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38年1月底,闽东红军游击队13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处主任阮英平)。后经周宁、政和、松溪、浦城和江西境内北上皖南岩寺集中。同年6、7月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陈毅、粟裕、张鼎丞先后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茅山地区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  相似文献   

2.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10):20-2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催生了新四军,新四军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3、4月间,新四军第1、第2支队相继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秋,第1支队司令部进驻水西村。同年11月,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水西村成立了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至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主力部队北渡长江进入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3.
陈毅与六团     
1938年春,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挥师北上,抗日救国。在皖南地区六团多次与日军交锋,屡建战功,以坚强、骁勇、善战而闻名全军。6月中旬,根据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应迅速深入到江南敌后去创建根据地,然后继续  相似文献   

4.
按周恩来的意见办周恩来来皖南军部时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陈毅等人商定的几个问题,项英经过王思之后,都同意了,有的已付诸实施。如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建制和江南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等问题,叶挺、项英都已分别报呈中共中央和第三战区审批。只有“向东作战”,由于形势急剧变化,项英又有些”五心不定”了。就在周恩来到皖南时,蒋介石很快就侦知了他的皖南之行的实际目的,派白崇橹、陈诚以解释汪精卫出走为名,到上饶与顾祝同密商对策。他们分析了整个新四军的现状后,白崇捧…  相似文献   

5.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0):40-42
产生分歧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周恩来4月20日当时,叶挺、项英正陪同国民党军队的“点验委员”们活动,无暇研究这个问题。“点验委员”们一走,他们马上召集陈毅、张云逸、周子昆、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傅秋涛等进…  相似文献   

6.
<正>全面抗战初期,陈毅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他麾下第2团战功赫赫,创下了新四军江南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次攻占敌县城的辉煌记录,被江南百姓誉为“新四军老虎团”。而“老虎团”的首任团长张正坤,是陈毅十分器重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7.
1942年冬,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日本侵略军准备大举“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停翅港附近。一天夜里,陈毅军长找颜伏同志和我到他家去谈话。颜伏是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参谋长,我是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陈挺同志率领三营在江都地区坚持斗争,政委张英同志调华东党校学习去了)。 我曾多次听过陈毅军长对部队的讲话。早在1939年春,我所在的三支队六团(当时六团划归一支队,陈毅司令员指挥领导),从句容地区撤回,驻扎在溧阳竹篑桥前马水西庄,进行整训,准备东进。  相似文献   

8.
王明星的名字,在苏南一带几乎家喻户晓,在新四军中被誉为孤胆英雄。王明星是连江人,1934年7月参加红军,先在红十三独立团当司号员、卫生员、宣传员。闽东独立师成立后,调到师部当宣传员。1936年6月提升为闽东红军二纵队三支队队长。1938年1月独立师奉命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第六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时,王明星任一营三连连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一个不得不警惕的问题 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 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37岁的陈毅被任命为第一支队支队长。1939年,新四军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下辖第二团、第四团、新三团、新六团、“江抗”、丹阳挺进纵队及句容、镇江、丹南、丹北、丹金武、溧阳、溧高、郎广、宣当芜、江当溧、江溧句的地方武装,约25000多人,地跨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江南指挥部成立大会一结束,陈毅指挥了贺甲村伏击战。前几天,段焕竞率领的新六团在余巷打死70名日本鬼子。丹阳的日军大队长武村率领300名鬼子,开到余巷搜寻新四军扑了空,又从九  相似文献   

11.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告别了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的闽西,开赴皖南岩寺集中。4月28日,由一、二、三支队各团战斗骨干和侦察分队组成的先遣支队,在我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同志的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为一、二支队主力的开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是一支骁勇善战、有着光荣战史的英雄团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团挺进江南,是开辟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锋;东进北上,黄桥决战逞英豪;南下苏南,威震敌胆称劲旅;西出浙西,称雄于天目山区抗日反顽战场,被苏浙皖人民誉为新四军“老虎团”  相似文献   

13.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2):43-44
皖南遗恨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军部和部队9000余人覆没,罪魁祸首是蒋介石、顾祝同。如果从新四军内部来讲,项英、叶挺之间相互让步,特别是叶挺为了满足项英“大主意由我来拿”的欲望,对自己的一些正确主张不能果断坚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1940年12月10日,皖南新四军向长江以北转移,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由云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到苏南溧阳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再待机通过敌占区,渡江到苏北。这条路线是苏南第一、二支队往返皖南军部所走的路线,也是顾祝同认可的“合法”路线。但这条路线自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发出“皓电”(10月…  相似文献   

14.
组建先遣支队 1938年初,刚从各个山头来到皖南集结整编的新四军面临新的作战对象、新的作战地形和新的作战环境。对敌后地区的敌情、社情、地形以及如何突破日军的封锁线进入敌后地区,均不摸底。为慎重起见,在主力开赴泾县、南陵一带以前,新四军军部决定派先遣队去苏南进行战略侦察。并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宣传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21,(1)
抗战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闽北、闽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张云逸兼任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下辖第五、第六团,全支队共2100余人,担任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保卫新四军军部领导机关及后方单位等任务。1938年6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航运线,以策应对武汉的进攻,命令驻芜湖的8伪军加强攻势。应国民党第三战区之邀,新四军三支队开赴皖南前线,接替国民党军-四四师在红杨树镇、青弋江、峨桥一带的防务。  相似文献   

16.
1928年10月,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谭震林的率领下开赴皖南敌后,驻扎在南陵蒲桥。三支队到达蒲桥不久,就听说在蒲西一带有一股土匪武装在活动。为了摸清这股土匪武装的情况,谭副司令命参谋部派员到蒲西调查了解。参谋部调查后向谭震林汇报了余子才和他领导的土匪武  相似文献   

17.
晓农 《党史博采》2002,(4):12-15
陈毅带领新四军一支队两个团,挺进到苏南的茅山,在这个位于宁、镇、芜之间的长江三角洲中心立下足来,这是1938年6月初。 茅山在地势上无险可据,铁路,公路和水路纵横其间,形成网络。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一向在此势力雄厚。我军处在敌伪顽三方的夹击之中,困难重重,处境险恶。 陈毅不愧为经天纬地的帅才。他在施展军事、政治上的纵横捭阖的同时,还祭起统一战线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10,(12):15-18
被毛泽东称为“南方三杰”之一的潭震林,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师、第二师等部,转战长江南北,对皖南、苏南、淮南等地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初期.谭震林坚决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率部挺进皖南前线.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多次“扫荡”,大振了新四军的军威,鼓舞了皖南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从一九三七年十月至翌年五月,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的红军游击队五千四百多名指战员,下山集结点验,编入新四军第二、三支队第三、四、五、六团和军部特务营,经整训后,北上皖南抗日前线。同时,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成立新四军福州办事处、驻岩通信处(二支队龙岩白土留守处)、三支队崇安留守处、三支队六团宁德留守处等公开合法机构。福建党的主要负责人王助、范式人、谢育才、魏金水、曾镜冰、汪林兴  相似文献   

20.
<正>新四军成立之初,4个支队中,有一个支队没有挺进敌后,而是用于正面战场一线防御,它就是留守皖南的第3支队。在1939年的5次繁昌保卫战中,不惧强敌,勇猛机智,越战越勇,赢得了皖南民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向世人证明了新四军在兵力弱小、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仅善打游击战,也能打运动战、防御战,是当之无愧的抗日铁军。从闽北到皖南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