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余琐记     
转眼又到了岁尾。一年来,作者与读者对本栏的关心,令编者感动。 这年头,报刊如雨后春笋,对稿件的争夺也愈演愈烈。许多报刊竞相以高稿酬相招,而我们的稿酬仍只有区区千字三十元。《瞭望》是时事政冶性的新闻周刊,一年五十二期。若大幅度提高订价,读者难承重荷,在印刷工本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1,(9)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作为《瞭望》的一名热诚读者,我想提些希望与建议。 《瞭望》杂志在每一期上都要刊登一篇“《瞭望》寄语”,专门发表编者的话。在这里,编者向读者概括介绍本期的主要内容,表达编者  相似文献   

3.
熊萍 《瞭望》2006,(44)
作为远隔千里巴山、地处“天府之国”的读者、集报刊爱好者,经常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受益匪浅。因此,我们已去邮局订阅了2007年度《瞭望》新闻周刊。《瞭望》新闻周刊内容深刻,有特色、有艺术、有风采。她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期刊图文并茂,布局合理,排版艺术、新颖活泼。图文清晰度高、印刷质量好。她是华夏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是《瞭望》周刊的忠实读者,每年征订报刊时,我都把《瞭望》周刊做为首选刊物。我喜爱《瞭望》,不仅因为她集国内外大事、要事之一册、内容丰富,更主要的是《瞭望》  相似文献   

5.
感谢读者     
当您看到这期《瞭望》新闻周刊的时候,新的一年就要迎面而来。辞旧迎新之际,《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向所有支持,关心《瞭望》的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 2006年是《瞭望》新闻周刊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周刊,一改延续25年的黑白面孔,以全彩印刷的外衣衬托着丰厚的内容,比肩世界主流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6.
佘平 《瞭望》2007,(10)
今年1月份出版的4期《瞭望》新闻周刊,重视对2007年形势展望的报道,使读者对今年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形势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不仅能增强读者的预期意识,也可扩大读者的视野。这4期刊物对新的一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3,(43)
《瞭望》周刊在今年8月末的扩大版上刊登了《征求意见表》。承蒙读者厚爱,反响热烈。这一期刊物是8月30日在北京发出的,9月3日,即收到北京化工职业病防治所干部徐香兰的第一封回函。一个多月的时间,共收到读者回函380多封。从380多封回函看,读者对《瞭望》今年开办扩大版是支持的,对扩大版的内容基本上满意的,同时,大家也坦率地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批评和意见,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办  相似文献   

8.
翻开2006年最后一期《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的《感谢读者》一文令人眼前一亮,也使我对这本刊物有了更深的了解。的确,在读者的眼中,2006年对《瞭望》新闻周刊来说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2,(12)
当我们以这一期刊物送走一九八二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感谢一年来给予本刊很多鼓励和鞭策的几十万读者,感谢积极帮助我们工作的印刷工人和邮局职工。正是在他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瞭望》才前进了一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热切地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帮助,以便把这个刊物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8期~11期推出两会特别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张向杰、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于秀亮说,在两会报道中,《瞭望》善于推出有独家视角的深度专题报道,聚焦民生,追踪热点,剖析政策,这成为其创新内容、赢得读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读者建议     
《瞭望》编辑部编辑同志:您们好!我是一名年过70岁的老读者,对于《瞭望》,我有比较深的感情。以前,是在单位阅读《瞭望》的文章,退休后,我的收入不多,但是,我仍  相似文献   

12.
辛平 《瞭望》2008,(11)
据反馈,今年第9期《瞭望》新闻周刊《两会特别报道》受到地方读者好评。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秘书王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黄智光、华夏银行理财部邓娜表示,瞭望《两会特别报道》的推出恰逢其时。报道用数字说话,展示了中国经济5年的精彩表现。同时又对新阶段的新挑战进行理性的前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湘乡市泉塘镇托南村,72岁的老农朱如松,从1981年至今,27年连续自费订阅《瞭望》杂志,无论《瞭望》刊物几次改版、扩版和调价,朱如松总是按时订阅,几十年来一期不缺。如今,他家保存多年的《瞭望》等报刊,整齐地摆放在他房间里,似一道书墙。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5,(44)
《瞭望》周刊以其品位高、视角广、触角深、立意新、文风实而倍受读者称道.我过去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时,就与《瞭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到地方工作后,尽管事务繁忙,仍坚持每期不辍地阅读《瞭望》.我觉得《瞭望》的可读性强,文章引人入胜,办得很有特色:一是时代感强.象“瞭望论坛”、“专题报道”、“特稿”等专栏文章,全局在握,引导潮流,时代气息非常浓厚,给人以理论指导和新的启迪.二是紧扣现实.《瞭望》围绕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社会关  相似文献   

15.
一起成长     
《瞭望》周刊编辑部: 我是一名山东的读者。在我的案头总摆着一份自己心爱的《瞭望》, 我结识贵刊已经有很多年了。可以说,贵刊成了我的“座上客”,是我一位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同  相似文献   

16.
致读者     
读者同志!当您接到这一期《瞭望》月刊的时候。面对着那过去了的一期期刊物的封面照片,您大概也会和我们一样,不由得要对《瞭望》创刊以来的历史作一个大略的回顾吧。这是很自然的。《瞭望》月刊自一九  相似文献   

17.
刘兵 《瞭望》2008,(44)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43期发表的《楼市政策出手救谁》一文,详细解读了调整住房交易税费的意义,理清了民众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模糊认识,有助于帮助读者消化理解国家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变化     
李明 《瞭望》2005,(27)
作为《瞭望》的忠实读者,看《瞭望》成了我莫大的享受。每期杂志收到,必先睹为快。因为对《瞭望》情有独钟,也就爱之越深,期望越高。过去多多少少感觉《瞭望》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基层方面有些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呆板了些,影响了可读性。令人欣喜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地税干部,订阅《瞭望》已逾10年。看了今年前19期,我觉得改成彩版印刷的《瞭望》变得越来越好了:贵刊用准确、鲜明、生动的独家新闻和前瞻性的报道,使读者获得新知识。像第13期的《治警从严新策》、第16期的《新药审批玄机》、第17期的《“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第19期的《老北京的死与生》等文章,都非常具有权威性, 我们读者很喜欢。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20日是《瞭望》创刊15周年。 创办《瞭望》的酝酿、准备工作,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涌的时刻。1981年4月20日《瞭望》创刊号出版。15年来,《瞭望》从月刊到周刊,与祖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步,不断开拓发展,至今已成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新闻周刊。值此创刊15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海内外广大读者,向15年来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瞭望》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15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一切,对于编辑部的每个人都是终生难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办好新闻周刊,必须坚持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