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缘起如果一位学者能始终不懈地上下求索,即使面对的是漫漫长路,也一定会得到符合其自我期待的过程与结果。倘若这个求索着的主体同时又兼具横溢之才华,那么其行动意义的客观化无疑更将惠及学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书恰好出自这样的学者之手,而且是两位!这两位教授在学界人所共知,他们不仅一直执着于营造和坚守自己的学术家园与理想,而且一直潜心于拓展和深化中国刑法学研究的视野与向度。无论在规范刑法学的领域还是在理论刑法学的园地,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令绝大多数以刑法为业的人仅能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2.
卢劲杉 《检察风云》2011,(11):22-24
检察风云:请您简单谈—下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看法?陈光中:应该说无论从国内的角度还是国际的角度,未成年人犯罪学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又有很多分支,从刑法角度研究有未成年人刑法学、刑事政策、犯罪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3.
高格教授1933年10月出生,云南省宾川县人。1956年毕业于原东北人民大学法律系,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曾兼任国际刑法学协会会员、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法学会理事、省刑法学会总干事等职。高格教授是新中国早期培养出来的法学家,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创造了突出的业绩。高格教授以中国刑法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中国刑法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懈探索,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学…  相似文献   

4.
最近,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造成目前不少博导“走样”的原因是博导遴选制度不合理因此他建议改革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的审批制度,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指导教师的机会,只要是一个硕士点或博士点的教师,不管是讲师,还是副教授、教授,他们都应该有资格指导研究生,这也是公平竞争。确实,世界上建立学位制度的国家,高校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都有相同的权力,讲师、副教授、正教授都可以指导研究生。可是,我国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要通过遴选和评审,必须是教授兼博士…  相似文献   

5.
1997年4月12日上午8时30分,湖北省省委洪山礼堂第九号会议室,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及省直各部办委厅局主要负责人济济一堂。今天,湖北省省委常委中。心学习组在这里举行湖北省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我国著名刑法学专家、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昌教授讲授《刑法的修改与完善》。在主持人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刘荣礼宣布讲座开始后,马克昌教授开始了他妙语连珠的报告。71岁的马克昌教授是我国著名刑法学家,他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研究几十年,多次参加我国这次《刑法》的修订讨论,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  相似文献   

6.
河北经贸大学包雯教授等著《刑法总论专题研究》一书近日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该书共 34万字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刑法学总论中的重要问题 ,反映了作者对刑法学的理解和研究水平 ,是包雯教授等青年学者多年来刑法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是一部创新性的著作。该书具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的百万大移民保证了三峡库区建设的正常进行,而在移民工作这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中,无论是移民还是参与移民工作的干部都有数不清的感人故事。如今移民工作已经处于尾声,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仍然能够感受到三峡库区移民和参与移民工作的干部们的激情和奉献精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百万移民做出的公证书就有几十万张,记者撷取了移民工作中公证工作的几个侧面,以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各州,记者享有在法庭上拒绝作证的权利,因此,哪些人是记者,即法律上确定"记者"的含义非常重要。美国存在联邦和州两个法律体系。在联邦法律体系中,至今不承认记者有拒证权。而在各州的法律体系中,3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存在保护记者拒证权的"盾牌法"。根据立法和判例,美国法律认为所有以从事大众传播为目的的媒体记者都可以是记者,无论是出版社、报刊、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站、博客或者其他电子媒体。个人要成为实质上的记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实际参与了将要发表或者已经发表的报道的调查与采访;二是在开始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就有将报道向公众传播的明确意图。记者也不总是那些已经发表了作品的人,对于有证据证明,其调查、采访、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作品向大众传播,那么无论他处于调查、采访、写作的哪个阶段,他都是"记者",可以享受记者拒证权。  相似文献   

