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崇明 《实践》2007,(7):29-29
21世纪是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世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崭新观念。地处祖国北疆——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人民饱受沙患之苦,经历过沙进人退、背井离乡的苦难岁月,在绿化——沙化——再绿化的沧桑变迁中,乌审  相似文献   

2.
包崇明 《实践》2005,(6):31
乌审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提出了以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发展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建设绿色乌审,做到“五个加快”。即从经济与环保协调的角度加快绿色资源天然气和方沸石等的开发利用步伐,做大环保型工业经济总量;依托生态资源,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对接,增加绿色收入;加快文化教育及其相  相似文献   

3.
韩玉光 《实践》2009,(6):32-33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饱受风沙之苦的乌审人民就踏上了向沙漠进军的"绿色征程",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生态状况由严重恶化向整体好转的历史性巨变,同时也催生了乌审人民对良好人居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张平 《实践》2007,(5):46-46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是乌审旗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大原则。我们坚持"既要黄金白银,又要碧水蓝天"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互动双赢,成功地构建了乌审旗工业发展的新体系,高起点确立了旗域环境管理新机制,成为全区启动 ISO14001  相似文献   

5.
牧人 《求是》2012,(11):61
乌审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南大门",拥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储量可观的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出一条牧区绿色工业化之路,是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绿色乌审的必然选择。在产业结构上,全力构筑"六大产业"。一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及林业系统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以构建京津冀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打造绿色省会、建设现代石家庄"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取得显著成效。党建先行,确保党员干部的方向感。加强党的建设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千  相似文献   

7.
<正>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这是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成绩单。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与贫困,库布其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践行了一  相似文献   

8.
筑梦毛乌素     
周居霞 《实践》2014,(7):28-29
<正>在绿色乌审大地奔驰,满眼碧绿让人心旷神怡。可是,20年前、30年前,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却是海海漫漫的沙山沙梁,让人望而却步。上世纪八十年代,乌审旗出了个殷玉珍,随着殷玉珍的绿之梦越做越大,带动着整个乌审大地由黄变绿,并被冠以"绿色乌审"之称。绿色王国女主人殷玉珍的家在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井背塘(撤乡并镇前叫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顺着不太宽的水泥路,汽车进入了由高高灌木丛组成的绿"胡同"。同行的旗委组织部副部长哈斯介绍说:殷玉珍的家离乡政府9  相似文献   

9.
周居霞 《实践》2013,(9):15-17
走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你会被这里满眼的绿色所震撼、所感动。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在1164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12.5万人口,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假如你十几年前来过乌审旗,对比过去那漫漫黄沙,就会生出万分感慨,"敢叫日月换新天"——英雄的乌审旗人民做到了!今天,在绿色的乌审大地,全旗人民意气风发,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全旗党员干部正在深入实施又一个重大举措——"多蓝"行动。"多蓝"是蒙古语,意思是"温  相似文献   

10.
正河钢邯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绿色制造"向"制造绿色"转变。走进今日河钢邯钢,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步一景,一区一林,厂区绿化总面积达39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55%,有"森林钢厂"之誉,年产1300万吨钢仅相当于年产300万吨钢厂排放水平,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绿色工厂",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6)
正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是一个资源富集型地区,也是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之一。在近年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乌审旗始终秉承"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底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实施"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战略,科学构筑了以苏里格经济开发区、纳林河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两大新型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和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逐步形成产业向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7-28日,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绿色发展"是这次全会重要的关键词。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总体部署。可以预期,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绿色发展"将成为四川未来跨越发展的重要基调。理念:将绿色作为全川的底色"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动绿色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将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既源于生态文明,又高于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五化同步"的最高层次和时代创新。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当前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科学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目标,全面确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任务要求,在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14.
新闻圈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篇题为《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报道,获得全国好新闻奖,肯定其报道宣传了沙区人民与沙漠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突出成绩。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有些沙区群众望沙兴叹,谈沙色变,在滚滚荒沙面前束手无策,步步退缩,任其黄沙吞食良田,埋没房屋,人们则年年搬家,流沙却步步紧逼,这就是当时所说的“沙进人退”。相反,有些沙区群众,如被誉为“牧区大寨”的乌审召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奋起抗争,采取种种措施,大力治沙围沙,结果挡住了流沙向前移动,这就是当时所说的“人进沙退”。“人进”,或叫…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07,(5):F0002-F0002
近年来,乌审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按照以天然气化工为先导,煤炭资源开发转化为主体,新材料和轻工业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架构,建设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思路,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统筹煤、气、水等优势资源,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循环,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和"环境护企"战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生产工艺使茅台酒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为保护赤水河环境,茅台集团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赤水河上下游4公里河堤进行修建和绿化。茅台酒厂主动融入茅台镇的城镇绿化系统建设,以河流右岸的绿色景观带为主轴来构建厂区的网络景观带,并塑造工业园区的景区风貌。最终建立起以环保生态为原则、以现代建筑手法体现传统习俗和地域文化并最终形成统一格局。并种植完成358亩"百年金奖纪念林"和639亩国酒共青林,厂区空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7.
正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治沙模式成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今天,库布其治沙已成为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5,(7)
<正>在沙漠边生活的人,都喜欢绿色、珍惜绿色,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特长,为家乡绿化作贡献阿拉善,曾被视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为了阿拉善的林业事业和生态建设,为了家乡人民能够拥有绿色家园,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治沙研究室主任、林业高级工程师高立平扎根沙漠,一干就是23年……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是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消费,是在传统消费模式给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之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科学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绿色消费要求改变人与自然关系中把人的需求摆在中心地位,一切以人的需要而定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生态价值的新型消费。  相似文献   

20.
贵州紧紧围绕山水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城区、城市周边、乡镇、村庄和交通水系等的造林绿化,建设林城相宜、林居相宜、林路相宜、林水相宜、林田相宜的城乡绿色家园,积极推进城镇留白增绿,着力打造绿色家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使老百姓享有惬意生活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