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黎明嘎查是阿左旗奔小康路上迅猛跃进的嘎查,这个嘎查牧、农、工、运“四业”同步发展,240户牧民、1200多人的嘎查拥有公积金70多万元,牧民人均收入1200元;拥有牲畜18000头(只),汽车40辆,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140多辆,摩托车100余辆,平均每6户牧民拥有一辆汽车,每17户牧民拥有一台手扶拖拉机;每2.4户牧民拥有一辆摩托车,已经成为全旗闻名的富裕嘎查。 但谁能想到,这个位于贺兰山北端、有着丰富煤炭资源的嘎查,在承包经营之前却是一个“守着‘聚宝盆’要饭吃”的纯牧业穷嘎查──当时人均收入只有140元! 1983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牧民们在嘎…  相似文献   

2.
在草原明珠呼伦贝尔市南郊,有一座美丽的小城镇,这就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这个镇下辖四个嘎查,总面积14万亩,有90户牧民,502口人,是由鄂温克、达斡尔、蒙、汉等多民族组成的牧业嘎查。这个嘎查是1995年由原来的6个生产队合并成的。当时嘎查共有1340头只牲畜,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嘎查所有固定资产就是两间空房子和80亩撂荒地。 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嘎查,经过7年的建设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0,(1):22-23
<正>在海拉尔河南岸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陈巴尔虎旗完工镇白音布日德嘎查。1983年,牲畜作价归户时,嘎查有牲畜9045头(只),由于经营不善,加之遭遇白灾,到1985年,嘎查牲畜下滑到4870头(只)。形势严峻,不进则退。嘎查干部、牧民睡不着,吃不香,连日开会讨论,越议越明,一致认为:求发展,关键在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小康嘎查的领头雁宋启超孟格图是额济纳旗赛汉桃来苏木的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嘎查,有牧民43户,134人,面积127.5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是茫茫戈壁,可用草场主要分布在流经嘎查的额济纳河沿河地带,全嘎查经营牲畜9039头(只),其中骆驼784峰。牧区改革...  相似文献   

5.
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苏木白音塔拉嘎 查是一个拥有660平方公里草场、66个牧 户、352人的纯牧业嘎查。1990年全嘎查牲 畜总数达20037头(只),其中集体所有 6000头(只),集体固定资产30多万元,总 收入6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5 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政通人和。 嘎查党支部在抓牧业生产过程中,把 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作为大事来抓。一 是统一管理和使用集体资金,近年来嘎查 共动用集体资金81万元,用于生产服务和公益、福利事业;二是统一管理种公畜;三是统一管理马、驼;四是统一进行畜牧业大型基本建设;五是统一管理和使用大型水利设施和…  相似文献   

6.
满都拉,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力高苏木吉布图嘎查牧民,今年45岁。这位祖祖辈辈靠放牧过日子的普通牧民,从边远牧区大胆走向市场,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搞多种经营,全家5口人,人均收入达3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为牧民率先达小康带了个好头。 满都拉有医师职称,曾在本旗学习过 3年医学。 1980年以前,他在嘎查当医生,一边经营牲畜,一边为牧民防病治病,深受牧民欢迎。当时他的生活很困难,人均收入不到300元。 改革大潮唤醒了这位思想敏捷、善于思考的青年牧民。他认为,要想走富路,仅靠单一的牧业不行,必须坚持多种经营,多路进财。他在仔细分…  相似文献   

7.
图克苏木位于伊盟乌审旗东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全苏木有937户,4024口人,总面积1199.3平方公里,有效可利用草场110万亩,牲畜总头数107300头只,是一个以牧为主的老牧区。1995年开始,图克苏木党委、政府,以全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带领广大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牧业生产经营的改革,在短短的几年中,促进了全苏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苏木财政收入从1995年的63.6万元,增长到1998年的116万元,年均递增18%。从国家补贴的财政一跃成为贡献财政,牧民人均收入从1995年的1100元,增长到1998…  相似文献   

8.
满都拉 《实践》2005,(10):34-36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勒格苏 木吉布图嘎查的牧民,蒙古族。 我居住的嘎查一共有78户人家,317口人,其中汉 族8户,40口人,其余大多数是蒙古族。嘎查离旗政府 所在地天山镇120公里,这里经济文化落后,信息不灵 通,交通不方便,牧民的生活比较苦。我们这里民风纯 朴,蒙汉族之间世代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非常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嘎查实 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到户,新的机制极大 地激发了我的劳动热情,1982年,我开始经商。 我们草原上有些人有一种旧的传统观念,那就是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这是乌拉山里的一个小山村,57户人家,44户蒙族,13户汉族,有192人。走近村头,只见山花烂漫、牛羊遍野,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看就是一个日子富裕的好村子。 然而过去的乌日图高勒嘎查,却是十年九旱,靠天养畜,场房破烂,牧民生活艰难。这几年,牧民走上了建设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嘎查党支部引导群众把消费资金向生产建设转移,牧民们把买摩托车、家用电器的钱拿出来打井上电,在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下,3年投资12.4万元,人均220元,新打机电井5眼,扩大水浇饲料地300多亩,使饲料地达到了15…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8)
正18年来,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塔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剑英带领嘎查转产牧民从零开始,逐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由搬迁初期不足300元发展到目前的12850元,集体积累及固定资产从零变为1500万元。1995年,李剑英同77户移民毅然搬离了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环境恶劣的布来厢嘎查。走进草原怀抱的孪井滩,没有房屋,没有水电。李剑  相似文献   

