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网络实名制自2003年首次提出后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尝试推行,但收效甚微。今年5月《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的颁行再次将网络实名制拉回公众视野,并引发了一场争议。支持者认为网络实名制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权;反对者则认为恰好相反,它对人权的侵犯大于保护。然而,综观这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由于立法和救济的双重缺失,网络实名制在我国至少目前尚不具备全面推行的条件。借鉴国外经验.转变政府管理思维或许能为网络实名制的真正推行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实名制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和合理性,但其推行必须以公民个人隐私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为前提。网络实名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但是,由于我国立法、配套制度以及网络技术存在缺陷,网络实名制下网民注册的个人隐私信息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完善相关立法、制度、技术并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对于网络实名制下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网络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又容易导致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威胁公民的隐私权。"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从个人信息的层面反映出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较传统隐私权出现的新内涵和新特点。网络实名制下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方式和手段应与时俱进。要从立法、互联网行业规范、司法救济等角度进一步完善理论和制度构建,以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推行网络实名制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施行为网络侵权责任的划分与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应当在逐步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靠网民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以便最大程度地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4,(1):93-94
陈曦、李钢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撰文认为,网络实名制是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处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制度现象,其本质是将主体在网络中言行的权责利对应到现实中存在个体的身份确认机制。网络实名制的产生及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降低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成本,其演进历程兼具自下而上式的诱致性以及自上而下式的强制性的特点。网络实名制归根结底只是一项制度工具,需要在网络社会管理制度演化的边际上,以合理的方式,建立相配套的法律、政策,以及技术机制,才能较好地发挥明晰权责利主体、维持网络社会运行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民间传出加快《住宅法》立法的呼声。 2月24日,在40所高校研究生会参与的一个论坛上,300余名博士生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发表公开信。建议后者联合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加快《住宅法》立法的议案。《住宅法》自2001年起就开始酝酿,但一直未能列入立法议程。  相似文献   

7.
刘凌旗 《前沿》2014,(5):89-92
借由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经验,我国微博实名制的实践导向微博实名权的生长结果。网站权力与社会公民个体权利的交互关系,牵涉出可能性利益的穿插交错和多方圈层的信息流动问题。这些均基于对实名制真正含义的理解,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管理制度。微博实名权的相关法律技术实践,也应围绕这一基本原则借助国家立法工作对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维护和支撑来完成,同时,由言论内容管理技术和用户行为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延伸微博主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实名制的规定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多是举起了反对的砖头。而今,在网络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的语境下,网络实名制被不少人认为是对网络话语空间的挤压、对网络民意畅通的阻滞。本刊是杭州有关方面接受采访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纸媒,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告诉本刊,《条例》压根儿就没有提网民实名制,是误读,不同载体上的沸沸扬扬就像是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不管网民、媒体误解也好,断章取义也好,一纸地方性法规能引发如此的争论,足以说明网络实名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网络实名制真的就是洪水猛兽,或者是一把双刃剑吗?  相似文献   

9.
【事件】《报刊文摘》载:韩国为惩治腐败,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最核心、最管用的有:“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制”和“金融实名制”。1993年,总统金泳三把“金融实名制”作为经济与社会改革的首选项目。规定自实名制颁布之日起,凡没有进行实名确认的任何金融资产不能提取;过去没有按实名开户的金融财产,必须在两个月内转为实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给每个发言的个体都穿上了一件具有保护功能的“网络制服”,个体可以只强调权利而淡化责任,网民的这种“匿名制服”心理极有可能导致行为的“情绪极化”和“合成谬误”。因此,对匿名的网民行为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可采取技术调整、网络实名制、网络立法与法律监督及网民自身理性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要求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需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这一新制度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正式步入实名制时代。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实名制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荣林 《前沿》2010,(15):74-76
为了解决网络乌托邦状态造成侵权和犯罪行为,网络管理机构极力主张网民上网实行实名制,然而网络实名制无疑会给网民的自由言论造成影响,从而吓阻网络上的自由言论。为此,我们主张实行后台实名制,这既可以保证网络言论的自由,又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侵权和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2月2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疾控中心的“爱心小屋”,一名自愿检测者在等待抽血进行艾滋病检测。近日,广西将就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立法引发热议,湖南等地也传出拟实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连日来,对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争论热度未减,赞成者认为有利于公共安全,反对者担心出现高危人群回避检测、自愿检测人数下降等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经意间,我们已经从现实社会步入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与网络管理有关的法律却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网络管理法律的严重滞后,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直接导致了网络生活中网络信息泄露、网络谣言、垃圾短信、网络信息诈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不断曝光,演化成社会热议的公共事件,进而激发了社会各界不断高涨的立法呼声。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1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国内网店开始步入“实名制”时代。各界普遍猜测,这将是对网店征税的“前奏”,一时之间议论纷纷。一年后,这一猜测在湖北省武汉市成为现实。不久前,湖北省武汉市国税局开出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对淘宝女装网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税430余万元,在业界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16.
陈默 《民主与法制》2011,(27):54-56
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2007年6月6日发表了一篇记者署名文章,题为《上海“瞄准”性骚扰》。文章报道的是上海人大于同年4月26日通过的一项反性骚扰的地方立法,称道上海是“第一个对性骚扰作出法律界定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大月刊》2011,(10):46-46
从郭美美事件遭到网络热炒,到一些明星捐赠开“空头支票”,暴露出我国在慈善事业立法方面存在着不足。近日,宁夏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条例》不仅对当前慈善事业在立法上的盲点进行了规定,而且在全国率先将慈善企业纳入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8.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贯彻有利于增强公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有利于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反诈法》宣传要立足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实现从“宣传”到“传播”的路径切换,《反诈法》贯彻要落实反诈部门的主体责任,实现从“宣传”到“贯彻”的责任分解以及主体责任的“创造”与“发挥”,通过牵头反诈与“联动”宣教,“主力”宣讲和双向“互动”,更好地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天津人大》2013,(1):47-47
把立法听证会“搬”上网,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扩大听证范围、深度,进一步推进“开门立法”的创举。《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从2012年11月28日听证开始到12月4日晚,整个网上听证会点击量累计为1135.39万,参与听证会投票和发表评论的网友累计达到6170人次。有关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人大》2007,(10):10-10
网络世界由于是虚拟的,不留真实姓名,出现了各种攻击、谩骂,甚至是非常低俗的语言等现象,这都是网络实名制想解决的问题。为此,围绕呼声甚高的网络实名制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高慧珠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