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们常说的一些为人处世原则,乍一听来容易做到,但其实很难。或者说,不少原则对君子可能有效,对常人则几乎无用。比如那句常挂嘴边的"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这话有其特殊的语境。如果是夸赞一个人,就会找各种事实来证明,这时人和事是一致的,就算事说得不准确也无伤大雅。如果是批评一个人,那么为了不引起无谓的争论,一方就会提前声明:我这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然而,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你在批评一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把优秀中青年干部送到国外培训,现任山东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就是其中一个,他的见习职务是给美国纽海文市市长当助理,虽然时间不过半年,但受益匪浅。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一上市就很畅销。书中一件事引起我的兴趣,那就是“总统来了怎么办?”李群讲道:有一天,他看新闻,得知美国副总统戈尔到了纽海文市。但市长置若罔闻.只管做自己的事。他惊奇地问市长:“戈尔来,你为什么不出面?”不想市长更惊奇地反问他:“我为什么要出面?”后来李群才知道,在美国,下级官员根本没有恭迎上级官员到来,给上级官员安排食宿、陪同检查工作、一同观赏风景、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一说。李群说,不说是来了副总统,就是总统来了,市长也一样的不出面。这事听起来真是名副其实的海外奇谈了,因为这在我们许多人听起来很是不可思议。大人物大驾光临,紫日高悬,山动地摇,下级官员一个个尾随其后,围绕左右都唯恐不及,甚至还要到地界迎驾,有警车开道,走到哪儿清场到哪儿,怎么敢置若罔闻呢?一句话,上级领导的到来,是下级官员天大的事,要放下手中一切工作,甚至提前数十天准  相似文献   

3.
读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这世上,号称是“读书人”的有多少,而真正读懂的能有几个?不说太深奥的,就金庸那种“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但谁敢说读懂了?要是真读懂了,这世界上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存在了。基于这种想法,这一次打算向大家推荐《东坡志林》。反正读书的人不用我啰嗦,不读书的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相似文献   

4.
分而治之     
我还记得女儿参加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和几万名中学生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为阅兵和庆典仪式构造了丰富多彩的"大屏幕"。而8万人参与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活动,从电视机画面上居然看不到丝毫的差错。演出结束回到家,我出于职业习惯,问她导演如何把这么多人管理得那么井井有条。当时她的回答很简单:把人分了,就好管了。一个管理者把自己事情做好的关键是什么?是能分清什么事情应该自己做,什么事情应该分给别人做。  相似文献   

5.
王妍 《先锋队》2015,(9):52
在巴黎,有一家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就是快乐的哲学。正如店老板所说:"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如果,有一天,你在所居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  相似文献   

6.
《军队党的生活》2010,(3):23-23
前几天,上级的通报中说到一件事,某部士官由于遭到连队干部的不公正批评,采用极端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该名干部打伤。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都是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非常普遍,如果有的批评你不能接受时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多年前,我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商学院做有关领导力的演讲.有一个MBA学员站起来提问,他说:"我对当领导不感兴趣,我该怎么办?"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领导力跟当领导不是一回事. 关于领导力,有各种各样的误解.把领导力跟当领导混为一谈,可以说是对领导力的头号误解. 不只我一个人这么认为.马克斯维尔本来是个牧...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年轻女性来问我,青春不能错过什么,要我举出几件必须做的事,我大约会这样列举: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一次也没有,未免辜负了青春。但真恋爱不容易,超过两次,就有赝品之嫌。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0,(3)
正苏格拉底曾告诫他的学生: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至少要用真实、善意和重要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如果那件事情是不真实、缺乏善意和不重要的话,就没有必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给人造成困扰。党员干部说话做事同样需要有标准、过"筛子",三思而后行,在"三问三有"中坚守初心。  相似文献   

10.
李天扬在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量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句话。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有朋友邀请我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去?答案很肯定,不会!人到中年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其二,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阻拦?答案也很肯定,不会。原因很简单,我无法做到让他永远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孩子,见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问我,你是怎样成功的?我想说,实际上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普通人如何坚持做不普通的事呢?首先,要有一个可触摸得到的愿景,或者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秘诀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有一句话,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我们读书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  相似文献   

13.
认错     
认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心中已了然自己的错处,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仍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我很钦佩敢于坦诚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即便是一个孩子,我也会为他的勇气所感动,并对他的勇敢生出深深的敬意。 在小事情上,人们都很宽容。在公共场所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碰了别人的肩,说一声“对不起”是常事。说时大家都很自然,犹如说“您好”、“嗨!”“吃了  相似文献   

14.
李北方 《廉政瞭望》2013,(10):46-46
近日,一位辗转各地打工的湖北朋友第一次来到北京,想在首都找个事做。下了火车,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他后来跟我抱怨,纪念堂的工作人员竟然叫卖鲜花,卖花千嘛耍吆喝呢?作为一个在劳动力市场上浮沉的人,他不是不明白,也不是不接受市场的规则,但他坚持认为,毛主席纪念堂是个严肃的场合,菜市场式的叫卖不应在那里存在。这个五一假期,景区的门票还是很贵。有的景区表示,如果别的地方贵而自己便宜,会显得档次不够。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均属全国人民所有,按理不应收费,即便收费也只应以满足日常维护的需要为准。可是,景区管理者理直气壮地学习了奢侈品的定价规则。  相似文献   

15.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同事的闲谈当中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总,妈妈是一个大学的名教授,两个人都很有学问,人品也没得说,但这个孩子却在服刑。像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原来这对父母各自的事业心都很强,平时都各忙各的事业,只是在学习和经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位修行者听我说当今之计守静读写为要时,批评我说,你现在是要动的,你不出来哪有出路?但出门交往,朋友们三句话不离挣钱。一个在好几个单位做顾问的法律学者说他懒得写文章,写文章至少一个字要一块钱吧,问我一个字是多少钱的稿费。另一个作家则说他的书起印数是多少,问我的书销量如何。一个台湾的学者逼问我需要多少钱可以生活,我嗫嚅地说出一个数字,一百万。  相似文献   

19.
正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科学家发现,在一小时内同时做两件事情,而其中一件事比较不耗脑力的话,就会增强记忆,例如: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科学家认为,在这种状态下,人只需要集中精力处理一件事,而另一件事情则可以被动地调动起身体其他的机能,让人处在一个较为兴奋的状态。但如果两件事情都比较费脑筋,就容易造成混乱。该研究刊登在日前发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相似文献   

20.
毕加索妙语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张大千的名气最大,被誉为"南张北齐"。那么,如果两人PK,谁又更胜一筹呢?这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张大千本人很在乎的一件事情。张大千二十多岁就留起了大胡子,家庭较为富裕,为人豪爽,艺术范特浓,算得上是贵族画家。他在法国先后办过两次画展,两次都见到了毕加索,而且两次都问毕加索同一个问题:在你看来,当前的中国画家里,你认为谁的画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