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胜利,使陕甘边根据地发展为幅员广大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在西北任务的完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赵晓燕 《传承》2015,(2):20-2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结果。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曼  庞宇瑶 《传承》2015,(1):20-21
陕甘边苏区的红军干部学校是以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创建和发展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的。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为陕甘边党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百年·记忆     
《小康》2021,(15)
正【1932】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1932年12月,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军,开始创建以陕西耀县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翌年11月,开辟以甘、陕交界的南梁地区为中心的新根据地。1934年11月,正式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5.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最大成功经验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具体环境,坚持走井冈山道路。习仲勋同志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系统而有层次地对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军事思想进行哲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7)
习仲勋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革命及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艰难环境中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土地政策、商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其他政策措施,繁荣了边区经济,巩固及奠定了根据地,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温相 《现代领导》2010,(11):38-39
2009年8月29日,高岗的半身铜像在陕西省横山县高家沟村高岗的故乡落成。这个曾经跟随刘志丹.参与创建中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人物终于魂归故里……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16)
正"日照锦衣,遍地似金",照金因此名传天下。照金丹霞地貌罕有独特,宋代山水画家范宽深得照金山岳之精髓,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溪山行旅图》乃传世国宝。1933年,照金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正华池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地位独特的革命老区。1929年建立党组织,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华池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萌芽、创立、巩固、发展和完善,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庆阳召开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党史、军史、国防、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进行相关研究的高精尖专家学者,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原因、历史贡献、革命人物、南梁精神、红色文化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史料挖掘、观点提炼、课题论证上进一步填补了研究空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陕甘边红军、陕北红军、陕甘红军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由于以往研究不够以及习惯说法,这三个概念被混淆不清,本文试就此作一辨析。 陕甘边红军是指在陕西省委(后成立陕甘特委)领导下1932年12月成立于陕甘边根据地旬邑转角的红二十六军(这支队伍曾由于杜衡的错误而遭受重大损失,1933年11月又重新在甘肃南梁恢复)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活动范围主要在陕甘边的苏区和游击区。陕北红车是指在陕北特委领导下1934年12月成立于陕北根据地的红二十七军,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  相似文献   

12.
温相 《同舟共进》2010,(5):44-48
2009年8月29日,高岗的半身铜像在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高岗的故乡落成。据有关报道介绍,参加者有百姓逾千人。这个曾经跟随刘志丹,参与创建中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人物终于魂归故里……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创建陕甘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他制定了创建南梁根据地的策略,从南梁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南梁的政策,使得南梁得以繁荣和巩固,最终“硕果仅存”,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战的出发点;南梁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基本经验对当时其它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习仲勋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与刘志丹、谢子长一道,共同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习仲勋作为陕甘边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坚决贯彻执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本文记述的是他在陕甘边区重视做好统战工作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5.
张曼  ;庞宇瑶 《传承》2014,(12):18-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不仅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边苏区,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反"围剿"斗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习仲勋,陕西富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西北地区从事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并在西北军中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后,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的亲密战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在陕西、甘肃先后举行了大小七十多次武装起义,都遭到了失败。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决心搞“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根据地,走井岗山的道路。经过三年多艰苦的游击战争,到一九三四年初,先后在陕甘边地区建立了红二十六军四十  相似文献   

18.
习仲勋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世纪30年代在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为了促进陕甘边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南梁苏维埃政府住地荔园堡河畔创办了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这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学校,从当初的艰难创办、生存发展、到新世纪的传承壮大,都倾注了习仲勋一生的心血,体现了以习仲勋为代表的"南梁赤子"心系老区教育事业的革命情怀。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2)
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排除了根据地存在的严重危机,为党中央把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扩大为巩固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庾新顺 《传承》2015,(2):8-10
1929年12月中旬和1930年2月,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到龙州领导和发动龙州起义,开辟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龙州起义和红八军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实践和革命精神,红八军辗转中越边、滇黔桂边苦战七千里的英勇史迹,红七军、红八军在乐业会师的传奇故事,为广西各族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