11.
白音霍布日苏木是一个纯牧区边境苏木。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共有四个嘎查1970人,其中蒙古族占9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牧区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几年时间,苏木牲畜总头数由1984年的15. 1万头(只)发展到 1992年的 19万头(只),成为全区最富裕的苏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牧民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高涨。苏木党委在抓好集资办学的同时,于1982年建起了全旗第一个苏木文化站,先后投资8万元,建房360平方米。 1990年投资 10万元建起了嘎查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苏木文化站开设了文化室、图书阅览室、俱乐部等活动场地,配备了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循化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发展项目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用产业兴企业,用企业带产业。不断地扩规模、壮产业、铸品牌、拓市场、促增收。累计投入5120万元畜牧业专项贷款。确定6个乡17个村700户为重点扶持对象。不少群众通过发展养殖业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08年,全县牲畜社会饲养量达46.75万头(只)。畜牧商品率达47%。出栏率达58.2%。畜牧业产值达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畜牧业人均收入达1216元。全县规模养殖户达5705户。占总农户的42%。饲养牲畜19.4万头(只),牛羊贩运育肥户达3285户,年贩运牛羊49万头(只),户均纯收入达到9756元。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苏木乌兰布和嘎查出了一位靠科技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这人就是旗劳动模范、嘎查委员会委员李桂芳。 李桂芳一家5口人,两个劳动力,自1987年以来,年收入年年超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余元。今年,他家的大小牲畜由承包时的84头(只)发展到近400头(只)。如今,他盖起了4间砖瓦房,还拥有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打草机、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小四轮车等数万元的固定资产,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心。 那么,他是如何致富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走科技致富、勤劳致富之路不会错!” 1983年前,他家人均收入只有200元,日子越过越没劲…  相似文献   

14.
提起地处伊旗西部的查干淖嘎查,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今天的查干淖嘎查的确可赞可贺:这个蒙汉杂居的牧业嘎查,农牧民过去仅靠为数不多的牲畜维持生活,如今却有大小牲畜近万头(只),大小企业6个,产值突破500万元,利润实现8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走上了致富达小康之路。1999年,查干淖嘎查被评为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党支部。每当提起这些成绩,查干淖人无不喜上眉梢,因为他们有一个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中,扎扎实实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好班子。提高认识起好步,以林促牧带民…  相似文献   

15.
阿祖 《党建与人才》2000,(12):32-32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汗桃来苏木藏查干嘎查,有位依靠科学养畜和多种经营致富的能人,他就是嘎查党支部书记根登同志。几年来,他和妻子不畏挫折,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从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入手,大胆尝试,活学活用各项农牧业科技,创出了一个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现他家拥有1150头只牲畜,年出栏300多头只,年开采销售5000吨萤石。其资产已超过1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根登深感自己所担负责任的重大,为此他绞尽脑汁地思索,…  相似文献   

16.
建设养畜使桑巴拉走上小康路高建军在锡盟西乌珠穆沁草原上,巴彦郭勒苏木巴彦青格勒嘎查43岁的牧民桑巴拉,不仅是出了名的养畜干头(只)的大户,而且,还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改良牲畜状元"。1983年,牧区推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集体做价归户给桑巴拉111...  相似文献   

17.
提起地处伊旗西部的查干淖嘎查,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今天的查干淖嘎查的确可赞可贺:这个蒙汉杂居的牧业嘎查,农牧民过去仅靠为数不多的牲畜维持生活,如今却有大小牲畜近万头(只),大小企业6个,产值突破500万元,利润实现8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3,(9):24
在农村牧区党组织中,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通过旗帜的引领,农村牧区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日罕嘎查党支部就是这样的一面"旗帜"。高日罕嘎查位于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政府所在地附近,辖3个独贵龙,396户,1242口人,党员30名,蒙古族人口占90%以上,是白音套海苏木民族工作重点嘎查。近年来,高日罕嘎查党支部一班人,在创先争优和党建示范点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巩固特色农业和土家禽养殖,带领农牧民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一师十二团工会围绕团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从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入手,狠抓了团场自营经济工作。 2001年全团自营经济总产值4731.2万元,纯收人为2044.5万元,户均收入6842元,人均收入3120元;牲畜年末存栏总数2.2万头(只),较上年增长23.9%。今年,该团计划自营经济总产值达到5500万元,牲畜年末存栏总数达到34606头(只)以上,职均收入达万元,从业户均收入达3800元以上,使该团农业结构向种植业、特色养殖和林果业“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该团工会在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上主要实施了“五给”方案。 一是给政策。从抓扶持和落实入手,给足给好优惠政策。如无偿给产值超10万元的养殖专业户划分  相似文献   

20.
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克村宛如一个酣眠的婴儿.静静地睡卧于风景如画的李恰如山的怀抱里,全村共有牧户112户738人,党员28人。千古矗立的巍峨雪山见证着这里发展的脚步。这个曾经难以摆脱贫困的村庄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各类牲畜存栏达到2.91万头(只),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1600元增长到现在的2800元。村里路通了,人富了,幸福像吉祥的五色彩云笼罩着整个村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