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青年》2009,(5):35-36
她一直称自己为“田田”,记者就以此名字作报道吧。 田田在英国经营着一家“性用品商店”,4年赚了180万欧元,被当地人看作“白手起家的英雄”,《泰晤士报》以及伦敦电视台都采访过她,说她是“最快致富的华裔女子”。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丰润区杨各庄村,提起杨秀芹这个名字来可能会有人不知道,但一提无花果姑娘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年来,杨秀芹采用新技术种植无花果取得了好效益,此后她又靠狮子滚雪球的办法,开发出了无花果罐头和无花果果汁等一系列无花果产品,2005年,她获得了丰润区科学种田女能人的称号,2006年,她又获得了市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昌火 《农村青年》2008,(5):51-53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四川凉山州一个偏远小县。小县里有一个不大的储蓄所。但在这个储蓄所里,女所长赵霞辉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贝亚特里克丝女王”。 “病态”女人要当储蓄所长 赵霞辉出生在四川木里县大草乡,头上已经有了两个姐姐,父母一直希望能生个男孩,这使她从小心中就产生了一种错位:要像男人那样生活。随着年龄增长,她果然发现男人与女人有的巨大差异:男人可以抽烟喝酒,玩女人。  相似文献   

4.
刚刚获得了中央文明办颁发的“中国好人”称号的山东潍坊妇女牟春玲为了给病重的丈夫治病,生活逼迫她只有重新改嫁另谋出路,然而,在改嫁的思想斗争中,她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带着前夫去嫁人。她凭借22年照顾高位截瘫前夫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南方 《农村青年》2007,(2):26-28
“我哥叫楚海,我妈生下我以后,为了图省事,在我哥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妹’字。这就算我的名字了!”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广州一所师范学院。在经历了痛苦的“求职难”以后。她终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到2006年8月,楚海妹已经建成12个“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达100多人。虽然月入一万多元在广州不算多,但她认为自己干得“很有价值”。 楚海妹干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团旗的故事     
《农村青年》2008,(6):22-24
5月20日晚21点10分,我打通绵竹团市委书记范晓华的手机,这个号是四川团省委宣传部长李静给我的。李静对我说:“地震发生后,她只从团市委抢出一面团旗,其他的办公设备和材料都没有抢出来!”  相似文献   

7.
李志刚 《农村青年》2009,(12):27-30
一场“英雄救美”,让故事中的“英雄”和“美人”童话般相爱了。然而热恋半年后,姑娘偶然发现了“英雄”男友的秘密——在一家夜总会当保安的他,竟是“职业打手”,每天游走在危险的边缘!理智,让姑娘选择了分手…  相似文献   

8.
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一个无英雄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乱世出英雄”,往往是在有矛盾有战争的时候才会有英雄的出现,来拯救世界。试想如果世界上是一片和平宁静,那就并不需要英雄了,所以真正没有英雄的世界就是一个英雄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11,(4):49-49
沈敏,现任柳钢中板厂技术科高级工程师。工作16年来,她参与、负责的技术项目60多项,为柳钢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先后多次被评为柳钢“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享受技术津贴。2009年度获得广西五一巾帼标兵称号,被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0.
南山 《农村青年》2013,(4):39-42
一个患有先天性眼疾、10岁完全失明的乡下女孩,伴着电台长大的她萌生出将来做一名播音员的梦想。为此,她放弃了月薪3000元按摩师的工作,只身到京城开启新的人生。天资过人的她在有上万名选手参加的“夏青杯”普通话大赛中,荣获总分第四名。然而,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却因为“没有先例”被拒之门外,她用法律怒讨“考试权”,为视障人士争得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11,(7):25-25
“当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走出乡村到城市创业谋生时,他作为一名博士,却一头扎进了云南的乡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他把世俗偏见踩在脚下,用真才实干在广阔的田野上为自己辟出了一片新天地”。2008年11月,在第八届“云南十大杰出青年”的颁奖典礼上,评委会用这样的颁奖词评价了荣获“云南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迟广俊。  相似文献   

