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希贤 《党课》2007,(12):37-39
之所以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具有50多年执政历史并将长期执政的党,是一个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继续深入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因而执政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征,执好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任务,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围绕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也都必须以党执政的成效来检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则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唯一途径。这就是卜六大以来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点的根本原因。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阐述了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等,为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全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我们党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历史责任和任务的情况下,总结党的执政经验,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创造性地从我党执政目的、执政方式、执政作风三个方面精辟概括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执政 提高执政能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肖扬 《求是》2005,(1):12-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论方面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深入研究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论,确立新的执政理念,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以党的依法执政带动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建国 55年来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的科学 总结。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一是关于党的执政能力主体;二是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基本要求的特点;三是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议,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这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其领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要求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并且把将我们党建设成为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内容之一。这是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也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推进依法执政,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决定》关于依法执政的主要精神,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朱满良教授。  相似文献   

10.
韩卫东 《当代贵州》2004,(20):11-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文献。《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抗战期间,我国各少数民族同汉族同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血肉筑起保卫祖国的坚固长城,为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我国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文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诠述了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抗战中的英雄业绩,歌颂了他们光昭日月,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宁夏长城文化是宁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长城文化是北方农耕与畜牧两种文化冲突、传播、交流、变迁与融合的历史。长城,也是多元文化的载体,从审美的角度,体现了长城雄伟、宏大而粗犷的壮美,也体现了长城的崇高美,涌动着生命的节奏。我们应把长城文化的保护、开发、研究与宁夏旅游事业发展衔接起来。历史的发展需要长城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突出的国情之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举世无双的大国.大国既有独自的优势,也有特别的难处.中国从大国的国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大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时代需求的科学回应,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一周年,特别是最近13年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对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把它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争取华北战局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面,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的危险,自1940年8月起指挥华北各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除外)对华北敌后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主要目标是正太铁路)展开了一次全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论述了邓小平提出的"不搞争论"的时代背景;概括了"不争论"内涵的两层意思及其精神实质四方面的内容;同时讲了要正确认识"不争论"与讨论、民主、自由、争鸣、社会主义的五个关系;最后阐述了"不争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而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和任务,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是鼓舞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地加以理解和认识,并全面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最根本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成立,是理论界的一件令人振奋、令人欣慰的大事,我热烈祝贺研究院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坚持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根本性问题.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一旦失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会是怎样一种前景,国际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  相似文献   

19.
李君如 《实事求是》2008,200(1):5-9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有许多亮点和创新,其中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就是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凝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出了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化的战略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这是一种散布式的城市化战略,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这种战略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城市化的重点转向发展中心城市,小城镇和小城市的发展被放到了相对次要位置,这是针对城市化普遍规律和中国国情结合的合理选择。市场经济推进的深度和广度是中国城市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