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是现行国际体系最为重要的系统性特征之一。这些国家既有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内部战略需求,也有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外部战略需求,均希望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俄罗斯与新兴国家群体的利益诉求具有一致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望,是促使俄罗斯强化与金砖国家合作的主要动因。相较于G7,无论在国际贸易、金融改革还是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均愈发紧密。俄罗斯在东西方之间存在身份和利益张力,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徘徊在G7国家与金砖之间。  相似文献   

2.
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机制,是为实现成员国广泛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金砖成员国内部认同感将是保障金砖国家机制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增强内部认同感,才能保障金砖国家在具体问题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通过国际合作来摆脱"治理困境"。本文以俄罗斯主流印刷媒体2013-2014年间对金砖国家的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媒介话语设置的议程,探讨俄罗斯对金砖国家身份的建构,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情况下,俄罗斯对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认识以及由此对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机制的期待。研究成果将为预测未来金砖国家合作的走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9年,人民币开启国际化进程,拉开了人民币崛起为一种国际主要货币的序幕,这被认为是21世纪继欧元诞生之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但是,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扩张的自然产物,还需要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也是一个政治和外交事件。国际货币的政治基础主要包括支持该种货币国际地位的货币伙伴网络和国际(区域/全球)货币制度两方面的内容。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在通过国内制度改革以释放人民币走向海外的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在通过积极有为的货币外交为人民币崛起夯实政治基础。具体到与货币相关的国际制度领域,中国的货币外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推动既有的全球性制度改革(简称"改制"),二是积极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性制度建设(简称"建制")。由于来自在位货币霸权国美国的强力阻扰,既有全球性制度改革进展十分困难。中国在区域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分别是金砖机制下的货币合作、"10+3"框架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和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货币合作,它们将共同为人民币崛起提供有效的区域制度保障。不仅如此,中国的"改制"和"建制"努力还为未来的国际体系预示了一个国际制度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兼论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从市场的角度看待货币,认为货币是交易媒介,其对真实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观点,本文从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属性出发,指出货币具有国家和权力的特征,它反映建立在国家权威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关系.货币是真实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货币是国家财富的直接创遣者.拥有国际货币地位不仅能为货币发行国带来现实的铸币税和金融服务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货币发行国享有影响别国的货币政策的主动权,并得以主导国际上货币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而长期影响别国的经济发展.此外,拥有国际货币地位还为货币发行国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便利,从而有利于维护和巩固一个倾向于货币发行国利益的国际金融体系.大国谋求不断扩大本国的货币漉通域,并竭力排斥别的国家竞争和取代自己的位置.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关系史同时也是一部货币主权的斗争和变迁史.本文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地位,以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目前来看,中国尚不具备走人民币直接国际化的条件,而选择符合亚洲共同利益的区域货币合作路线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砖国家的成立与发展是创建一个更具合法性的国际体系的重要步骤。自其成立以来,金砖国家日益机制化的发展方向,挑战了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权力结构和全球治理体系。俄罗斯是金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砖国家的出现不仅促使俄罗斯不再幻想与欧盟一道,建立平等、多元的"泛欧洲",转而致力于建设一个不同于大西洋国家主导的平行战略;更推动俄罗斯战略东移,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实践世界政治多元主义的理想。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主义霸权依旧存在,只有国际政治民主化与多元主义全球化相辅相成,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6.
金砖国家的内外关系分为三种维度关系:金砖国家内部关系、金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南南关系)以及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金砖国家的三维关系的内容和特点体现了这个新兴经济体组织的新颖特性和国际地位。在金砖国家的三维关系中,内部关系是组织基础和凝聚核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系是自身发展的依靠源泉,与发达国家关系是合作共赢的环境要求。金砖国家通过创新,将能发现和创建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新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特征中的政治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各主权国家都力图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达到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国际政治目标,从而在确保本国家利益充分实现的基础上最终有效地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国际货币体系在经济上都存在可行的运行机制,但都因政治因素不能有效运行,所以政治维度之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至关重要。文章考察了货币的政治属性与国际货币权力及其来源,提出了基础性权力和工具性权力等概念,建立了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进程分析框架,旨在揭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中国家间货币关系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文章还以东亚地区为样本,从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进程视角,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货币关系的演变,对中国如何将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转换成货币权力进行了分析,为中国外交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提上东亚各国的政治议程,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国家政府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本文认为,国家利益具有复杂的内涵和结构,国家采取外部行动的时候,并不总是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利益的结构优化和合理化亦是国家的首要目标.东亚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中国实现国家利益结构的优化,而只有逐步转变国家利益的传统观念,建立起合作的、注重区域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观,才能保障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美金融关系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发展,双边的金融关系日益紧密.导致中美金融关系演进的成因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以及两国金融实力的差异.在这样的关系中,中美两国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不对称的,即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中国则承担了各种福利损失并面临诸多政策困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砖国家进一步深化经济协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金砖合作,激发示范引领效应,可有效带动“一带一路”建设,夯实“南南合作”根基。金砖国家禀赋条件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建设经济协作体系具有良好基础。未来,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孵化为切入点,以产能合作为根基,以金融合作为催化器。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以金砖合作为基础的“一带一路”经济协作体系。在能源资源、农业、基建、纺织、汽车等传统行业,应针对各国禀赋和行业发展特点,创新产能合作方式,激发行业活力。在新能源、高科技等新兴领域,应充分发挥各国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强化投资、共享研究、产业孵化、共建科技园区等方式推动实现技术突破。为了更好地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未来各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完善产能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合作方式,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和本币合作,更好地服务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深化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为产能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非祖马政府出于发展经济、推动对非议程、参与全球治理等因素的考虑,多次表示希望加入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发展中大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组织。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于南非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金砖国家对非关系,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存在较强...  相似文献   

