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14,(3):84-86
“好故事、练说书、学书法、爱赋诗”,这是张大春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绍。外界给他的评价则改了其中两个字,“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自然,前者是一种自谦,后者则是他人的评定。张大春在新作《大唐李白》中选译了一个“好故事”并用他“会说书”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盛世背后的大唐和盛名之下的李白。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目标应该是“扬善抑恶” 《新周刊》:你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危机? 郑永年:什么叫社会呢?一个人不叫社会,三个人以上叫群体,群体要想生长在一起,就需要道德。没有道德的群体不叫社会,没有道德个人是生存不下去的。《新周刊》:道德国度却面临着道德危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玛牡特依》简称《玛牡》,是一部流传广泛,影响很大的彝文古籍。“玛”意为教,“牡”意为做,“特依”意为书或经,直译就是“教做经”,是教育人做人的书。有的也叫《玛牡威尔》,“威尔”意为“言论”。前者应译为《教育经》,后者应译为《教育言论》。它是一部诗体的哲学著作,是一部伦理性的古籍。  相似文献   

4.
清时戏剧作家洪昇著述等身,除传奇名作《长生殿》外,还有多种传奇、杂剧和诗章,更有人甚至考证其为《红楼梦》原著者,曾雪芹只是“披阅增删”而已,这当然不是定论。他自凭学优才赡轻蔑他人诗作说:诗应如龙,而他人诗作无头无尾,连鳞、爪也没有,故非龙也非诗。当时有一个无名的小司寇(官职)却不买账,讥笑洪昇说:诗乃神龙,只能见其首而不见尾,有时在云中只露一爪一鳞,怎能见其全貌呢?后人就以“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喻有才能者往往行踪神秘,不轻易露出真相。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党员道德建设就是实施这一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它既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高层次工程。加强党员道德建设为什么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高层次工程?这主要是由党员道德建设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其一,对象的素质高。党员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象的素质不同:后者是社会的一般成员或全体公民;前者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即党章现定的:”叫。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孙刚 《中国保安》2001,(3):46-47
最近,读了篇题为《批评是甜的》文章。文中说,一个小女孩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商场。当她上到二楼时,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保安,等待着想象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但没有拉下脸子,反而笑眯眯地看了看她:“啊 !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轻轻地回答:“它叫贝贝。”那位叔叔俯身摸了摸小狗的头,再次笑笑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 ?我们这里是不准小狗带小孩进来的,但你既然来了也就不为难你了,请离开时记住,千万别…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军供站完全靠政府拨款,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军供事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我们军供站也破除了等靠要的旧习俗,走上了拓宽服务、自辟财源、自我发展之路。改革给军供站带来活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既要为部队服务.又要为社会服务,就工作总量而言,后者大于前者,在这种情况下,军供站是否还姓“军”?我们的回答是;不论军供站怎么搞面向社会的服务,不论搞了多少这样的服务,它照旧姓“军”,而且永远姓“军’9。理由很简单:军供站是适应军队需…  相似文献   

8.
吴黎宏 《现代领导》2011,(10):47-47
在《西游记》第五十回中,孙悟空化斋前,用金箍棒划个圈子,时唐僧等人说:“这个圈子,比铜墙铁壁还管用,你们只要坐在里面,保管万事无忧。如果出了圈子,一定会遭妖魔毒手。”只可惜,唐僧耳根软,听了八戒一通鬼话,走出圈子,最终为青牛精所擒。事后,悟空对唐僧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相似文献   

9.
玉石原无价     
黄木 《今日民族》2001,(11):54-55
俗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可见玉石的价值是不明确的。对于内行来说,成色好、稀有,即是珍贵,但到底值多少钱呢,全凭人的嘴巴说了算;而于外行讲,你说珍贵就珍贵,你说值多少就多少,反正,那些石头看起来都花花绿绿很珍贵的样子。最近,我在瑞丽跟一伙缅甸人直接搞了一次玉石的“定价”。这天十点钟的时候,我拎着大包小包去客运站乘坐返回昆明的长途大巴。车站里有零零星星的缅甸人在向乘车者兜售玉石,其中一个小伙子向我走来,手里擎着一红一蓝两枚玉石戒指,嘴里叫着大哥,缠住我不放,硬要把戒指塞给我,叫我看一看,叫我买。我起…  相似文献   

