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俗性、群体价值取向、道德中心化倾向和封闭保守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的统一.只有认清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才能促使传统文化转型为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做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范式提出来,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和合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合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养分,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要切实把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渊源,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借鉴和继承其内容。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能机械照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应充分发掘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正学与开新。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刘辉 《新长征》2014,(10):18-19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其诸多思想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现代价值,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五常”伦理的现代作用,大力发掘传统文化中“自强”精神的现代意义。同时必须立足于打破传统文化的小农经济约束,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合理内核上升到现实层面,与现代社会的合理文化成分发生互动作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显示出重大的时代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伦理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精神、“大同社会”理想与和谐思想、“家国同构”的伦理传统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的忧患意识和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崇德厚理的德性文化和明礼知耻的礼治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而其中的整体大义、仁爱原则、人伦价值与孝爱美德、高尚道德情操与理想人格,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充分理解它的丰富内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相承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成果,必须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政治秩序危机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反对儒家中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封建伦理,而“全盘西化”只不过是一种策略选择.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倾向,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政治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文化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着二重效应,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中国接受马克思主 义思想、涤除教条主义、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伦理型政治对解决全球性“四大危机” 的独特价值,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复兴与科学社会主义全面胜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来 《新视野》2005,(3):62-64
从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源远流长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义”、“群体优先”等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挖掘和弘扬在历史上具有促进作用、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宗良 《新视野》2012,(1):4-7,2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百年来存在的三种既相互冲突、斗争,又相互交融、影响的文化,即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根据目前的状况,应该把社会道德和政治文化、政治哲学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道德建设中,最应该强调的是道义、诚信、仁爱、谦让;在政治哲学中,其精华为“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庸”、平衡、适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民间信仰功利性、心理补偿性、道德性与道德颠覆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认为民间信仰具有“认识自己,整合社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繁荣社会主义农村传统文化”等作用;而新农村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民众素质,政府积极引导和建设宣传阵地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文化。政治伦理价值是它的核心价值,它要求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公共行政清廉,要求立法司法公正、廉洁。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必须从传统思维意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从对官员道德精神教育向建设公共权力的政治伦理转变,从宣教官员向培训群众转变。要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最高价值目标,充分发挥它的政治伦理的教育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伦理价值层面的内在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道德是文化的根基,道德建设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在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自觉自信的进程中,应该从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发展中获得启示,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生命张力;汲取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夯实文化基础;坚持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转化,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郭继春 《党史博采》2009,(9):25-25,31
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体系、知识结构体系、价值观念体系、论理道德体系,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体系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是一个现实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现代市场经济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扎根结果,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命运如何,如何构建新文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研究课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从时间外延上看,大体可限定在“五四”运动以前;从内容蕴涵上看,指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支配着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精神意识观念.其特质是以个体的小农经济为生产力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影、以儒家伦理为正统和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李哲 《世纪桥》2008,(4):28-28,3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君主民本”、“三纲五常”、“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一体化的政治价值以及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都与民主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厘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异质性因素,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