13.
货币国际化是一种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职能的过程。货币国际化对货币发行国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卢布国际化是近年来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为实现卢布国际化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目前,卢布在独联体国家贸易中的使用量较大。而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则走过了从试行到推广的进程。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卢布尚难以在国际贸易中成为强势货币,也难以成为储备货币,卢布国际化前景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处于国际劳动分工和国际经济中不利的"外围"地位。国际经济危机使得外围国家有了一个很好的突破机会。中亚国家超越"外围"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在独联体欧亚一体化空间内的合作,特别是中亚国家间的次区域合作来实现。中亚国家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单个国家无法有效解决。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客观、自然的进程,符合中亚各国的国家利益。中亚经济一体化的优先领域是:水和能源、贸易与经济、交通等。中亚各国的政治意愿以及财政资源能力,是中亚能否从外围到中心、能否在中亚地区一体化上取得成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国家利益,自然有不同的解释.国际关系学应该从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角度来探讨、界定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学讲的国家利益,应该是指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状态、地位等方面的损益,它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正本期侧重讨论中国崛起进程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互动,就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TPP、公共产品供给等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努力方向。然而,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不仅是市场扩张的自然产物。李巍重点研究了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货币外交,夯实人民币崛起的国际制度基础,并将中国在国际制度领域的努力概括为"改制"与"建制"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  相似文献   

17.
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境外债务不断积累起来,形成庞大的境外美元资产,这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美国债务经济根源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和美国各类金融资产的国际流动渠道畅通是形成其国际循环的两个支柱.美国债务经济的持续扩张使全球流动性因此而加速膨胀,于是不断膨胀的美元流动性最终将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引起全球金融系统的严重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奏,它必须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8.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32):54-56
<正>在“一带一路”所形塑的普惠式新型全球化价值观的引领下,金砖国家的地区主导性作用将通过“一带一路”得以放大,从而为地区的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繁荣贡献更多的正能量。“巴西反对金砖国家扩员。”这是8月2日路透社一则电讯中所言。问题在于路透社是英国的通讯社。巴西是否反对金砖扩员,还是听听巴西人怎么说,特别是巴西领导人怎么说吧。就在路透社电讯稿发出后当天,巴西总统卢拉对外表示,自己支持更多发展中大国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巴西利亚面对国际记者时,卢拉说,也许在8月22日于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的金砖国家峰会上,能就哪些国家加入金砖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普京中兴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政三年来,政治上,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政权建设和政治改革的措施,改变了俄罗斯独立以来地方势力坐大、寡头为所欲为的局面,理顺了同国家杜马的关系,确保了政局稳定;经济上,谨慎地推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打击影子经济,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外交上,以国家利益为重,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外交政策,大力拓展外交空间,全力以赴地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所以,从过去这三年的施政绩效来看,俄罗斯已经迎来了一个“普京中兴”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小岛清思想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贸易、投资、金融改革与国际全面接轨并进一步朝向自由化方向发展,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迅猛上升引起了贸易摩擦与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外国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产业竞争力以及双向投资的平衡化问题;金融汇率制度的改革则提出了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政策影响力的评估问题。本文将运用小岛清有关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理论,针对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发展中出现的贸易、投资与金融改革问题的内在关联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