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前几乎所有的著述都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提出的"先天下"观看作是一种"以民为本"思想,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因为范仲淹所说的"天下"其实是"君天下"而不是"民天下".  相似文献   

2.
张倩如  张乃格 《唯实》2015,(3):84-8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只有短短8个字,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出现频率最高,同时也最富正能量的成语之一。自明末清初昆山顾炎武提出这个观点,数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成为他们胸怀天下、献身民族的座右铭。其实,这种担当意识在江苏历代知识分子群体中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北宋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到明末东林党人的"事事关心",再到晚清改良主义四大家,一脉相承,生生不息。范仲淹是北宋吴县(今属苏  相似文献   

3.
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北宋参知政事范仲淹在用人上十分严谨、公正。仁宗当政期间,他在审查担任各路按察使的人选时,每当看到名单上有不合格的人,便一笔勾之。有一次,旁边一位大臣劝他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能用一人的荣禄使一路的百姓遭受危害么?”之后,坚决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勾掉了。  相似文献   

4.
忧天下为天下乐天下──话剧《好人润五》观后孙永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宋代另一位文学家苏询的名言“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济世救民的善良愿望。最近,人艺上演的话剧《好人润五》,则是歌颂一位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所谓“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推行的一次改革。虽然这次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的名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却被广为传颂,一向为改革者所推崇。  相似文献   

6.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7.
这个话题,是由一幅看似与此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图片引出的。这幅新闻图片刊登在《检察日报》上。图片上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河南省浚县屯子村。这堵土砖墙上,赫然用几个“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用了两个感叹号。看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该条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虽然产生于旧时代,但对于现时现世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现在“官场”中却流行着另外一种说法:“得民心者得口碑,得官心才能得官位,得官位才…  相似文献   

8.
宋代范仲淹用人严谨、公正。仁宗当政期间,他在审查担任各路按察使的人选时,每当看到名单上有不合格的人,便一笔勾之。旁边一大臣劝他说:“一笔勾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能用一人的荣禄使一路的州县百姓遭受危害么?”坚决地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勾掉了。  相似文献   

9.
张志远 《新长征》2011,(1):64-64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提起范仲淹,很多人会想起他那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生节俭,为政清廉,从他读书时“食粥心安”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对己要求严格、自觉抵制诱惑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这个话题,是由一幅看似与此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图片引出的。这幅新闻图片刊登在《检察日报》上。图片上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河南省浚县屯子村。有些破败斑驳但同时也显得有些气势墩严压人的土砖墙上,赫然用几个“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的感叹号的确就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原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该条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虽然产生于旧时代,但对于现时现世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现在“官场”中却流行着一…  相似文献   

11.
靳人 《学习月刊》2014,(1):47-48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风是时代风气的晴雨表.是民族精神追求的征候.也是个人心声的反映。借用《坛经》中的典故,两个小和尚在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总结,是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看家本领。一、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以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这种天下观与人民观的内涵意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主体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充分汲取和凝练,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的理念精神存在着历史诠释上的内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双向互动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走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集中表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审视“现代化中国”的大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荆剑 《共产党人》2008,(13):50-52
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蓟门桥附近,伫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宣传牌“上风上水上海淀,融智融商融天下”。由于这个口号流传甚广,口号的倡导者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的名字也随之声名鹊起。然而,这名“明星区长”忽然变了一种身份,站在了法庭的被告席上……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官德,往往是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权力观的集中体现。什么是官德?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权力运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总和。从古到今,官德是一些成功政治家着力追求的崇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处世观,曾激励中华民族志士仁人二千多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相似文献   

15.
由“囊中羞涩”的范仲淹想到的……陈允年,徐刚提到范仲淹,人们自然都会想到《岳阳楼记》这则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也定会情不自禁地被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所折服。范仲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政治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  相似文献   

16.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对魏征说:“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这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用对了一个人,则天下所有贤德之士都将从中得到鼓励;而误用一个恶人,那么天下的奸滑之徒就将挤进官府。可见,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人才的选用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对于被选用的人来说,它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可、肯定和褒奖,而对其他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价值宣传。无论是对什么人才的选用,其事件本身都会传播一种长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有句古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好,像登山,要步步用力,坚持不懈;变坏却比较容易,一失足就会弄得不可收拾。——用这个意思来比喻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思想修养,是不是有点道理?过去人们说“从善”很困难,而“从恶”却比较容易,往往是由“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的。荀子用这个观点同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  相似文献   

18.
魏征识人的『六正』、『六邪』□耿余耀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颇得太宗的器重。他帮助太宗安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与他知人善任,广揽天下人才无不有关。他曾向太宗陈述自己观人的秘诀:“……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1):84-84
提起范仲淹,不禁使人想起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那句荡气回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这千古绝句正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为官心怀社稷,廉洁奉公,世人称他为“五胆忠臣”。  相似文献   

20.
荆剑 《廉政瞭望》2008,(5):26-27
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蓟门桥附近,伫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宣传牌“上风上水上海淀,融智融商融天下”。由于这个口号流传甚广,口号的倡导者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的名字也随之声名鹊起。然而,这名“明星区长”忽然变了一种身份,站在了法庭的被告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