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中文意思是"不说话",但实际上他的小说具有比一般讲故事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他的小说《酒国》以一种多视角的形式展现象征意义上的现实,让读者能够多视角地去解读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安部公房是日本二战后有代表性的现代派文学大家,他将现代派文学的手法和主题自如地运用于日本的土壤和现实。其代表作《砂女》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和存在主义的主题融为一体,运用"美比乌斯圈"这一象征塑造了不分表里的现实与超现实的两个世界,通过这两个世界的相互投射揭示了人的异化及存在的荒谬,探寻人之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花的世界     
灵子 《新民周刊》2012,(14):96-96
《花》是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开幕影片,法国片,由中国导演娄烨导演。片中娄烨一如既往地没有着重于讲故事,更多的是在抒展一种情绪。他的镜头语言如此熟稔,以至于即便主人公的某些行为逻辑在现实中未必成立,但在这流畅的影像中也显得极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论左拉     
从浪漫主义开始当左拉投身文学事业的时候,法国文学界正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之下,当时这个青年人最崇拜的作家是雨果和缪塞。他曾经试着写诗,但写得不好;于是他转而创作小说。他写了《给尼依的故事》(1864)、《克洛德的忏悔》(1865)。他在这两部初作中,想象比现实的成份多,抒情比叙述的意味更浓。青年左拉热烈主张用浪漫色彩去美化、装饰那个他后来称之为“充满疯狂和羞耻的奇异时代”。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现实是凄惨的,现实是可怕的;那么让我们用鲜花把它掩盖上吧。……你在回信中总是说  相似文献   

5.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12,(29):63-64
他是《失恋33天》里的高富帅,他是"非常林奕华"舞台上的"千面小生"、"御用男主角",十几年闯荡影视剧江湖,却从不看自己演的片子。他就是王耀庆。从2006年的《水浒传》到2011年的《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6年之间,王耀庆几乎演遍了林奕华近年来所有的戏,而且一演就是将近200场。可以说王耀庆所创下的舞台剧演出场次...  相似文献   

6.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社会人类学注重田野,用纪录片的形式直接拍摄事件研究之,这一方法在欧洲始于20世纪60年代。摄影行为在社会学中可以说是一种形式介入,介入分本位和他位:记录是本位的,记录中的取舍是他位的。本文的最初形式是一个用于社会学研究与教学的纪录片,原名《亚洲职场面对面——不同文化观的碰撞》。它共有三个篇章,每篇章由两部分构成:现场拍摄的文化碰撞,事后对碰撞的阐释和讨论。里昂二大的GANNE教授作为局内人用"本位"角度描述现实,武汉大学的吴泓缈教授作为局外人以"他位"视野解读现实。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这是  相似文献   

8.
李学阳 《法国研究》2013,(1):61-67,32
维多克是现代世界刑警之父和私人侦探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是现代世界第一个警察作家,历史还应给他文学家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回忆录》写作和小说创作。其四卷本《维多克回忆录》使他和拿破仑一样"英名代代相传";小说《真实的巴黎秘密》被誉为"一部记录罪案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但由于他一个警察作家的人格局限,使其作品在文字、历史感和哲学意味三方面都难以与同时代的文学名著媲美。然而,文学的维多克最大的意义不在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在他留下的史实、史料。他既是浪子又是时代巨人的传奇经历,成为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素材宝库,最后连其本人也一起作了《高老头》、《悲惨世界》那些名作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9.
程平 《法国研究》2007,(3):31-37
程抱一在他的小说《天一言》中,全文引用了唐朝王维的山水诗名篇《终南别业》。这种引用并非对唐诗的单纯借用,而是完成着一个精彩的再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诗歌语言的"三轴构建"理论的建树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阙政 《新民周刊》2012,(28):58-60
除魅陈凯歌,暂时和《别姬》相忘于江湖,你会发现,每部他的作品里都能"搜索"到陈凯歌其人,好中是他,差中也是他。这些年,陈凯歌每逢有新片问世,话题兜兜转转几圈后,几乎都要和《霸王别姬》扯上些干系。以至于采访陈导也成了件尴尬的事,《别姬》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前,既翻不过,也绕不开。这些年,我们习惯了以《别姬》作为立足点去理...  相似文献   

11.
木叶 《新民周刊》2012,(27):72-73
金士杰也知道穷的日子不好熬,但为什么有胆识这么去做?因为他心里储存了好多思想,因为他确定一出手就会有风,因为感觉到有好戏在召唤他。《暗恋桃花源》中永远的"江滨柳"、《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的"莫利教授",被赖声川导演誉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的戏剧表演大师金士杰,成为"新民艺谭"第8期的座上宾,为我们上...  相似文献   

