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教育的结果。教育者的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是教育者的單一作用,当受教育者接受了一定程度和一定质量的教育內容以后,便产生出一种能动的自我教育力量。只有把这种自我教育的力量与教育者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予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慧 《学理论》2013,(14):351-352
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华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长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志鹏 《学理论》2011,(3):277-278
高校中有计划、有组织的正式课程作为显性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一种间接的、内隐的课程即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提高隐性课程质量,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已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过程,常常呈现出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当我们从文化的视角管窥经济的运行,便会看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深刻作用。环境制约。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所以它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大文化的制约。文化创造出的环境常常带有强大的力量,使得经济意识感知、经济行为遵从。其作用机理是:(一)文化氛围协调经济意识。经济要求得发展,必须建筑在社会成员团结一心、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文化产生的氛围气势,就是环境对人的塑造,使人感悟到发展经济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并由此被引导,进而对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方式,他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促进。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显性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和教师中心,导致对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漠视,无法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近些年,国内对隐性教育的研究,片面强调隐性教育的作用,矫枉过正。本文从解读显性与隐性教育的内涵展开,对高校思想政治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的三维考量进行分析阐述,进而构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思想氛围”,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心理因素等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是非观念和工作、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心理环境。思想氛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直至一个小团体,都有自己一定的思想氛围。当然,大氛围和小氛围是密切相关的,无数个小氛围构成  相似文献   

7.
青年思想教育的隐性疲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听说你借用经济领域市场“疲软”的说法,指出当前青年思想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隐性疲软现象。请详细解释一下你的这一观点。如你所说,疲软这一概念是移植而来。疲软现象总的讲来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形态。市场疲软是一种显性疲软,而青年思想教育的疲软则是一种隐性疲软。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因为青年思想教育低效无力的现象湮没在轰轰烈烈的教育形式之中,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思想教育效果极佳,教育工作者“自找感觉良好”。我想,这种现象可以具体地表述为青年思想教育硬件过硬、软件过软。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格独立和成长成才中,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期采用以依靠灌输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而与之相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进入学术界关注的视野。首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做出论述,其次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作用,最后着重从四个方面探索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4)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是高扬主旋律的显性教育。然而随着时代背景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弱化。与此相对应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凭借自身渗透性、自主性、开放性等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去,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适应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本文从树立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发挥;拓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方面探析高校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为解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向敏青 《理论探讨》2004,(1):104-105
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揭示方法确立的客观依据是方法研究的重要方面,隐性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显性教育法相对而言的实施方法。其客观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哲学依据、对象依据、接受心理依据、环境条件依据和实践反馈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春梅  李艳波 《学理论》2009,(26):224-22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他们不愿接受现成的真理,讨厌强制性的灌输,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现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渐进性的独特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蒋涛 《学理论》2012,(10):247-248
当前,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少部分高校大学生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提高认识,设立专项资金,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保障;应把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好社会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风尚。风尚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潜移默化、影响于人心至巨的无形的力量。环境氛围好,利于人的健康成长;环境氛围不好,社会给人的健康成长增添不少难度,一些人甚至扭曲,成为社会的败类。人的素质关乎国家的前途,所以古人说:“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环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形成的接受主体—接受中介—接受客体这样一个体系框架置于接受环境这个作用场之中,我们才能深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工作对象,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协调人际关系,解决和处理各种思想矛盾,使人生活在一种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但是,由于人的思想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思想工作要卓有成效地发挥上述作用,难度是很大的。借助于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会对解决各种难题有很大帮助,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凭借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取得工作成功的最根本的内在因素。遗憾的是,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素质较差,知识结构又与工作要求相距较远,而喜欢凭感情、凭主观臆断办事,工作就难免出现失误。分析起来,这些同志主要容易产生五种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环境、教育关系的思想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说明,认为人的发展是受教育的结果,教育不仅是一种实践方式还对人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其次,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是实践着的教育,实践是在教育的指导下实践的,以教育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隐性成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谈起企业成本,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我们且把它叫做显性成本。但是,还应看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无形、非物质的成本,这就是本文所言的隐性成本。所谓隐性成本,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企业人)行为对职工或消费者(包括客  相似文献   

18.
龚彩红 《学理论》2013,(13):186-187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社会未来的主人,其人格的发展,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这些因素为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另一方面复杂的环境会令他们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困惑不解,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甚至被诱惑而误入歧途,对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人格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所以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大学生,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敬东 《学理论》2013,(24):364-36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施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新建本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和校园地域特色,提出了"三新(即新理念、新环境和新方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加缪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作品中蕴含的荒诞哲学思想,但是生活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真研究加缪其人及其文学作品,发现不管是生活的环境、成长的经历以及所接受的哲学教育来看,加缪的"地中海思想"更是值得人们去探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