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烯酸内酯作为牛苇状羊茅草烂蹄病(Fescue foot)的致病毒素,已有不少报道。但近年来,Kousuri(1970)应用纯丁烯酸内酯口服或肌注,Yates(1969)应用含毒的苇状羊茅草80%酒精分馏物口服或经瘤胃注射后,形成的病变部位显然不同。我们已用病区霉稻草分馏物作发病试验,证明对小白鼠、家兔和羊均有毒性作用,并可在羊体显示类似牛“烂蹄病”的变化。综上表明:含毒苇状羊茅草和霉稻草中存在特异的致病化合物。为探讨其致病成分,我们应用含毒霉稻草分馏物,分离致病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定,认为分馏物中含NH基的小分子化合物及甾醇物质是牛“蹄腿肿烂病”的两个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牛蹄既是支撑牛体重的支点 ,又是产生力量的起点 ,在运动和生产上非常重要。由于全身营养代谢障碍、肢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的修削蹄、蹄角质发育异常或因遗传因素等常会引起蹄变形 ,并引起其它肢蹄病。出现严重变形的牛蹄 ,指 (趾 )轴和肢势发生异常 ,运动障碍 ,出现跛行 ,奶产量骤然下降 ,甚至不能站立和运动。但牛蹄变形还没有引起养牛企业和养牛专业户的足够重视 ,为此 ,我们于 1999年 4月对某国营奶牛场 3 3 1头泌乳牛蹄病进行了调查 ,其中有 3 0 3头牛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蹄变形 ,占 91.5 % ;同时对该场蹄变形牛进行了修削蹄 ,其中对 5 4…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某工厂化养猪场的迪卡白种公猪40头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①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蹄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病29头(占90.63%);②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之多。其中在蹄趾(指)部位的病变有蹄壁磨损、蹄踵腐损、蹄踵青肿、趾(指)间腐烂、趾(指)间增殖、蹄裂、假性蹄裂、趾(指)底腐损、蹄冠脓肿、白线病变等20种,在肢体关节部位的病变有腕关节皮肤磨损、感染化脓、跗关节皮肤磨损、化脓与关节炎等6种;③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④在防治方面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一)一般情况 1973年以来,我县主产水稻的江彰平原每年冬末春初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耕牛“肿蹄病”。据三合、德胜、河西、让水等乡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病597头,其中水牛592头(死亡和致残188头),黄牛5头(致残1头)。10年来门诊收治留有完整病历的86例的统计情况为: 1.症状分类:并发干尾于耳41例,占46.7%;肿蹄干尾8例,占9.4%;肿蹄干耳13例,占15.9%;仅肿蹄24例,占27.4%。 2.病机分型:湿热证71例,其中水牛67例,黄牛4例;寒湿证15例,其中水牛14例,黄牛1例。  相似文献   

5.
裂蹄是马骡常见的蹄病,在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我所1974~1975年对2283匹军马调查,裂蹄发病率达17.39%,约占蹄病总数的23.53%,但其发病原因不明。近年来,随着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家畜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研究日益深化。温代如(1985)曾对北京黑白花乳牛变形蹄角质中氨基酸和一些常量、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但马骡蹄角质,尤其是裂蹄与体内各微量元素的关系如何,尚未见  相似文献   

6.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真皮小叶发炎所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机械性外伤、继发于结症后期、中毒性疾病和风湿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蹄叶炎,约占发病总数的60~80%。(一)蹄叶炎的症状 以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跛行,可分二种。一种是一肢蹄痛性跛行,病畜站立时患肢提起,不负重;运步时患肢不敢负重,蹄尖着地;患肢蹄部增温,触压敏感;掌、跖动脉搏动亢进。另一种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呈现蹄痛性跛行,病畜有明显全身症状,不能久立,前肢向后,后肢向前;强行运步时全身出汗,常卧地不起;触诊蹄部增温,用物轻轻打击,疼痛明显;掌、跖部血管搏动亢进。  相似文献   

7.
1988年以来,在对我市樱桃谷鸭大肠杆菌病病原研究中,首次分离到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而EIEC致禽类发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樱桃谷鸭场自1986年以来,均发生无明显症状的种鸭零星死亡。病雏鸭腹泻、拉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满粪污,5日龄以后有眼炎等发生,死亡较多,不死者发育不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与气候变化、饲料变化及清洁卫生等有关。常用土霉素、四环素多种维生素拌入饲料防治,效果不佳。1988年6月以后,各场孵化率普遍降低,死胚率增大,个别场高达40%左右。对50余例死亡种鸭、雏鸭剖解,病变以严重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脾炎为主。胆囊充盈,胆汁浸染肝脏,腹水增多;气囊表面  相似文献   

8.
在国外,对边虫病的免疫研究较深入,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活虫疫苗预防该病。而国内有关牛边虫病的报导甚少,四川尚未见报导。为此,现将1984年万县市奶牛场爆发奶牛边虫病的诊断治疗情况作一报告。 (一)流行概况及临床症状 该场自五十年代建立以来,由本地黄牛逐步改良和引进黑白花奶牛相结合形成了现有的牛群。1984年6月,又从广东省茂名市购进黑白花奶牛28头,分别饲养在该场的一、二两个分场。七月中旬,一头广东牛发病死亡。尔后,两个分场有几头奶牛陆续发病死亡,到10月上旬止,两个分场发生具有相同病状和相似剖检病变的共14头,  相似文献   

