形式,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以共识为纽带,加强了政府间关系的协调。话语交往主张通过协商交流达成合作共识,它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内在诉求高度契合。从话语交往的视角看,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过程,是各个地方政府广泛深度参与、充分协商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逻辑递进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构筑协商交流平台、完善协商交流规范、健全协商交流的制度保障等路径。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全球化起源于经济,但是自古典全球化阶段以来的全球化则是在法律的视野中推进的,而且越往后发展,法律对全球化的主导作用越强,今天,离开法律的全球化是无法深入发展下去的。全球化正在重塑着人类的文明,不同法律体系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合,一个法律多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在全球化浪潮中将得到新的洗礼,但这需要我们主动参与,从诸多方面消除传统的影响,构筑一道新型的本土化的法制之墙,保障我们更好地参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学科发展道路多种多样,最根本的是立足本国文化,扎根于本国实际。任何学科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完成犯罪学本土化转型的任务,是摆在中国犯罪学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国之人文科学,其传承与发展应贴近本土,深懂一国文化,方可源远流长。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本土文化博大精深,本土资源丰富多样,研究中国犯罪现象的中国犯罪学,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本土文化,构建本土特色的学科理论,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犯罪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旨在处理区域性公共事务、化解分歧和冲突、共享区域公共利益的合作治理形式,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以共识为纽带加强政府间关系的协调。话语交往主张通过协商交流达成合作共识,它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内在诉求高度契合一致。从话语交往的视角看,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过程,是各个地方政府广泛深度参与、充分协商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逻辑递进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构筑协商交流平台、完善协商交流规范、健全协商交流的制度保障等路径,三重路径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最终确保区域合作共识的达成过程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