12.
早起的太阳     
郑峰 《福建工运》2000,(10):33-35
彭燕华是周宁县环卫所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有人称她为“马路天使”,更多的群众称她是“山城美容师”,因为她十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踏着晨光出,顶着月亮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无私奉献精神,每天都用手中的扫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把清洁和美好带给人间。  相似文献   

13.
黄雄 《工友》2006,(1):14-15
她走了,只留下“我好累……”2005年10月28日,本该是个吉利的日子。可这一天对于四川籍女工何春梅来说,则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夺命日”!何春梅在广州白云区石井一  相似文献   

14.
分米 《时代风采》2010,(4):11-11
回首17年创业之路,赵卓芬语气平淡:“只要人勤快,能吃苦,肯动脑,就能干出个样子。” 初中毕业后,赵卓芬就成了勐腊县勐满农场的一名女职工,那年她才18岁。初到农场,她内心充满了喜悦,自己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端上了同龄人艳羡的“铁饭碗”。  相似文献   

15.
称眼前这位女性为“鸽女”并不足奇,因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这位普通的农家女就依靠自身的拼搏从养殖肉鸽的“门外汉”一下成长为三里五乡养鸽方面的“土专家”,她不仅将所学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些养殖户,而且通过饲养肉鸽增加了收入,养鸽两年来她每年的经济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是怎样的动力促使她在肉鸽养殖方面得以迅速发展?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笔者对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为“农家鸽女”的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提起戴娇倩这个名字,现在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可看过她表演的人,都不由的叫她“小张柏芝”,因为无论从各方面看,她的神形,她的气质,她的表演都酷似香港著名影星张柏芝。作为潜质极佳的青纯玉女型的她,早已有了一番骄人的经历:1993年获全国“中华稚星”大赛优胜奖,被文化部评为“中华稚星”;1996年获全国推新人影视大赛优胜奖及“上海影视十佳”称号;1998年获上海东方电视台主持人比赛三等奖;1999年获全国“曼秀雷  相似文献   

17.
朱婴  袁上 《农村青年》2008,(3):8-11
因为罕见的冰冻雨雪,我们记住了这个冬天因为英雄的奋不顾身,我们记住了这个冬天中国人民打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在与灾害的搏斗中,生命的可歌可泣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无私、什么叫奉献、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壮烈记住他们吧,记住英雄生命的最后瞬间。尽管春回大地,尽管冰雪不再,但是,他们会在我们心中永生……  相似文献   

18.
只要有战场     
著名乒乓球国手王楠获得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称号,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王楠:“现在比你更年轻的运动员逐渐地涌现出来,你感觉到害怕了吗?”“没有。”“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把原来的小球改为大球,你有没有感到过担心?”“没有”。“那么,在乒乓球比赛中,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王楠想了想,回答道:“那大概就是取消乒乓球比赛了。”不愧是叱咤赛场的女中豪杰,她的这个答案更多的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确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富翁洛克菲勒。他曾经在一次聚会中对朋友们说:“如果把我全身衣服脱得精光,一无所有地…  相似文献   

19.
一位普通下岗女工,因不甘向命运屈服,奇迹般地在盐碱滩中种出优质大米,一跃成为辽亍省最牛的种粮大户,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因为一次错误的投资,赔光500多万家产的她深陷自闭的泥沼;一种被同行公认为“废料”的小牡蛎,却让她“点废成金”成为千万富姐。  相似文献   

20.
她,四年间担任了两个“落后村”党支书;她,四年间让两个“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致富村”;她,治理村容,修路修桥,重整领导班子;她,关注民生,随身携带“民情记录本”;她,创办养殖基地、引导扶持“农家乐”旅游,成立蔬菜合作协会;可是她,四年间却没有领过单位一分钱工资;她,就是蔺松婵,一个女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