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中,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围绕侦破犯罪与权利保障之间所发生的利益冲突,是刑事侦查阶段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属于利益兼顾型冲突。具体包括:正常生活不被干扰与侦破犯罪之间的冲突,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与采取强制措施之间的冲突,寻求外力帮助与完成职责任务之间的冲突,言论自由与调查取证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诉讼权利告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权利告知是诉讼中的一项程序性规定。对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权利 ,侦查机关履行告知义务。而侦查机关正确执行诉讼权利告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侦查程序的异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缺乏犯罪嫌疑人身份确立程序等,导致实践中刑事侦查程序异化为纪律调查程序和行政程序,这也导致侦查机关滥用权力,犯罪嫌疑人人权得不到保障。为防止刑事侦查程序的异化,我国应合理的配置权力,建立犯罪嫌疑人身份确立程序,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4.
犯罪嫌疑人享有辩护权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项基本人权,获得律师帮助则是犯罪嫌疑人为自己辩护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律师帮助是防止国家权力侵害个人权利的最为理想的屏障。在侦查阶段律师的有效介入,能够使犯罪嫌疑人充分理解其诉讼权利,避免实定权利与行使权利脱节,有利于平衡对抗双方力量,避免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力量的过分悬殊。  相似文献   

5.
犯罪嫌疑人通常是指因涉嫌犯罪正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由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处于被追诉的地位 ,没有对等的诉讼主体 ,其权利极易受到来自侦查机关的侵害 ,因此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最基本的人权和受到公正的待遇 ,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 ,在侦查阶段完善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应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 应确立科学规范的权利告知程序权利告知程序是谋求执法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 ,通过告知程序的执行 ,让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进而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由此显示一个国家法律的民主、人权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刑事侦查中,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超期羁押、律师权力受限等犯罪嫌疑人人权被侵犯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刑事侦查制度存在缺乏中立裁判者的监督、犯罪嫌疑人缺乏对抗权利、辩护律师参与权有限等缺陷。要加强侦查阶段人权保障,必须转变对刑事侦查程序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实现控辩平衡、逮捕与审前羁押分离、行政与司法警察职权分离,确立沉默权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设置的侦查程序忽视程序公正,不利于保障人权,无法实现司法公正,因而借鉴国外侦查程序中的合理成分,本着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思想,完善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之规定。在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应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广泛的参与权,强化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保障,确定各种侦查措施和行为的适用应遵循比例原则或必要性原则,扩大侦查控制的范围等,以期实现人权保障与惩罚犯罪的统一,实现我国刑事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讯问是刑事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它提供了大量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信息,是我们破获案件、查清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刑事侦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一些高科技仪器的运用,加之国际上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呼声的高涨、无罪推定价值观念的影响及沉默权、律师帮助权等配套制度的引进,给讯问的传统价值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现代刑事侦查中,讯问程序应是犯罪嫌疑人充分进行辩解以及与侦查机关进行理性和平等对抗的程序;应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制宣传和帮教转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中、德两国都声称保障人权是其侦查程序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并且都在宪法和其它法律中承认或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广泛的权利.但中、德两国在人权保障的基本观念、制度保障及其具体做法上均存在着重大差异.与德国相比,中国的犯罪嫌疑人在刑事侦查中所享有的权利范围,无疑是非常狭窄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侦查阶段有效防御侦查机关强力之考虑,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以较多的诉讼权利.然而,法律只规定了诉讼权利的内容,未确立行使这些诉讼权利的程序性制度,导致法律规定的诸多权利未能从应然走向实然,无法实现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之立法初衷.为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分析现行制度缺陷,进而补正权利告知制度,以期真正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联合国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精神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协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刑事司法"与"和谐"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关联.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社会,必然是公民个人权利有保障、国家权力受约束、社会秩序井然、刑事司法公正得到实现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侦查构造是指侦查阶段各程序主体间的法律地位、相互关系以及侦查程序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和侦查程序与其它程序的关系。侦查构造中存在以控诉和辩护为核心的两类要素。我国的侦查构造在内部构造上表现为侦控双方对立但不对抗;控辩地位不平等;权力集中于侦查机关。外部构造上表现为以侦查为中心和侦诉上的顺承关系。对我国侦查构造的基本评价是:在侦查目的上,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为主要目的;在类型上属纠问式的侦查构造;侦查阶段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13.
侦查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的一种手段,其目的的研究不应仅从刑事诉讼的狭隘的视角进行考察,而且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界定。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框架界定侦查目的,对侦查构造、刑事诉讼构造的改革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高度发展的法治社会,刑事司法的和谐运转是建立高度发展的法治社会的前提.本文从权利对权力的限制、权力与权力的分工与制约两个方面对和谐刑事司法的理性构建作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权是刑事诉讼的不可或缺的双重目的,随着文明的发展,后者越来越为国际社会和现代法治国家所注重和强调。侦查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有效侦查是刑事追诉成功的前提。侦查机关运用国家强力追究犯罪,极易侵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必须完善立法,从程序上对侦查权的行使加以限制,赋予犯罪嫌疑人防御权和救济权,切实加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6.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中最重要的阶段,侦查权的行使不当或者滥用容易侵犯公民权利,因此如何有效地运行侦查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世界上两大侦查模式及其现状的比较和我国现行侦查模式的特点,我国应该构建一种既能制约侦查权力,避免侦查权行使的无序和恣意妄为,又能确保公民个人权利的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 ,在现代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权利决定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 ,侵犯公民受教育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基于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言 ,从道义责任论和个体正义的价值观出发 ,其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但就该类行为承担的刑事责任根据的科学性、公正性而言 ,从法的整体功能和价值出发 ,其又不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在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相差较大,加强被害人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寻找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和谐司法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有关规定及当前的现状,并提出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之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