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民主化"战略值得警惕(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挤压亚欧大国俄、中的战略空间,以“街头政治”的形式,推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最近的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一系列政权更迭。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还在加紧推动“颜色革命”在中亚甚至全球的蔓延。为考察美国“民主化”战略背景下“颜色革命”发生的原因、具体机制和应对办法,本刊邀请了六位专家就此主题进行了笔谈,期望以此推动对美国“民主化”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颜色革命”是苏联东欧剧变大地震后的余震 所谓经典的“颜色革命”是指2003至2005年独联体地区三国所发牛的三次重大政治事变:2003年11月,萨卡什维利手持玫瑰花逼迫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下台并取而代之,从而拉开独联体地区“颜色革命”的序幕。2004年秋,乌克兰在总统选举中发生激烈政治斗争,尤先科以橙色为标志向其政治对手发起攻击,最终获胜,这就是著名的“橙色革命”。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发生剧烈的政治震荡,阿卡耶夫总统在骚乱中流广同外,巴基耶夫坐上了总统宝座,这就是所谓的“郁金香革命”。  相似文献   

3.
大卫·科茨(David M.Kotz)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苏联与俄罗斯问题专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苏联问题以及中国经济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积累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危机:21世纪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衰》等。2015年10月,科茨教授访问北京大学期间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就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现状、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持续崛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高举"反恐"和"民主"两面大旗,以"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政权变革"为手段,在全球尤其是中东和中亚大力散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稍稍检视美国近期的外交行动: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朝核危机到伊朗核危机,从格鲁吉亚政变到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的更替等一系列所谓的"颜色革命",再至"5·13"乌兹别克斯坦爆发的"骚乱",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窥见美国外交政策理念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向.那就是小布什政府中以副总统切尼和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对布什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美国在中亚及前苏联诸国推行的一系列以"颜色革命"为特征的外交政策中,把强调"意识形态"因素摆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的高度.因此,探析美国外交政策理念的新保守化及其影响,对于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3日,“俄罗斯新闻网”(РИА Новости)发表了该网站专家委员会成员根纳季.博尔久戈夫(Геннадий Бордюгов)撰写的《大恐怖:民族范畴》一文,介绍分析了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与民族范畴有关的情况,认为不能出于政治目的片面夸大“大清洗”中的种族、民族因素。作者所披露的“大清洗”中的死亡人数不同于西方流行说法使用的数据。现将该文翻译如下,供读者参考。70年前的1937年8月5日,在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镇压活动,旨在最终解决国家的内部敌人问题,也就是说,在战争即将爆发的形势下进行预防性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刊《文化政治学》2005年3月号刊登了美国学者安德鲁.罗斯题为《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的文章,认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理念如强调自力更生、力主区域平衡发展、提倡来自生活中的“有机专家”、主张自我批评等等对西方的思想界、文化批评界和社会运动有巨大影响。他特别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目标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排挤、削弱俄罗斯的力量,以阻止在欧亚大陆再出现一个大国。所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完全一致。于是,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1993年2月制定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8.
自伊拉克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断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致使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多次扬言要对伊朗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在波斯湾地区,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伊朗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伊朗精神领袖哈姆内伊和总统内贾德也多次视察演习的主角--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以提升革命卫队的革命和宗教热情.伊斯兰革命卫队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国际问题,最难莫过于预测未来.美国的布热津斯基当年曾断言,苏联终将解体,但至少要到2017年.实际上,这个貌似强大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1991年就寿终正寝了.当时所有的国际问题专家,无论西方的还是苏联自己的,无一不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历史剧变所震撼.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1932-1933年饥荒在乌克兰被称为“大饥荒”,或“对乌克兰人的种族灭绝”.近年来,俄乌两国学界的研究证明,乌克兰饥荒是上世纪30年代遍布苏联主要产粮区的饥荒的一部分,并非“莫斯科政权”专门针对乌克兰人而制造的.“种族灭绝”说法的提出,与当今如何评价斯大林,在“后苏联”空间如何处理乌俄两国关系密切相关,实质是西方借历史问题插手苏联政治以及乌俄关系,把历史问题政治化.对此,中国研究者应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1.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3月号发表了金·赛普斯题为《回复到劳工帝国主义?——论劳联-产联1995年以来的外交政策》的文章,回顾了美国劳联-产联在历史上的劳工帝国主义行径,并指出劳联-产联的现任领导层实质上仍在继续执行劳工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操纵第三世界国家和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工运动为美国霸权服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潜流于地下的事件进程同我们认识它们的能力之间总是有巨大的差距。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在2003和2004年的冬天以“天鹅绒革命”的不流血方式先后发生后,吉尔吉斯的春天迎来的却是一场类似骚乱的国内政变。不过,对西方媒体来说,尽管出现了一些人员伤亡以及暴乱和抢劫这样的事件,吉尔吉斯发生的事仍然可以让新保守主义者在他们“民主革命”的光荣簿上再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而“颜色革命”的“民主效应”也确实在继续: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到2005年,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接二连三地爆发了“颜色革命”,而与此同时,自1998年以来在白俄罗斯议会处于劣势的右翼势力在白俄罗斯发动的反政府骚乱却屡遭挫折。2006年3月,在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前后发生在明斯克的“颜色革命的挑战”也再一次被击退。获得第  相似文献   

