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世界》2013,(4):70-70
■2月23日至3月7日,纳米比亚人组党总书记南戈洛·姆奔巴率该党中央委员研修班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会见、■2月27日至3月8日,应欧洲左翼党和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贺钧率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代表团,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德国卢森堡基金会主办的主题为“金砖国家不是空洞的口号,其崛起对欧美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  相似文献   

3.
正(3月22日至4月21日)3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电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祝贺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65周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向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捐赠抗疫物资交接仪式在伊朗驻华使馆举行,中联部部长助理朱锐、伊朗驻华大使克沙瓦尔兹扎德等出席。  相似文献   

4.
箭在弦上据以《国土报》8月25日报道,以军总参谋长哈卢茨已任命“超级鹰派”、49岁的空军司令埃利泽·沙基迪为“伊朗司令部总指挥”。这无疑为这场看似“箭在弦上”的战争又增添了一丝杀机。8月31日联合国给伊朗的期限已过,伊朗却寸步不让。对于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来说,伊朗直接的核威胁及军事威慑,已成为它最大的心病。以色列国防部认为,伊朗对核计划的追求“意味着战争将无法避免”。对于今后“巴比伦行动”是否会在伊朗重演,有人认为,有了袭击伊拉克核设施的先例,不是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贾旭阳 《当代世界》2011,(10):67-67
8月19日,哈萨克斯坦举行议会上院改选,新当选的16名议员均来自“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  相似文献   

6.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1日清晨,哥伦比亚政府军对藏匿在厄瓜多尔境内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实施突然袭击,击毙了该组织二号人物劳尔·雷耶斯和其他21名武装人员。这次越境打击引发了邻国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的强烈反应。两国先是断绝了与哥伦比亚的外交关系,继而又调兵前往边境地区,以示抗议。3月7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召开的第20届里约集团首脑会议上,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06,(5)
内贾德还能硬多久?2月20日,受曾否认纳粹大屠杀的英国历史学家戴维ˇ欧文在当日奥地利法庭上认罪的影响,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主动为内贾德总统去年12月关于纳粹大屠杀是“神话”的讲话“消毒”。穆塔基代表伊朗官方承认大屠杀确实发生过,只是强调穆斯林不应承担纠正大屠杀错误的代价,这与几天前伊朗还计划派代表团去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证伪”大屠杀的态度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同样,伊朗对于核问题的口气也有软化的迹象。伊朗代表团的首席谈判代表侯塞尼他什2月21日称,旨在讨论俄为伊朗“代置铀浓缩”方式的莫斯科会谈是“积极和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沙特与伊朗同意两个月内恢复外交关系。中东地区影响最广泛的一对矛盾有望缓和,未来可能持续产生积极、正面的扩散效应。对于饱受战争冲突蹂躏的中东而言,这代表着合力谋发展的新格局;对于以丛林法则、西方意识形态为底色的国际政治而言,这代表着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新规则;对于被西方大国控制、主导的中东地区乃至国际秩序而言,这代表着冷战后世界政治舞台中心已经出现非西方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10.
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15国一致通过关于伊核问题的1747号决议.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此前的1737号决议,加大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25日,伊朗强硬回应,指责新决议为"非法"决议,表示伊朗决不暂停铀浓缩活动,并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机构)的合作关系,直至该问题由安理会重新回到机构框架内进行解决.伊核问题再一次被抛到风口浪尖,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相似文献   

11.
伊朗政治的民主化成分大大限制了伊朗社会“塔利班化”的可能,而属于新保守派的内贾德政府上台一年来,在经济领域的毫无作为已引起民众的逆反情绪。不难想象革命27年后,伊朗知识界方兴未艾的公民社会讨论将可能成为诱引伊朗威权政治派别斗争激化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14日,美、英、法、德、俄、中六国与伊朗围绕伊朗核问题的新一轮谈判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与会各方对此次对话给予积极评价,并同意5月2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继续会谈.在美西方与伊朗软硬对抗轮番升级、动武传闻甚嚣尘上之际,新一轮谈判在"十年来罕见的积极氛围"中开局,给人带来紧张形势有所转圜的感觉,伊核问题似乎向着缓和方向发展.然而,美西方与伊朗在暂停铀浓缩活动、解除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巨大,双方互信严重缺失,巴格达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9日,伊朗致函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拒绝了将低浓缩铀送到海外加工来交换核燃料的协议,而次日即奥巴马入主白宫一周年之际。西方媒体认为,此举是伊朗无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而发起的挑战,伊朗核问题又陷入新一轮“紧张周期”。  相似文献   

14.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好盟友和波斯湾的宪兵。但是,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以后,美伊交恶至今已近30年。伊朗先是扣留美国人质,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接着又取消了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特权,把美国看做“大撒旦”(大魔鬼)和死对头。美国则冻结了伊朗在美的120多亿美元资产,接着又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进攻伊朗。“9·11”事件后,美国出于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和反恐的需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先后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之前,曾与伊朗达成默契:伊朗保持中立,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会殃及伊朗。然而,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伊朗,指责伊朗支持包括“基地”组织、“哈马斯”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和企图发展核武器等,并支持伊朗国内的动乱,企图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朗政权。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指控,并指责美国“干涉内政”,“制造混乱”,两国矛盾骤然激化。一时间,关于美国要用“煽动动乱”、“策划用恐怖组织”甚至“动用武力”等手段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猜测四起。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台湾新诗的抗议和隐忍朱双一(一)林载爵在比较杨逵和钟理和时,曾概括出他们各自代表台湾新文学的两种主要精神──“抗议”和“隐忍”①。这一概括是颇为精到的,它也可以在日据时期台湾新诗创作得到印证。台湾诗人的抗议,有时发为对殖民者的直接痛斥,或以昂...  相似文献   

17.
5月18日,美国媒体报道,为加速解决朝核问题,布什总统拟在朝鲜重返六方会谈时批准以“正面解决”为指针的新对朝政策,这一动态标志着美国在经过长期摸底和观察后对解决朝核问题有了重大政策转变,同时,这也可以看作一个信号,表示着美国的政策重心将更加倾向伊朗问题,从而对伊朗问题采取军事解决的可能性也前所未有地出现在美国战略决策的前台。  相似文献   

18.
4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留给伊朗的30天“最后期限”到期。到目前为止,伊朗不仅没有任何中止铀浓缩活动的迹象,其最高领导人反而发出强硬威胁,称将以“双倍力量”回应美国的打击。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2009,(3):44-44
1月17日,马拉维执政的民主进步党召开首届全国代表大会,推举穆塔里卡总统继续作为该党代表参加将于5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并通过了党的竞选纲领和新党章。 1月18日,中非共和国总统博齐泽宣布对福斯坦一阿尔尚热·图瓦德拉领导的政府予以解散,19日,中非共和国成立新一届“共识政府”,新联合政府由总统多数派政党、武装反对派、非武装反对派组成,期望促进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伊朗最近举行的大选中,温和(也称务实)派人物鲁哈尼出乎人们意料在首轮选举中击败所有强硬保守派竞选对手,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鲁哈尼承诺,为摆脱伊朗目前面临的内外困境,执政后对内将会稳步地推进政治“变革”,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氛围;对外将努力改善与美欧和地区国家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