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东欧国家在党群关系方面的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一个实践问题,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始终。搞好党群关系不是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说教,而是时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不能以党和国家的名义,借口人民群众根本的或长远的利益来搞大而空的事情,从而伤害人民群众具体的切身利益。“公仆”和“主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不仅影响了党群关系,由此产生的党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甚至成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纵观习近平40多年的为政之路,能够发现其言行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容:为民、爱民、富民,应群众之所急,给群众之所需,去群众之所恶。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和政治特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学习、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在四个历史时期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主题,且前后相继,不断发展演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是彻底扭转中国人民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人民自由和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是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置于“六个必须坚持”之首。坚持人民至上是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深刻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4.
贫苦是宣传动员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人民群众身上“贫苦”这一独特“资源”,有目的地启发劳苦大众诉说自身的苦难经历,并通过环境营造、情感催化,激发他们参加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诉苦”也由最初单一的情感表达逐渐发展为一种有仪式感、有固定模式的动员方式。总结梳理中国共产党“诉苦”动员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群众动员工作特别是强化群众动员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苏联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概况 1.积极实行公开化原则 1977年的苏联宪法中明文规定:“扩大公开原则”是苏联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公开原则”跟戈尔巴乔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提高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戈尔巴乔夫主张党和国家“应当将更多的事公诸于众,我们的人应当知道劳动集体、区、市、州、共和国、全国正在发生的一切。”第二、让人民有充分的机会公开发表意见。戈尔巴乔夫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让群众公开讨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今日的缅甸,是一个在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领导下,正在从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的国家,全国各族劳动人民按照自己和愿望,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国家,为了使全体劳动人民掌握丰富的知识,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事业中去,首先必须让每一个劳动者接受最起码的读、写、算等基础教育。 因此,为了帮助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学文化,以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缅甸从一九六四年开始进行了扫盲和掀起读书热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截至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止,缅甸独立已经整整三十四周年了。 缅甸正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根据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的新宪法,在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领导下,组织包括工农在内的全体人民,通过经济计划,去完成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以及新修订的苏共党纲都强调:“必须始终不渝地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要“进一步采取步骤提高工会和共青团以及各个创作协会和志愿协会在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苏共新党章中还增加了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党与国家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确实,近年来,苏联对发展人民自治的问题愈重益视,而且对党在发展人民自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也愈益明确。本文拟从苏联社会的一个侧面——高等院校,向读者介绍大学生各种自治组织的职能以及在大学生的自治活动中党组织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上提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就提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为人民民主而奋斗。但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民民主如何实现一直被认为不够清楚。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用了约2800字.重要的贡献就是清晰绘就了人民民主实现的图谱。只要我们从现实出发,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12.
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农民社会主义,是落后农民国度的特有现象。俄国所有各派别即最广义民粹主义共同的主要特征,是信仰和崇尚“人民”,以“平民化崇拜”反对文化崇拜;对资本主义怀着厌恶和恐惧,企图通过被理想化的农村公社,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同民粹主义在思想史上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并简介了民粹主义在苏联和俄罗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彰显了党的执政使命与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国际形势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帝国主义制度的腐朽与垂死,社会主义制度如旭日东升,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今天,社会主义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人心所向。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资产阶级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标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土地改革,进行鱼目混珠来欺骗人民,争取群众。这期我们选登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土地问题的文章,其中有的是关于土地关系的,有的是“土改”已经结束,有的正在进行“土改”,有的准备进行“土改”。就南越来说,其“土改”的目的,是扶植一批力量作为吴庭艳政权的靠山,农民则被搶去土地,或者只获得少量土地,或者連立錐之地也没有。为了掌握材料,以便进行揭露和批判这些鱼目混珠的骗人把戏,从这期起,我们将陆续发表有关东南亚国家的土地关系和“土改”的文章,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研究和叙述历史而言,“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研究历史要“论(逻辑)从史出”,叙述历史要“史论结合”,要做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后得出的“论”。毛泽东概括了社会革命一般规律,即“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也就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革命。从1919年到2012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正是这样一轮革命。而按照无产阶级革命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二轮。“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为叙述百年党史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明 《俄罗斯研究》2003,(1):79-82,91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其把斯大林模式说成是“教条主义”,不如说它是从根本上就脱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教条”。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0月21—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文是乌克兰议会议员克留奇科夫提交的会议论文,作者从12个方面对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该文编译如下。 1、苏联和中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是20世纪一个巨大的悲剧,它对于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增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论。“制度”成为全会决定的高频词,每一处“制度”论述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制度自信和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明晰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肩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必须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性思维,依法履职行权,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