9.
德日机能主义刑法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甚巨,但并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罗克辛教授主张的刑事政策的机能主义刑法学、雅科布斯教授构建的以规范论为基础的机能主义刑法学以及平野龙一教授提出的可视性的机能主义刑法学,在建构路径、刑法目的、犯罪本质、构成要件、责任本质、刑罚目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立足机能主义刑法的视角,我国应注意回应性刑法及其限度、刑法的去工 具化与刑事政策的刑法化、罪刑法定原则与法益保护机能的调和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问题上,建议调整当前立法的情绪化和司法的犯罪化倾向。应当看到即使在德日国内也不乏对机能主义刑法学的质疑,那种认为其可能存在强化社会控制和弱化人权保障风险的观点也日益变得有力,故应谨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郝晓玲 《政法学刊》2008,25(5):14-16
刑法作为国家基本法,不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作为其调整对象,而是作为其他法律的保障法,由此决定了刑法调整对象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但传统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大都存在视野过窄或者方法单一的问题。对经济犯罪刑法学的研究,不管是理论刑法学还是应用刑法学都应坚持综合、历史、动态的方法.以实现部门法之间的一致性、协调性、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涂思敏 《方圆》2023,(1):24-27
<正>那些死亡是真实存在的,当我在深夜一次次翻开他们的卷宗,直面他们的死亡,我才能看见他们生前的故事,他们的爱与恨,他们行动的代价与初始的原因2022年的春天,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仁文教授,专注研究犯罪学与刑法学的他告诉我理解犯罪始终是在理解人性,而书写犯罪也始终是在书写人性。  相似文献   

12.
夏草 《检察风云》2013,(2):12-14
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就如何将微博反腐纳入到有效监督中做到制度反腐,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宪权,请他就此现象发表法律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社驻北京分社记者韩村乐先生多次提出采访我院党委书记王恒勤教授的要求,经司法部同意,在友好而严肃的气氛中,王书记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韩村乐先生的采访,回答了美方记者关于学院建设发展情况、监狱劳教改革及我院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本刊将采访内容刊载如下(美国《华尔街日报》社记者韩村乐先生以下简称记者)。  相似文献   

14.
论法条竞合     
贺伟 《法制与社会》2014,(14):17-18
法条竞合是刑法学界一个颇具特色的理论问题,是指表面上符合数个犯罪构成,但最终适用单一规范,其他规范无论在评价还是适用上均被排除。法条竞合的存在,对于正确地解释立法以及正确地适用法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法条竞合的定义、本质、形态以及存在的必要性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量刑规范化:可行性与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刑法学研究中,一直以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犯罪论中的犯罪构成及其相关问题,以及罪刑各论中的侵犯个人法益(侵犯人身、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刑罚论的意义则容易被忽略,至于量刑制度的若干问题,也没有得到细致和深入的探讨。在刑法学研究不断深化,刑事司法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的今天,讨论刑罚论尤其是量刑制度的若干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如何防范法官任意行使刑罚裁量权,防止量刑偏差,实现刑罚公正,本身就是当前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近日,看到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秉志教授主编的《中国刑法实用》一书,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我国为数众多的法学研究成果中难得的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精品之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览全书,感觉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结构体系新颖。与通常的刑法学论著不同,本书没有专门论及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篇章结构,而是以现行刑法条文顺序为基本线索,在具体法条之下分  相似文献   

17.
行业大展不但是展示行业发展成就的盛会.也是业内人士相聚的盛会.就连平早日难得一见的一些企业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展会上。惜此机会,我们的记者采访了部分企业的负责人.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刑法学知识传统中的"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犯罪是人的行为,这是无论哪一派刑法理论都不会否认的。但是,刑法应当立足于人的行为施加惩罚?还是要警惕和制裁实施犯罪的人,历来有争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已经受到了刑法学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以往刑法理论对"人"的知识的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将刑法中人的观念问题简单地以犯罪主体概念替代更会忽略很多相当复杂的问题。刑法哲学理论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对作为刑罚主体的人作出更为细致和充分的探讨。刑法中"人"的观念,近代以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刑法观念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转向。在刑法学知识传统中,首先登场的是在理性和自由的宏大背景辉映下,被抹去具体脸孔而加以抽象化、模糊化的抽象人。这是一种由整个古典刑法理论所假定,无论是意大利的贝卡利亚、英国的边沁还是德国的费尔巴哈、康德、黑格尔都承认的大写的"刑法人"(homo penalis),他们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由刑事实证学派所倡导的"犯罪人"(homo criminalis)观念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上撰文《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指出,要整体地、大幅度地推动中国刑法学研究,我们只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别人,只要求刑法学者有基本的学术功底,显然是不够的。学者如果缺乏自省能力,缺乏想象力,如果不构筑中国的研究范式,刑法学研究的前景堪忧。刑法学的发展和学者的主体性反恩能力和学术想象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10,(14):18-19
近日有报纸披露,今年湖南不少高考高分获得者为“武林高手”。他们因为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分至20分的高考加分。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高考领域腐败问题的关注。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高校、教育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