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派参政,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党执政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源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发展于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一直从属于统一战线理论,视野此较狭窄,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严格的学术规范.从总体上与丰富生动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运行实践比较,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在规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应从历史的纵向说明政党这种组织形式在中国近代出现后是如何逐步中国化的;从现实政治发展说明其结构特点和有机构成的各种要素;从改革开放50年来说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参政特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成绩斐然,实现了其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机制创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发展,其基本经验有:一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方向;二是各民主党派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发挥;三是杜绝照搬照抄,要坚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亟需有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结出了丰硕成果: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建设,提高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使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充满活力;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政党关系长期和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具体表现为: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建设,提高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使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充满活力;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长足进步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党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不但是政党协商的坚定支持者,也是政党协商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我国的政党协商制度在民主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并得以确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初期既有一定发展但也经历了曲折,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党协商制度站在新的起点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党协商的历史发展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民主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追求和团结奋斗。考察中国政党协商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今天加强政党协商、推动我国的政党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柴宝勇 《探索》2011,(3):69-73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一致性。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看,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党意识形态方面,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党目标遭到部分人的怀疑和否认;在政党组织方面,参政党的政党认同度受到削弱——政党观念淡化、党派成员发展和范围的限制、基层组织的弱化;在政党领袖方面,参政党领袖的政治素质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党绩效方面,参政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社会公众对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认同度降低,甚而对于民主党派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一意识的塑造和巩固;二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是要着力培养各参政党领袖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并塑造参政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力;四是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绩效认同。为此,必须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给予保障,以加强对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显著优越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其优越性体现为社会层面的社会整合与社会稳定优势,以及民主政治层面的促进政治参与、扩大利益表达和完善民主监督三大功能。但在基层具体实践中,出现了权责划分不明与监督体系建设不完善、角色定位与政党关系认知偏差、政党建设同质化与基层党员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推动和谐政党关系制度化,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认同建设;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传统,加强民主党派的基层实践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既不同于西方国家实行的两党制、多党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形式、新型政党关系、政党执政方式以及人民民主实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独特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08,(3):37-39
今年4月30日,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这是我国民主党派公开宣布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重要标志,也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篇章。为纪念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基层单位认真学习、宣传《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与本刊联合举办《中国的政党制度》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欢迎各基层党委、支部,各民主党派成员和各界群众参加。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选择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淑真 《新视野》2004,2(5):52-54
政治制度是“长成”还是“做成”的,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当代中国政党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创造的结果。本文结合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产生时的政治生态,论述毛泽东设计中国政党制度的初衷和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主要体现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把发展作为共产党执政与民主党派参政的第一要务;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推进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发挥人民政协为多党合作提供组织保障的作用;实现中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共产党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领导。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以及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党制度是和谐的政党制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保障。当前中国政党制度存在诸多的不和谐,因此,必须从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完善中国政党制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功能等方面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世界政党政治视野下,中国政党制度在运行环境、运行内容、运行质量各个层次上呈现出综合发展态势,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政党运行体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当代政治实践中,要从国家与政权的高度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通过不断增强中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推进中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实现中国政党制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小龙 《求实》2012,(3):22-25
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时代一种重要的政治变革力量。从政党关系的视角来看,网络政治参与既凸显了政党关系本质、丰富政党关系内容和开拓政党交往途径等积极功能,也带来了破坏政党关系基础、增加执政参政压力、影响有序参与等严峻挑战。加强政党关系的制度建设、完善网络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网络功能是应对网络参与挑战、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保障和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这种合作型政党关系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政治保障.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应该以提高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能力,提高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等方面为基本路径.当代我国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孙信 《新视野》2012,(2):62-65
贯穿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多党合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政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是植根于我国特有的政治土壤,由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创造的伟大政治成果。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来源、现实土壤和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其形成的理论来源;中国社会特殊国情是其形成的现实土壤;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剖析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成因,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政党是作为一种手段发轫于西方国家。随着西方现代国家确立和发展,政党出现从手段向目的演变的趋势,这导致党魁集权专制和政党组织涣散,并产生执政合法性危机。西方国家通过把政党纳入国家制度,还政党手段性组织本原,实现国家与政党现代化之双重目的。文章简单考察了现代中国政党。由于民族国家构建的需要,形成了党国体制,中国政党既是政治手段又是政治目的,并向目的性政治组织演变,这导致"寡头统治铁律"不断上演,从而导致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困难和政党与民众关系的疏离,产生执政合法性问题。因而,回归手段性组织本原是政党现代化和国家建设的必然。这就需要构建政党与国家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回归社会、重建基层组织和实行党内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