12.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20):18-18
同样一个影人,在法国"现实世界"与在中国"虚拟世界"中,却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作为唯一一部入选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娄烨的《浮城谜事》究竟给法国影评人留下了何种印象?它是否代表着今天"中国电影"的水准?中国与法国的读者面对的绝对是两个现实、两个答案。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新民周刊》2012,(48):91-91
《"水浒"识小录》这本书是王学泰先生关于《水浒》的最新思考。去年,他出版了《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但限于体例与篇幅,王学泰仍然觉得言不尽意,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识小录"采用了笔记的体例,成书之前,在《万象》上连载了有两三年之久,从朴刀、杆棒、武监、流  相似文献   

14.
《王浮得救记》是法国当代作家尤瑟纳尔 ( MargueriteYourcenar,1 90 3- 1 987)的中篇小说集《东方故事集》的开卷之作 ,其结局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老画家王浮被皇帝定为欺君死罪 ,因为他的画所描绘的景象远比现实美好。但执刑之前 ,皇帝要求王浮画完年轻时未完成的一幅山水杰作。画家沉浸在创作之中 ,从他笔端涌出的水流渐渐充满了整个大厅 ,在目瞪口呆的皇帝和朝臣们的眼皮底下 ,王浮和他的弟子登上他刚刚勾画出的一叶轻舟 ,师徒二人消失在波涛之中……对于这一具有浪漫色彩的结局 ,大多数评论文章的阐释均着眼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或…  相似文献   

15.
高丽末期著名学者李穑入主成均馆之后,积极推广朱子学说,研读、讲授《论语》等经典。他还为国王讲授《论语》,并创作了富有特色的《论语》"经筵诗",他的其他诗文也大量引用了《论语》,理学意味很浓厚。由于李穑的这些努力,《论语》的传播随着性理学的发展而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其在高丽末期政治、文化生活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小可 《新民周刊》2012,(49):34-35
有时候,他是数字老虎,有时候,他是真老虎。而当真老虎和数字老虎交叉出现的时候,我们也总像少年Pi一样,傻傻分不清楚。《推手》:清蒸鲈鱼;《喜宴》:豆瓣鱼;《饮食男女》:红烧鸡。据说李安曾用这三道菜来形容自己的"家庭三部曲"。同样的比喻用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上,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维利耶·德·里尔·亚当的短篇小说《神秘交感》是西方奇幻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名篇,被文学评论家公认为最美的奇幻小说之一。然而维利耶不仅仅是一个奇幻小说作家,他还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神秘交感》就是维利耶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对波德莱尔在《应和》一诗中阐发的象征主义诗歌理念进行实践的结晶。从象征主义的视角下解读这篇小说可以穿越维利耶用丰富绵密的意象和大量的暗示,通感等表现手段构造出的"象征的森林",更好地领略他精心营造出的梦境与现实遥相呼应,自然与精神相互沟通的神秘奇景。  相似文献   

18.
西田哲学如何继承宋学传统是一个宏大的论题,"格物致知"论是朱子建立自身理学体系的出发点,《善的研究》则确立了贯穿西田几多郎思想不同阶段的超越心物对峙框架的主客合一实在论立场。朱子学与阳明学皆以天道、人道合一为根本前提,但修学的入手处却分别在于"格物"与"致良知"两端。西田几多郎晚年日益重视现实历史世界的"物"的思想,这在《善的研究》阶段已初现端倪。虽然持主客合一的立场,但西田几多郎一直试图克服《善的研究》被误读为心理主义或意识主义的倾向,在认识论上强调抛弃自我的主观臆断而与事物的本性相一致。因此,至少就实在论而言,《善的研究》确立的纯粹经验立场更接近于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论。西田几多郎晚年面对质询亦援引朱熹的"格物"解释支撑自己对于现实历史世界的逻辑建构,保证其思想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徐敬德作为16世纪朝鲜理学思想的核心人物,对朝鲜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大多收录在《花潭集》中。《花潭集》中收录的诗歌有78首,这为数不多的诗作成为他理学精神得以展现的艺术载体。他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传达他理学观念的,这使得他的诗作具有了很强的哲理性。而且作为一个理学家,徐敬德执着追求"至理"的精神也化身为他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到他的诗作中,使他的诗歌能够寓理于情、借景达意。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亚太》内容涵盖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各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重点反映当前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宁缺毋滥"原则,以确保文章学术质量。《当代亚太》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各类权威的学术刊物评价体系中均位于政治学类期刊前列,并于2013年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当代亚太》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