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火炬将在北京燃起,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亚洲体坛盛会。我作为一名挂靴不久的运动员,心情是不平静的…… 许多热情的观众和朋友关心着我,有的还给我来信,问我为何不等到亚运会后退役?他们的心我是理  相似文献   

2.
李莉  邹云 《瞭望》1990,(43)
亚运会圣火已经熄灭,竞赛的硝烟也已散去。然而,亚运会带来的许多启示仍令人回味。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新中国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证明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崭新面貌。毫无疑问,北京亚运会是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 北京亚运会何以能胜利举办?世界舆论各有评述。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评论是:中国能够争取到第十一届亚运会主办权,并使之圆满成功,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决定性因素。可以  相似文献   

3.
今年秋天在北京举办亚运会是中国人的兴奋点,也是当代大学师生的兴奋点,坦诚地说,谁不愿意为亚运会做一点贡献,谁不愿意在这历史的丰碑上洒一点汗水?为了解决亚运会昌平自行车赛场跑道不裂面层的材料,我和清华大学一些师生参加了试验研究工作。要说贡献,实在微不足道,连“添砖加瓦”也谈不上,只能说是投进了一颗铺路石,但我也为此高  相似文献   

4.
亚运会一天天向我们走近。亿万国人更加关注厉兵秣马的中国健儿。他们现在想些什么?精神状态如何?怎样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着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刘吉。 提起刘吉,人们也许并不陌生。他那别具一格的思想教育方法,富有哲  相似文献   

5.
到6月14日,是距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100天的日子。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亚运会上?我们有实力蝉联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吗?这是目前海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看看近期中国亚运集训队所参加的一系列国际、国内热身赛,有助于人们寻求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今年以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洲际或全国性的单项比赛,其中有的属于亚运会选拔赛,有的则纯粹是热身赛,并颇繁地把队伍拉出去,参加国际比赛。从这些比赛看,经过几个月的冬训,中国亚运会集训队各路大军的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举世瞩目的亚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当由“亚运热”掀起的集资热、捐献热、宣传热、练兵热犹如一阵阵春潮扑面而来的时候,每个中国人或许都在想一个问题:“亚运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是的,举办亚运会要花钱,要花25亿元巨款。在目前我国经济还存在暂时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0,(2)
如何看待综合性运动会的效益?中国举办亚运会的意义何在?日前,本刊邀请国家体委决策部门有关人士就以上问题座谈。参加座谈的有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司长魏纪中、综合司副司长朱章苓,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谢琼桓。  相似文献   

8.
电视转播是承办国际大型运动会的主要条件之一 中央电视台大楼位于京西八一湖畔。在主楼十五层一间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我找到了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第十一届亚运会广播电视委员会秘书长杨伟光。 我问他亚运会电视转播工作是否已着手准备?他淡然一笑,说,“如果观在才动手准备,就来不及了。我们的准备工作从1984年汉城第10届亚运会时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曾派了一位高级工程师到汉城考察电视转播工作,回  相似文献   

9.
亚运会头一回在中国举办,咱们的开幕式,大鼓小锣一出场,就把中国观众和老外们都给“震”了。邢芬和其他中国选手,又把头一天比赛中的第一块金牌和前八块金牌全给捧了回来,这成绩可是太令人振奋了。要说我们这些老体育工作者不激动、不自豪,那不可能。您瞧,这两天有人问我,中国代表团在这届亚运会上能摘回多少枚金牌,依我估算,得超出130枚,说不定还能超出140枚呢! 咱们中国人头一回办亚运,真是花了大本钱,下了大功夫,可依我说,这值。中国是世界大国,人又那么多,体育事业要是总也上不去,那就与大国的身份不相符。您让我说说亚运?那我就结合着我的职业和工作来说说。咱们的选手在亚运会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亚运会即将在南朝鲜汉城揭开序幕。在出征的庞大阵容中,人们没有发现朱建华。不知内情者一定会问:他怎么啦?难道他不去参加亚运会?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推论:“朱建华不行了。”“根据”是朱建华今年以来,无论是出访比赛,还是国内比赛,成绩都不太理想;加上他的纪录已被两名苏联运动员先后打破,世界纪录升到二米四一。朱建华想再打破纪录,就得飞越二米四二横竿,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1.
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亚洲各国人民的众望所归,也合乎我国人民的要求;亚运会工程在北京落成,将使首都的面貌大大改观,促进首都两个文明建设;亚运会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会同全区各县、市委调研科的同志和少数区、社干部,共122人,就当前农民的思想政治状况问題,到76个公社的152个生产队作了一番调查,共涉及农戶3419戶,人口16467人。其中以座谈会、个别訪问、书面问答等方式直接接触的1521戶,7023人。调查中,我们在对各种不同年龄的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同时,重点剖析了青年农民的现状和思想情况,深深感到:16岁至35岁的青年农民,即群众说的“解放牌”农民,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和骨干,是我国农民队伍大有希望的一代。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不好的只是极少数。但他们的思想情况比较复杂,存在的问題也比较多,教育、提高他们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农民队伍的变化,从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上,把注意力和着重点转移到青年农民方面来。  相似文献   