10.
刘道伟 《今日广西》2007,(16):20-23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良 友益友可以带来帮助,恶友侫友却会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仁”,后者叫“知”(智)。 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朋友之间要保持尊重。 要成功越过人生的三道坎:少年、壮年、老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11.
驿路风铃     
动作太快   小张有口吃的毛病,有一次他来到酒店指着一瓶名酒问服务员:“这酒多少钱 ?”服务员说:“ 300块”。小张说:“开……开……”于是服务员忙把酒打开,却听见:“开……开……开什么玩笑 !” (红叶荐 ) 你猜我是谁   妻子给丈夫打电话,故意换了一种声音。她说:“你猜猜 !我是谁 ?”   丈夫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说:“我的宝贝,你是牡丹舞厅的小娜吧 ?”   妻子大怒,声音立刻回到原来腔调:“你说谁 ?小娜 ?” 丈夫一惊,马上也换了声调:“那你猜 ?我--是--谁--呀 ?” (红叶荐 ) 醉汉搭车   一个海军军官在公共汽…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对当下的社会组织来说,前者罕有,后者常见。与一些组织对自己的“业绩”得意相比,民众的感受却是截然相反:民众在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似乎还有搭上性命之虞,如铬渣与良知同倾、动车共生命齐亡……依据马斯洛理论,安全是人除生理之外的首先需要;苟子也说:人莫贵于生,莫乐于安。尽管我们人人自危、个个愤慨,无奈功利主义的幽灵肆虐,弥漫于空气、流淌于血液。某诗人叹息:大国崛起的背后是精神苍白,何以骄傲?敝人也问一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壮大的背后,难道只能是丧尽天良?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月刊》使俺免遭诈骗编辑同志:你们好!俺叫宋大国,是信阳县查山乡双堆村农民。前些天,我在田里干活时,一位老者来到我的面前,神秘地说:“你想发财致富吗?”边说边把手中的一本画报递给我,用手点着里边的一篇文章让我看。只见上面印着陈锡联同志和一位自称著...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问题浅析刘世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又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这两句话中,前者指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后者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  相似文献   

16.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17.
佐人 《现代领导》2008,(8):15-15
“面壁”和“破壁”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南北朝时代的传说。前者说,迭摩老祖钻研佛学,曾经面壁坐禅在嵩山少林寺,迭十年之久(见《神僧传》)。后者说,名画师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生态盎然,但都未画眼睛,问他为何不画眼睛,他回答说:画了眼睛.龙就要飞了。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人大工作》2007,(3):59-60
《学习时报》刊登张健的署名文章说,社会和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公众基本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公众基本诉求表达得到保障。前者是民生问题,后者即民权问题。二者之中,公民利益是一种基础的需求.公民权力则是一种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革初期,一伙造反派将在天津日报工作的著名老作家孙犁揪了出来。该社主管“牛鬼蛇神”的小队长喜欢打人,一位叫李夫的报社干部将小队长暗暗叫到一边,提醒道:“打谁,你也不能打孙犁!”小队长瞪大眼睛反问:“孙犁,孙犁怎么啦?”李夫说:“我是为你呀。要不然,你真打了孙犁,说不定有朝一日,他会把你写进他的书里,那可是白纸黑字啊,就把你永远钉在历  相似文献   

20.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12,(22):62-62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桑德尔上课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然后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答:“一个黑点。”桑德尔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这其中最大的部分却是白的。这就好比我们看人,如果只看见这个黑点,就会把人看成是黑的;而如果在看到黑点的同时,看到其余部分是白的,看人就比较客观了。总盯着他人的黑点,就把他人的黑点放大了,就会使自己失去朋友。相反,你不盯着别人的黑点,别人的心门就会为你敞开,辅助你成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