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随着时代主题的转变、全球化大潮的全面来临,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用传统军事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成本日益加大,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正日趋上升。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了解印度的软实力及其发展、变化和运用,对我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印度的软实力,分析印度发展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2.
3.
4.
5.
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软实力是民族文化影响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反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国对外战略需要更加有效地运用软实力.而如何加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则成为摆在中国对外战略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崛起成为为中国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如何看待和估量印度的崛起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中国官方、媒体以及学者对印度崛起的认识的差异入手,分析印度崛起对中国可能形成的影响,并对中印关系的前景做出可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塔利班倒台后,印度通过软实力战略来恢复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该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包括文化影响、民主援助和发展外交,其动因主要是为了防止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卷土重来,以及遏制巴基斯坦等。印度对阿软实力战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来自阿富汗宗教保守势力抵制、巴基斯坦反弹以及与美新战略冲突等因素制约,面临很大困境。在阿富汗政府启动与塔利班和解进程以及美国与北约可能撤军的前景下,印度可能会有限度地调整其既定战略。 相似文献
8.
9.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面貌,而且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改革开放既解放了物质生产力,也解放了精神生产力;既大幅提升了中国的硬实力,也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的硬软实力,而塑造和平和谐的硬软实力则需要永久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印度纳萨尔派武装的崛起,是影响印度“大国崛起”的一个重因素。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印度纳萨尔派武装日益活跃,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虽然目前看来,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在全国范围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其活动却能严重地恶化印度的国安全形势,并掣肘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纳萨尔派武装不同于印度其他的许多极端主义组织,它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指导,因而印度各种社会不公、社会矛盾都能为其利用,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因而印度政府同纳萨尔派武装的斗争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核恐怖主义主要是指国际恐怖分子利用核扩散从事恐怖活动. 当前,这种危险性呈上升趋势.防范和消除这种致命威胁是国际社会面临和务必全力解决的迫切要务. 相似文献
12.
Xia Lipi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2009,(3):24-41
The term "nuclear terrorism" refers to terrorists who are engaged in nuclear proliferation activities for terrorist attacks. At present, nuclear terrorism poses a growing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t is, therefore, a pressing need for the world community to make utmost effort to prevent and eliminate this threat.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宪章》生效以前传统的国际习惯法理论承认在符合严格限制条件的前提下的预防性自卫。但是,《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对于《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是否绝对地禁止预防性自卫,国际社会尚未达成一致。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如果达到可以被视为针对受害国的"武力攻击"的程度,则受害国可以行使自卫的权利。但是,如果受害国决定对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国实施预防性的武力自卫,则必须纳入到安理会的运作机制之下。 相似文献
14.
15.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与反恐怖斗争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恐怖主义乌云仍浓重地笼罩着全球。中亚、南亚、非洲不断发生的大规模人质绑架事件,世界各地频繁的爆炸、暗杀,给国际社会、无辜民众带来极大的危害。恐怖主义这个毒瘤仍在蔓延、膨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寻找打击恐怖主义的有效途径,特别 相似文献
16.
恐怖势力借助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与冲突,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采用多变的袭击方式与手段,使国际社会处于防不胜防困境.一些国家为确保本土免遭恐怖袭击,几乎倾力防范,但恐怖威胁仍有增无减.对整个国际社会而言,制约国际反恐合作的诸多因素,如双重标准等尤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核武器的作用、核战争是否是政治的继续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辩证发展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了苏联核政策的制定。苏联的核政策与美国的核政策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表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苏联最初坚持美国应率先进行核裁军。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后,苏联在努力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开始与美国合作致力于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随着对美核均势的形成,在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苏联开始实施与美国进行相互限制的核政策;冷战末期,由于自身实力的衰落,苏联努力争取与美国共同削减核武器。苏联核政策的主要结果,是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随着苏联核政策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历史表明,反对霸权主义,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一新安全观为指导处理与他国关系,才是各国防核扩散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际宗教恐怖主义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类宗教恐怖组织迅速发展。据兰德公司1995年《恐怖主义年鉴》统计,1992年全球宗教恐怖组织从2个增加到11个。1994年49个恐怖组织中16个为宗教组织,1995年56个恐怖组织中26个为宗教组织。到了1998年,当今世界最危险的30个恐怖组织中,宗教组织过半,其中既有犹太人的,也有穆斯林和佛教徒的。如果将美境内许多基督教准军事组织算在内,宗教恐怖组织数目惊人。伴随着宗教恐怖组织的增多,宗教恐怖主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迅速增加。兰德公司1995年登记在案的国际恐怖活动虽然只有25%为宗教极端分子所为,但占总伤亡率却高达58%。 相似文献
19.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朝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不扩散机制正面临崩溃局面的原因,除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未能和国际安全机制有机结合的严重缺陷外,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和推行双重标准为害至巨,而核不扩散机制未顾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朝核问题的演变表明,半岛安全局势早已超出朝核问题本身的意义,正是美国的制裁、威胁和以推动核不扩散谋取战略优势的政策取向迫使朝鲜从主张半岛无核化到正式拥核,也是美国霸权的言而无信导致六方会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强权政治是催生核扩散的土壤,只有构筑全球安全环境,才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