14.
"核心欧洲"话语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31日(星期六),欧洲的几大重要报刊——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和《南德日报》、法国的《解放报》、瑞士的《新苏黎世报》、意大利的《共和国报》和《新闻报》、西班牙的《国家报》——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发表了七位著名知识分子的系列文章。文章主题鲜明而统一: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主张多极世界,要求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要求加强欧盟的政治统一,以“核心欧洲”为基础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文章发表以后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学者纷纷撰文,或赞许或批评,掀起了对“欧洲话语”进行讨论的新一轮热潮,国内《社会科学报》、《读书》杂志先后对这一事件作了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德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教师保罗·米夏埃尔·吕茨勒(Paul Michael Lützeler)的文章《但愿我们成为一个共和国》探讨了“欧洲话语”的起源,指出了上述系列文章中存在的缺陷。文章发表于2003年6月4日的德国《时代周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转型国家的内在动力和西方国家的外在推动是导致“颜色革命”的基本动因。一旦“颜色革命”在独联体内部发生“骨牌效应”,导致大规模暴力事件的可能性增大,俄的地缘政治态势也会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组织研究》杂志刊登了由约翰.蔡尔德、袁路和特伦斯.蔡撰写的《中国环保体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一文。文章探讨了从1972年到2001年间中国环保体系发展历程中的制度创新问题。文章广泛汲取了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中国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对比中,研究中国环保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具有的个性特点。文章认为中国环保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逐渐形成了法规、规范和认知三个制度支柱体系。现将该文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没有CFO     
完善的CFO制度已成为中国企业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中国“秀”了一把CFO “CFO(首席财务官)这个新生群体的诞生是公司财务职位的革命。”10年前, 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财富》,在一篇题为“超级CFO”的封面文章中对CFO过于短暂的历史,作出了一个并不夸张的定性描述。10年后,中国北京的一个名不见经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当代亚洲》杂志第36卷第4期(2006年)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半殖民地到世界大国?》的文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的政策未来十年中将迎来一次质变:为了防止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大危机、中国的社会动荡以及美国的严重衰退或中美的军事对抗,跨国公司将从局部控制中国转向通过发动一场全方位的经济进攻全面控制中国:控制银行和金融体系;控制关键的生产资料部门;控制中高端的国内消费市场;增加文化、娱乐、宣传和商业市场的份额。这样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努力将会遭遇失败…  相似文献   

19.
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12月号发表了理查德·B.杜波夫题为《美国的霸权——持续的衰落、持久的危险》的文章,认为美国利用苏联崩溃所形成的历史性时机,在过去10多年中似乎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衰落趋  相似文献   

20.
研制背景1947年,冷战爆发,美国叫嚣着用300 枚原子弹毁灭苏联,西方强有力的战略航空兵成为苏联领导人的心头之痛。当时苏联的核弹投送工具只有苏版“超级空中堡垒”图-4轰炸机(北约代号“公牛”,B- 29仿制品)一种,但喷气时代的来临使其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列装就显得过时了。美国B-47、英国3V轰炸机等喷气式后掠翼轰炸机的研制成功,再加上喷气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无疑强烈刺激着苏联领导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