13.
亚运看朝阳     
有句话说,开好亚运会“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朝阳”,挺抬举我们的,但说的也是实情。 举办亚运会,我们朝阳区的地位可真是举足轻重:这里有亚运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主会场等。外国运动员和记者一下飞机就踏上朝阳区的土地,顺着机场路到北四环路,过安慧立交桥下榻运动员村和五洲大酒店,也是在朝阳区;到主会场参加开幕式的全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瞭望》1990,(24)
北京城里,喜迎亚运的气氛越来越浓。商店橱窗里、公共汽车上,迎亚运的宣传口号、亚运会的吉祥物和标志旗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飞扬着《亚洲雄风》那激扬优美的旋律…… 赛期日近,人们的关注之情愈切。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以何种精神风貌出现在亚运会上?他们能否连取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桂冠?这无疑是令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期发表的《厉兵秣马迎亚运——从热身赛看中国亚运集训队》一文,传出了这样的信息: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冬训,中国亚运集训队各路大军的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优势项目继续保持旺盛势头,一些落后项目也在迅速崛起,在这届亚运会新设的项目中,我们仍占明显优势。当然,还有弱项,仍有不足,需要我国选手奋力拚搏。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33)
<正>广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后,希望《瞭望》适时组织深度报道,多角度、多侧面介绍广州亚运会筹备工作亮点,生动展示亚运会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场馆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果,反映广州喜迎亚运盛会的城市风貌,为成功举办亚运会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亚运意识"是新近的时兴,或用于激励;或用于鼓舞;或用于奋争,每有奏效,真是国人之心由此暖热,沸沸腾腾,换来了好一番光景.然而,倘能拦住时光倒转,再想想当初种种气馁的言语,于"亚运意识"的真髓确是大可体会了. 馁言之一:举办亚运会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样样白手起家,行吗? 疑问算得上振振有词,因为亚运工程比及北京当初的十大建筑,非但规模更甚,而且标准高,施工难度大.何以处之?干部工人的回答是:"拼搏、奉献."他们把誓言,写成了标语,"人生能有几回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亚运会是历届亚运会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它场馆多、分布广,对道路、交通、电信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能不能承受这个任务?一直是关心亚运会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志远 《瞭望》1986,(29)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新的文明生活。那么,当前农民精神生活的状况怎样,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希望,怎样引导他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记者最近在石家庄地区的晋县、无极、正定等县走访了一些干部和农民群众,请他们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亟待加强领导 在座谈中,干部、农民们谈得最多的问题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领导。他们说,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提高了。但在文化精神生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赌博活动抬头,在婚丧嫁娶上大操大办成风。  相似文献   

19.
寄如 《瞭望》1990,(19)
1990年之秋,历史将给中国人一次巨大的机会——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承办的最大规摸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检视。 中国如何?中国人如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中国改革开放10年后的面貌到底怎么样?…… 第11届亚运会将是一个事实,亦将是一份巨大的,包含中国几乎方方面面的答卷。 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科技人员以及亚运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为这份答卷搭建起恢宏壮阔的框架,但真正的内容将由中国人,甚至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填写。  相似文献   

20.
编者寄语     
《瞭望》1990,(19)
漫步北京街头,迎接亚运会的气氛越来越浓了,首都人民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商店里,印有亚运会标记的玩具和其他纪念品在出售,广播里,“亚细亚的太阳”、“亚洲雄风”等歌声在回响,大街小巷,到处可以见到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的身影,亚运会工地上,更是一片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办好亚运会、为国增光彩”、“我为亚运做贡献”已经成为首都人民的心声,也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