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未来世界石油价格波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存在着长周期和短周期。世界石油价格主要由石油供需状况决定,但也受政治和投机等因素影响。短周期受突发事件影响过大,难以预测;长周期大体可分为平稳期-上升期-高台期-下降期-新的平稳期几个阶段。现阶段世界石油价格已基本完成上升期,将进入高台期,如果没有新的影响供给的事件发生,高台期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2005年文莱内阁改组顺利,政治社会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飞涨带动其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继续平稳增长,政府实行的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经济平稳增长(一)石油天然气出口继续带动经济增长2005年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中东石油供应不畅,造成了世界石油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是世界重要产油区,也是石油消费量较大的地区。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石油价格的起落直接影响拉美各国的经济状况。1973年和1979年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拉美许多石油进口周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最近两年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深、能源消费量下降、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石油输出国又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石油成为当前拉美各国经济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菲律宾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石油为主。1970年,石油在菲律宾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达94%,水力和煤合计仅占6%。由于菲律宾不生产石油,所以国内的石油消费100%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从中东进口)。在战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世界石油价格相对稳定和低廉的情况下,菲律宾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这种状况,对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直到1973年以前,菲律宾花在进口石油上的费用从未达到它进口总费用的13%以上,如1972年,石油进口额为1.49亿美元,在菲律宾进口总额中也不过占12%。但是,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菲律宾经济便受到石油危机的很大冲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5.
世界石油消费状况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世界石油消费量近10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持续攀升。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石油消费量并不直接由其石油产量、甚至价格决定,而主要取决于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速度。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2004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石油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总计消费37.67亿吨(每天8075.7万  相似文献   

6.
自1981年第二季开始,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转折:供求情况由长期不足一变而为大量过剩,油价从连续七年半的台阶式上升转为长期疲弱。在此情况下,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大肆宣传,今后世界石油供应将长期过剩。西方一部分经济学家和报刊也认为,今后世界石油价格将一蹶不振,例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预言:假如中东政局稳定,原油价格可能跌到每桶10至12美元。今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被迫首次降低了石油标价。石油的供求状况和价格直接关系着世界经济的盛衰,也影响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今后短、中、长期内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本文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决定油价升降的一些基本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示: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系石油输出国家为对抗几个主要石油公司片面地降低价格于1961年1月正式成立的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各会员国的石油政策,使石油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准,并提供各会员国技术与经济的援助。据报章说,远东某国,歧视妇女的传统延续到现代,公然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妊娠妇女腹中的胎儿进行性别测定。若是女婴,则提前对其施行流产、引产等手术,将其一半掐死在娘胎里。这种办法实行多年以后,目前该国男女青年比例严重失调,女性奇缺,导致许多适龄的男青年讨不到老婆。原来是由于重男轻女,家家都希望拥有男丁,才想出…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衰退下的政治稳定所谓第二次石油危机的1979—80年石油价格大幅度提价导致了世界经济的普遍危机。这些世界经济危机虽然由于有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经验而没有出现象上次经济危机的那种混乱现象,但世界经济危机却已经长期化了。这次石油提价的结果导致了石油供应过剩的表面化,1983年3月终于发展到石油跌价(每桶石油的价格下跌5美元)。东盟国家也受到这一过程的影响,这表现在它们的经济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9.
姜英梅  王晓莉 《西亚非洲》2007,12(11):48-53
中东地区石油储备占世界石油储备总量的60%以上,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40%以上。石油收入是中东产油国主要收入来源。中东地区,无论产油国还是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无不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巨额"石油美元"流入中东地区,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繁荣、福利制度和基础设施完善、统治阶层执政地位稳固,以及国际政治地位提升;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双高"现象、外国劳工与高失业率、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沫 《西亚非洲》2006,(9):47-51
石油价格高涨及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动荡,对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随着石油需求的增加,寻求石油来源的稳定和安全日益重要。中东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油价、美元走势等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着沙特的石油生产,使其积极地寻求稳定的出口市场。中国与沙特具有以有益的合作方式开发利用这一利于两国经济发展的市场以实现共赢的基础。在了解发达国家在海湾及沙特石油领域的活动和沙特石油产业现状的前提下,中国在与沙特石油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