9.
此项研究对几种镰刀菌代谢产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①从“烂蹄病”病区采取52份耕牛饲草,共检出真菌3197株,主要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芽枝孢霉属和交链孢霉属等。其中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污染率与“烂蹄病”发生呈正相关;②从“烂蹄病”病区耕牛饲草上分离的10种53株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用乙醚提取,其中30份提取物使兔的皮肤出现反应。拟枝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及其乙醚、甲醇-水(95 5)提取物引起大白鼠和小白鼠中毒死亡。用其乙醚粗毒素腹腔注射两只健康杂交公山羊,出现了典型“烂蹄病”病征。  相似文献   

10.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11.
(一)流行情况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调查,全国29个县(都、道、府)均有发生。其中鹿儿岛、熊本、大分、宫崎及岩手等县发病严重;鹿儿岛发病1644头(其中乳用牛11头,肉用牛1633头),熊本发病109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94头),大分发病150头(其中乳用牛17头,肉用牛133头),宫崎发病222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207头)。本病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 (二)病原调查 自1985年以来,日本家畜卫生试验场九州分场用HmLu细胞从病牛血液中分离到19株病毒,从牛库蠓中分离到2株病毒,从鸡库蠓中分离到4株病毒。以其中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舍捕获的牛库蠓、鸡库蠓分离到的3株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测定。结果: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库蠓分离到的2株病毒,中和了未摄取初乳病犊体内的血清抗体(24例),其血清中和抗体价在8~256倍  相似文献   

12.
1987年6月,重庆市前进园艺场的生长奶牛发生了以惊厥或晕厥、角膜混浊,两眼瞳孔对称性散大,对光反应弱,严重者完全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病症,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患牛血浆中维生素A含量测定,证实这群牛患了维生素A缺乏症。 (一)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奶牛225头,其中成牛132头,青年牛28头,育成牛43头,犊牛22头。1986年,当地青饲料生长不好,全场收贮越冬青干草只占常年收贮量的64.39%;青  相似文献   

13.
治疗某些四肢疾病,配合正确的装蹄和削蹄可提高疗效;有些四肢病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合理的装蹄、削蹄,能使患畜继续保持役用或繁殖能力。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一些顽固四肢病采用装、削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7种四肢病的装、削蹄方法介绍于后。(一)掌骨瘤 是掌骨间韧带或肌腱附着部在外力的持续作用和过度牵张下,骨膜发生慢性炎症,继而形成外生骨赘。1.病因:肌、腱、筋膜及韧带过度牵张,使其附着部的骨膜发生炎症;肢势不正,如广踏、外向等;装蹄不当,如蹄内侧削切过多,内蹄踵过低等,均可致发本病。  相似文献   

14.
我场84—24号奶母牛,于1987年3月4日产犊后因蹄叉腐烂,经一般外科处理,病情没有好转,蹄部肿胀更加严重,蹄底、蹄叉、蹄冠皮肤均腐烂、化脓。患牛经常卧地不起,精神不振,食欲大减,日产奶量明显下降。随用北京朝阳激光厂制造的800L型激光器进行照射,激光器功率20mW,波长6328埃,照射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16.
1979年11月中旬至1980年4月,我省遵义地区发生一种以水牛为主,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群发病,当地群众称之为“烂脚病”。先后遍及该地区的八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通过病情调查,临床检查,血、粪检验,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查等鉴别诊断及喂饲试验后,初步认为与饲喂霉稻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发病情况:1984年2~6月我县北宅乡双石屋村的羊群发生以蹄部脓肿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全村养奶羊250多只,在三个养羊户中先后有11只羊发病,其中一户养的7只羊全部发病后而宰杀,其他两户的4只羊经精心护理和治疗,陆续恢复健康。 临床症状 发病的11只羊全是成年羊,初期产奶量下降,随之泌乳停止。食欲、体温和精神无明显变化,蹄部红肿、跛行。病羊多为1~2蹄发病,个别的4蹄均发病。随病情发展,深部化脓,不久破溃而排出无味乳白色的粘稠脓汁。创口如不及时处理,愈合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8.
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了用热油治疗马骡裂蹄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近4年来,共治疗裂蹄病马164例,治愈率达97.6%,保障了军马的健壮,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发病情况:裂蹄是军马的一种常见病,乘、挽、驮马(骡)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据我们观察:春季多发;前蹄多于后蹄;马多于骡;老龄多于年轻马;内侧多于外侧。发病率约占总马数10%左右。当马匹患严重裂蹄时,裂口出血,破行,失去使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 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按大致 10 %的采样率采集了 10 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 ,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 92头 ,阳性率为 8.4 6 % ;有 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 ,场阳性率为 70 %。这 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10 .0 0 %、7.19%、6 .6 7%、9.80 %、6 .72 %、12 .76 %和 6 .72 %。调查发现 ,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 ;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20.
1984年以来,我们在青岛、天津、西安等地采用CD—01液乳室注入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18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系青岛市乳牛一场、天津市双林奶牛场和西安市第一奶牛场的病牛。 (二)病例概况 1.孔区:182个患病乳区中,左前51个,左后40个,右前47个,右后44个。 2.年龄:据67头统计,4岁以下23头,5~7岁34头,8岁以上10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