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2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在于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在于更多台湾青年在大陆生活就业、生根发芽。近年来,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  相似文献   

3.
陈筠 《两岸关系》2009,(9):F0002-F0002
台湾近50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莫拉克”给台湾中南部民众带来巨大伤痛。台湾各界纷纷赈灾,大陆在第一时问全力以赴,及时捐赠救灾的善款及物资。台湾同胞受灾,大陆同胞感同身受;两岸同胞心手相连,结成了坚实的救灾网。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6,(2):4-4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3):80-80
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力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6.
齐湘辉  郭信峰 《台声》2014,(5):16-16
<正>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在对外开放的时候先一步对台湾开放,或者对台湾开放的幅度更大一些,促进两岸经济融合与共同发展。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海南省博鳌会见了前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李克强表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只要我们坚持在共  相似文献   

7.
近来,大陆原版的简体字书籍在台湾越来越受欢迎,台湾同胞学习简体字的越来越多。简体字在台湾的使用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台声新媒体     
《台声》2016,(16)
正福州成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热土大陆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机会,近年来推动台湾青年"登陆"创业就业"蔚然成风"。而福州地处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更是成为台湾青年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更是成为台湾青年"登陆"创业就业的热土。V微博摘登1福州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强市,创业与就业机遇多,与台湾"五缘"优势深厚,成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  相似文献   

9.
1 两岸经济合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出发点是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让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夯实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年祝辞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继续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维护台湾同胞的一切合法权益。我们继续敞开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对话与谈判的大门,愿在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框架内搁置政治争议,平等协商。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20,(2)
正"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两岸热议,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深化两岸交流融合发展,青年人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以"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代表的惠台措施和实施办法相继出台,受到了台湾各界特别是台湾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它更好地助力台湾青年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更好地融人大陆,筑梦大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两岸青年同胞的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9,(23)
"两岸一家亲"理念,让大陆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到每一位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始终是两岸全体中国人秉持的方针和期待。一段时间来,大陆不断出台一系列惠台措施,大大便利了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和生活,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大陆与大陆同胞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了互信。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06,(7):5-5
6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对两岸航空业民间组织就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两岸专案包机达成共识一事接受采访时说,积极推进两岸直航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早日实现两岸直接通航,已成为当前两岸交流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岸直航是每年数百万到大陆经商、探亲、旅游的台湾同胞的需要,是众多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在大陆经商、发展事业的需要,是实现两岸民众旅游正常化的需要,是台湾水果、蔬菜到大陆销售,降低运输成本,照顾台湾农民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8,(5):4-9
焦点胡锦涛博鳌会见萧万长 4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尽管“胡萧会”只进行了20分钟,却并非如媒体此前所料,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相反,代表双方充满善意的尝试,两岸关系已迈入务实的新时代。 会谈中,胡锦涛强调,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表示,两岸经济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一直发挥着稳定两岸关系的正面作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取得进展,得来不易。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尽快启动两岸周末包机,并实现大陆居民来台湾旅游。希望能尽快恢复两岸协商,以利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理念和政策主张,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报告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这是对同胞之爱、手足之情最生动的表达,体现了我们对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两岸旅游业的交流严 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 两岸人员往来上的不平衡,大陆居民至今仍不能赴台湾旅游。大陆方面从1979年就呼吁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然而,24年过去了,对大多数大陆同胞来说,“阿里山松涛回响,日月潭碧波荡漾”依然是镜花水月。2002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旅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在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基础上,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两岸交流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有序推进,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广大台湾同胞普遍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渐改变对大陆的某些固有看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台湾同胞对大陆和两岸关系发展的顾虑和负面看法依然存在,两岸同胞在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台湾前途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还是刚刚进入80年代,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在大陆发表,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文学走向非常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学发展仍然很陌生,因为大陆作家的作品还不能进入台湾。海峡两岸隔绝近40年,多么需要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的桥啊!台湾作家施叔青女士,在当初两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在台湾采访施叔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中年女性形象。满面春风,佩侃而谈,面对着来自彼岸的记者放松而随意,笑意一直挂在脸上。她的小说集里收有她的不少生活照片:…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