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中泰两国是友好近邻,在历史上有许多中国人到泰国经商或定居,泰国的华文教育也随之产生。泰国华文教育自20世纪初以后迅速发展,受中国、泰国、泰国华人以及世界发展形势的影响,经历了初期兴盛、短暂繁荣、极度衰落、复兴发展四个阶段。本文拟在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历程阐述的基础上,回顾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期对华文教育的发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政 《八桂侨刊》2004,(5):10-12
随着中国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本世纪初华文教育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这些国家发展迅速。华文教育在这些国家获得长足的发展有很多原因。  相似文献   

3.
1 华人到泰国来谋生有悠久的历史,从卖猪仔的方式到了现在放弃祖籍而入了泰国 籍成了泰国人。其中包含了多少的成就,也发掘了一大堆的问题。比较受人重视的, 大致上也离不开华人与泰国人的关系。在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的领域上,泰国政府一再想把华人归化。像在教育上,从前(笔者童年的时候,任由华人建华校,可以教整日的华文)的五六个华文科目减为现在的每星期五个小时,并一再的简化华文课本,就是将子女送到华校也等于没有一样,大多数土生的华人子女,现在有些甚至连基本(自己的母语“方言”的华语也脱不出来,更不用说普通的传统风俗了。原因很简单,在泰国出生的小孩(父母亲为生活和事业)通常都有保姆,而保姆都是泰国人,父母俩出外工作,孩子接近保  相似文献   

4.
台资涌往东南亚,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固然刺激了当地工商业成长,同时也带来文化上的冲击,而其中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更具有正面意义的激励作用。 为吸引台资,许多国家都不惜修改政策,把以往限制华文措施,一再放宽。泰国恢复华文学校的设立;印尼准许华文刊物进口,同时也准许华文补习公开化;马来西亚贸工部的官方文件,也首次采用华文来编印部分说明,教育部公开鼓励马来人多学习华语华文,并且表示将考虑承认台湾一些大专的文凭资格。 这些官方态度的转变。都是随着台资陆续进入当地经贸圈发展而后产生,虽然这是他们迫于客观条件上的需求,但对生长在这些地区的华裔人士,却有振兴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如何使这种趋势更为扩张茁壮,或不使海外华文教育无故遭受压抑摧残,值得有关方面深思。  相似文献   

5.
华人之窗     
世界华文女作家聚会一些国际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将于今年11月汇集在吉隆坡,出席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女作家,包括南北美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及韩国。主办者也将邀请中国大陆及台湾专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学者及编辑等参与其盛。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的主题是“海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以来,由东盟十国联合举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见证了新时期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联合性组织,它使华文教育不再是一个政治敏感性话题。在重视自己民族母语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华人将华文作为一种工具语言,华文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功能日益凸显。华文教育功能性质的转变,带来了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改变。作为一个区域性功能组织或机构,它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东盟十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使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笛 《八桂侨刊》2020,(1):81-93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保留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并且华文教育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的国别特点。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华人的努力和奋斗下,整体上既有困境和挑战也有光明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由于各种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交织,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天然"承载体"和"传播体"。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契合了世界"中国热"的需求。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华文教育的处境,探索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暨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研究室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和毗邻的有利条件,在广泛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同时,着重研究东南亚文化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出访缅甸、泰国和新加圾,搜集有关国家作家的作品和资料.又派出研究人员到泰国讲授汉语,研究泰国的文化艺术.还派人学习缅甸语、泰国语.与此同时.该研究室还先后多次与泰国、新加坡、缅甸、老挝等国作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料交换.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作家的联系.而且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研究室分设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新闻事业三个研究组.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1人.研究室成立虽然只三年,但已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编印了内部资料集17集,翻译了《缅甸诗歌选》、《缅甸小说选》、《缅甸文学论文集》各一本,出版了《东南亚文化论》和《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两部论文集.其中,《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一书,为国家级课题.此外.该研究室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还在国外及省内外报刊上发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海外华文教育的内涵及当前形势下华文教育的良好形势入手,尝试探讨海外华文教育的定位问题、海外华文教育与当地文化的整合问题、海外华文教育的教育模式问题及海外华文教育的软硬件建设问题,并就如何介入和拓展海外华文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极力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意在达到影响和控制华侨社会、与中国大陆争夺东南亚华侨的文化阵地等目的。为此,台湾当局积极发展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一方面台湾当局对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地的华文教育在台湾当局的影响下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关于战后台湾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为当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地相继掀起“华文华语热潮”时,华侨华人分布最为密集的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也出现了所谓“新的发展契机”或“新的转机”,而以华人构成国民主体的新加坡似乎也出现再兴华文教育的发展动向。反映在政府的政策上,李光耀一再倡导华语运动,可视为华文教育重新受到重视的开端。新加坡教育部1988年宣布,自1990年开始,让更多的小学开办第一华文课,并在大学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崇尚、学习、研究和推广中华文化的热潮,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是发展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华文学校激增,目前全马已有华文独立中学60所、华文小学1000多所,除华族学习华文外,马来族和印度族也加入学习华文的行列。在新加坡,去年10月,吴作栋副总理在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打算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浅议夏潮几十年来,对于海外华文教育,台湾当局将其作为海外侨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相当的重视。台湾的海外华文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奉行着与海外侨民教育一体化的宗旨。虽然自60年代下半期开始,台湾有关方面也曾多次提出过华文教育应与侨民教育有所...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多世纪内,菲律宾华文教育经历了产生—兴起—衰微—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的侨校菲化政策使华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菲律宾华人社会积极推动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世纪以来菲律宾岛内出现了一股学习华文的热潮,华文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制度问题及外部主流文化的强势围攻,菲律宾华文学校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文教育则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赵楠 《两岸关系》2009,(12):47-48
11月1日至10日,应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邀请,由大陆华文教育界高层组成的中国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成功访台。在台期间,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出席了“海外华人华文教育论坛”,走访了多所台湾华教院校,与台湾华文教育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就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八桂侨刊》2003,(5):22-2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的经济、实用价值不断提升,从而在全球掀起了“汉语热”。在此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华文学校的数量、学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办学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培养层次也在提高等。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东南亚华文教育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推动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品牌项目之一。本文以2008年瑞安市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为个案,重在探讨夏令营与国内华文教育的关系,分析影响华文教育的相关因素。笔者认为,夏令营是华文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国内华文教育和海外华文教学新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9.
缅甸拥有独特的地缘环境,其对中缅华文教育合作深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缅甸独特的地缘区位一定程度上使中缅华文教育合作被部分国家“刻意曲解”、缅甸交错的族际关系使中缅华文教育合作效用在缅甸的地域差异明显、缅甸缓慢的经济发展使缅甸政府对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投入相对有限等三个方面。对此,中国可从四个层面持续挖掘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适宜路径:准确把握中缅关系新时代的历史机遇,营造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浓厚氛围;密切关注缅甸国内环境发展变化,发掘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政策基础;全面深化中缅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强化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经济支撑;健全完善多维合作机制,拓展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平台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深入归析东南亚各国开展华文教育的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探寻东南亚“华文教育”哲学基础的变更,进而对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预测未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