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是女同村小国的谈判要价比其它成员国高,能u满足”》同的要求也就能基本达到其它成员国的要求;二是女同在WTO的l大影响力,其在WTO吸收新成员国过科中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实际*,小美双方在中冈能面人贸的关键问题——经济问题L具备f达成共识的条件。除已达成协L的农业问题外,在关税、非关税、信息,”叫k力而,小美谈判的分歧也不会太大。因为,中国自1997年10乃1问起c将平均关税水平降至7%,并在同年11H承诺2O05年前降至10%。在关税上,这c基本符合WTO要求。非关税壁垒方面,中国早已做出承诺,经过一定的时间段后取消所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1996年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来,经过了26次多边工作会议和数百场双边贸易谈判,中国和其它方面都做出极大努力后,中国入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展将会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新阶段、新环境将把我国推向市场竞争的颠峰,既要迎接国内市场变化的挑战,又要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这一国情,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农业必须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到现代工业社会,乃至所谓的后工业社会.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初步获得成功的道路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道路,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发展到今天,其重要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正确比较这两种道路的异同、发展前途,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 WTO 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其中包括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必然影响。立法主体面临新的任务加入 WTO,必须接受 WTO 规则,并根据 WTO 规则对国内法进行修改,以与 WTO 规则相协调,这是成员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中国为应对人世目前所做的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成功地从一个计划体制的工业和农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发达高收入国家是在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服务业化的条件下进入知识化时代的.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是在远没有完成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条件下面临知识化挑战的.  相似文献   

6.
暮春,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大上海显得生机盎然,在昔日广袤的田野上矗立而起的高架与高速道路、轻轨及地铁纵横天地之间,伸向远方;丽日蓝天下即将竣工的林立的摩天大楼上,依稀可见外来民工在挥汗大战……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专程前来参加“三农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博士不禁感概万千,就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业、农民、农村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WTO对中国“三农”的影响记者:中国加入WTO后,我更多的是听到一片叫好之声。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入世…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中国家,政党和政党制度与现代化的关系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面临的特殊国情条件,决定了中国政党制度在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功能需求有着紧密的内在契合性。中国政党制度是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强大制度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化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热度词汇。纵观全球,目前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世界现代化的时间谱系中,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后发位置。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是一个自主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试图通过嫁接或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发展路径,以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度跳跃式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融入现代世界发展体系。尽管现代世界秩序是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现代化只能走西方曾经历过的发展道路,更不意味着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乃至世界历史的解释只能基于西方文明的内在要素。事实上,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长久以来对非西方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世界文明既有的多元性发展和多样化表达被长期压抑。因此,对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建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理论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的世界全球化潮流所向,使实现现代化成为各国无可规避的历史命运。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是积贫积弱已久的传统农业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中最为艰难曲折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现代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的双向进程;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和发展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现代化模式和战略的选择,既深刻地受制于当时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们作为进入现代化的路径,又会对以后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产生路径依赖,有着长期的重大影响。从各国现代化发展历史来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当前,在加入WTO和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发展中国的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十分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克服吕元礼现代化是一种革命性的进程,无论是就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言,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震荡.由于西方国家已率先进入现代社会,对于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现代化进程就具有赶超的性质,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震荡也更为激烈,并...  相似文献   

12.
在历经了15年的艰难谈判,我国终于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了WTO。它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有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与分工。这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百余年来历代学人所深深为之探索的问题。特别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所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非良性现象,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理论探索的紧迫性。从80年代开始,在中国相继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现代化思潮:新权威主义和市民社会理论。两种现代化思潮的产生新权威主义在中国的提出始于80年代中后期,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创立的“强大政府”学说上。这一学说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发展,传统结构的解体和民众意识的唤起,社会动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西方的示范作用,产生了高于经济…  相似文献   

14.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的清醒和自觉。  相似文献   

15.
张宇 《前沿》1998,(12)
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含义,本文是在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和公认的伟大成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辉煌成就进行社会发展理论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得出如下启示。第一,中国的发展必须从本…  相似文献   

16.
入世十年     
201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对中国入世的意义,当时一位年轻的中国经济学博士就曾经描述过:“既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选择了开放与竞争,就没有理由对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满怀忧虑,因WTO对于我们的最终价值在于,它能够对国人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凝固和禁闭状态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此论断表明,西方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为正处于现代化艰难探索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8.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从传统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跃迁,社会生活的诸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现代化。人类能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现代化在大大改变了世界原貌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均衡状态,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而且在一国范围内制造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不平衡,以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缩小与现代化的“先行者”,也即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而且要解决自身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现代化的不平衡发展现象及规律的研究,以选择正确的现代化战略来加速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条件问题□贾高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亦即所谓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取决于主体本身是否具备足以承担这一任务的适宜条件。然而,如果说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农业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尚有缺乏竞争力的方方面面。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朱镕基总理说,“我最担心的是农业,因为外国的农产品是现代化生产,成本比我们低得多,价格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地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就会带来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对中国将是最大的问题。”针对我国“入世”,农民也都有不少想法和猜测,然而统观全局,目前我们首先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