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臂园丁     
1965年9月18日,只有4岁的刘建超在玩耍中不幸误入破烂不堪的变压器围栏中,触电受伤,左右手掌全部烧毁,不得不双臂截肢。 6岁时,刘建超背着书包上了学。学校的老师关心和体贴他。为他免去了作业。考试时只考口试。然而,性格坚强的刘建超决心要向同学们一样学会用钢笔写字。他练习用脚趾头挟笔。为了提高脚指的灵活性,刘建超用脚趾头挟石子、挟木棍、挟筷  相似文献   

2.
WOS俱乐部     
《小康》2004,(7)
让政治美丽起来!这是本刊第6期《美丽政治》发出的呼吁。山东的读者葛立真在来信中说:现在舆论普遍认为女性缺乏政治方面的才能,另一方面,大多数女性对政治也不太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刊报道的4位女市(县)长的确是不同寻常的。目前的官场比较刻板,需要更多的女性从政做官,给官场吹一吹新风。  相似文献   

3.
1954年出生的李常玉自幼习武,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他16岁在乡里担任林业技术员。望着家乡贫瘠的荒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荒山绿起来,让乡亲们富起来! 18岁,李常玉被组织上推荐到南京林学院上大学。当时,正值文革,他却如饥似渴地在一位老教授家里潜心读书,从南方为家乡引来了茶树苗和种茶技术。后来,他到北京林业大学深造,回到山东诸城市林业部门后,一直负责苗木绿化工作。他为家乡设计了“密州路”、“大  相似文献   

4.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5.
追逐梦想     
在山东大学200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一位拐着双拐的学生走上主席台,靠着十几年的艰苦自学,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 孙振玉出生在山东滕州一个普通医生家庭。5岁那年,孙振玉患小儿麻痹症,再也不能站起来。他考初中取得全校第一的成绩,却没有一家中学愿意录取他。他硬是凭着一本字典自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主要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6.
冯道的确是一位长乐老。中国人说知足者常乐,冯道是有官就长乐;中国人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冯道是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冯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学,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场常胜将军国学大师钱穆指出,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期就是唐末的五代。确实,五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乱哄哄的氛围中,各色人等都  相似文献   

7.
李光地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官员。他的晋升之路体现了官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卓越的才干和领导的赏识;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封建官场那些或明或暗的规则:认真、谨慎、察言观色、以退为进和对同僚关系的处理。李光地作为清初的高官,展现了封建官场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9.
唐颐 《福建乡土》2015,(2):47-51
林聪应该是古代闽东籍人氏中官阶最高的一位。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23岁的林聪考中进士,此后,40年的宦海生涯中,累官至刑部尚书,但又在官场三落三起,其中两次入监狱,一次论死,可谓惊心动魄,经历传奇。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红楼梦》里有对著名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三朝元老,久经官场历练的林公自然是世事洞明,但人情练达却不怎么样,或者是根本不屑一顾。明初全国6大官办银矿,宁德宝丰银矿(在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9)
在北京复兴路水利部研究院的宿舍区,住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每天打一通太极拳,偶尔还到单位去上上班,大院里的孩子们亲切地叫他"老老爷子"。直到去年12月,中国10位世纪老人的名单一公布,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位百岁老人。他是中国10位百岁老人中职位最高、生活阅历最丰富、生活质量最高的一位百岁老人。老爷子叫张含英,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当时正是八国联军入侵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济南时报》发表了一位青年收藏家的文章,讲他很喜欢读书,时常在旧书店、旧书摊搜集一些珍贵的书。所获中有一本是李健吾先生的《山东好》。他未讲书中内容。那是1951年7月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写华东文艺访问调查团访问山东,可以说,是当时山东文艺界情况的基本写照。那是一段金光灿烂的日子。华东文艺访问调查团,于1951年1月31日至3月8日在山东作了36天的访问调查,是由省文联筹委会接待的。  相似文献   

12.
杨金砖 《求索》2008,(4):177-179
屈原是一位可爱可敬的诗人,而不是一位游戏权术的政客;是一位良知的文学巨匠,而不是一位游走官场的说客,他只知狷狷自守,而不知世道权变,他本可以和光同尘,随波逐流,但其纯真耿直的禀性却不容其有任何违背本意的举动。他无奈地徘徊在岸边,狐疑地张望着这个世界,当夜幕收走最后一线霞光时,他只好悲愤地怀沙沉江——“从彭咸之所居”,以结束自己蹩脚的人生之旅。但是,他那幽愤深邃的文字,却成了横扫七国的雄师,不仅成就了楚辞的千年霸业,而且成为影响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07,(4):60-61
他是一位典型的山东汉子,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目光中透露出坚毅与刚强,而架在鼻梁上的一副眼镜,又让他一平添几分文人的斯文与理性。  相似文献   

14.
吕德润 《传承》2010,(25):40-41
史迪威1904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是年21岁。此后42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战功卓著,荣升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40多年的军职中,他曾先后在中国任职达13年。曾任美国驻天津军官、美国驻北平使馆武官等职,其间五次来华,最后一次是二战期间。史迪威在华的10多年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事件,加上他能讲流利的中国话,了解中国官场和社会情况,被人誉为"中国通"。  相似文献   

15.
刘少傥同志是山东省新泰市人,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老同志。我与少傥同志在山东省立济南乡师同学3年,又是革命战友。他的革命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少傥同志在16岁读书时,就投身革命,加人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山东地下党遭到敌人破坏的最困难的时候,他与党失掉了联系,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  相似文献   

16.
高俅的发迹史,其实并不复杂。《水浒》中写了那么多高官权贵,如何发迹一概是只字不提,偏偏选中这一位官至太尉权倾一朝的高俅,把他的发迹史细细加以剖析,个中原委大可深思。我的一点卑之无甚高论的看法是,高俅的发迹史,在封建时代的官场上,很有代表性,具有十分引人注目的典型意义,就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也依  相似文献   

17.
洪梅  玉西 《当代广西》2007,(13):39-39
许光达是一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从1925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到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几十年来,为国家为人民,忠心耿耿。他在战争年代里指挥和组织过上百次战斗,解放后又为建设一支强大的装甲兵部队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功勋卓著、久经考验的优秀军事家。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高不挟赏。下面讲的就是这位大将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小故事,虽只是片断,却像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样,显示出一位共产党人的胸怀和品格。  相似文献   

18.
忧乐人生     
日前,有两件事,颇值得再三。再回回味。一位老首长与我谈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他道:“‘白发渔樵江港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语不雕饰,意蕴极深,达观豁然,启人茅塞。官场中人若能如此超然,不知可免去多少麻烦。”我并不感叹那几句带有浓厚出世味道的歌词,倒是为一位在官场摩顶放肆几十年的老同志能有如此的感慨而大为感慨了。恰好晚上又在电视节目中,看了笑星姜昆的节目(琢磨)。姜昆以其惯用的幽默,打浑插科,把那些整日里心小如豆,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猜测…  相似文献   

19.
河套的山东汉──朱崇富王进生朱崇富,粗犷微胖的身材,今年40多岁,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沂蒙山区纯朴的乡风给他的血液中注入了山东人特有的执拗劲。七岁那年,他随父母来到了巴盟河套,从此,河套便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河套养育了他,他的根也深深扎...  相似文献   

20.
城市面孔     
私车一族在中国,第一个购买法拉利跑车的是北京的那位卖“大宝”生发精发财的老板。这位青年还带着他的跑车上过一回《商界》杂志的封面。山东有一位40多岁的男子,用了半年时间,自行制造了一辆小轿车。他说,擦拭自己的轿车,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这位比第一个玩法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