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感叹过年没什么意思.我想这和心情有关.想得到的都得到了.没有什么期望.过年所以平淡无味。如果心中还有渴望,渴望生活更加幸福而温暖.渴望一个永久的归宿或者一个全新的起点。就会盼望过年。就好像对着一个遥远的对象,远远地看着它,虽然距离很远.心里却温馨。  相似文献   

2.
过节随想     
<正>不经意间,又该过年了。夜色如水,柔婉的夜风将花的香味向四面吹送,清甜、怡然。为什么青春的时光总是这样短暂,稍纵即逝?我想祈求上苍将那即将逝去的时光留住,可青春依旧随着时光匆匆而逝。岁月就像是一本书,三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翻过。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虽然那时过年没有现在这么多好吃好玩的,过年也远没有现在丰富多彩,可是一提到过年啊,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相似文献   

3.
忙年     
刘文波 《党课》2010,(5):107-108
年刚刚过去,但年味却似乎还没散尽,依然让人意犹未尽。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每当进了腊月,年味就浓了起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串联着人们的心情,火红的对联、灯笼,渲染出浓重的年味,人人心里都不自觉地兴奋和激动。见了面就一句话: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4.
<正>人逢喜事精神爽。临近农历年底了,我的脚步竟然是轻盈的。过去几年,到了这个时间点,经过一年的奔波劳碌,体力和精力都降到了谷底,脚步会变得沉重,心绪也会有些不宁,仿佛小鸟找不到归所。去年此时,回老家过年的满心期待,遇上就地过年的倡议,感觉一个五彩的肥皂泡瞬间破了,心情也一下子变得灰暗。用尽量平稳的语气告知父母这个消息时,二老的反应也很平静,  相似文献   

5.
过年时,妈妈在小巷里开了一个“成长秘密”书店。哪知,撑了两个多月书店不得不关门。无奈,妈妈只好大处理,大甩卖,可剩下的货物还是很多。妈妈整天呆在家里,望着天花板一言不发。看着妈妈那紧锁的愁眉,我心里暗暗寻思:一定要想办法让妈妈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6.
过年时,妈妈在小巷里开了一个“成长秘密”书店。哪知,撑了两个多月书店不得不关门。无奈,妈妈只好大处理,大甩卖,可剩下的货物还是很多。妈妈整天呆在家里,望着天花板一言不发。看着妈妈那紧锁的愁眉,我心里暗暗寻思:一定要想办法让妈妈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09,(2):62-62
1927第一个翻身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年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让红军和群众欢欢喜喜地过年。那时,富人爱过年,穷人怕过年。社会上流行着:“富人家过年,从十月初就打算盘,鸡鸭鹅,鱼肉俱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穷人家过年,年三十打算盘,东家借米,西家借盐,大年初一吃一餐白米饭,初二没米没盐”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福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不是一般的字,这一个字意含深远。 它包含了很多很多,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事事如愿,此中有机遇也有意外,乃至旦夕祸福,这便加重了人们心中对福字的心理依赖。福是好事情,也是好运气。再没有一个字能像福字纠结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与心怀的梦想。它是广大民间最理想化的一个汉字。平时,人们把这些美好的期望揣在心里,待到新的一年——新的一轮空白的日子来临的时候,禁不住把心中这些期待一股脑儿掏出来,化为一个福字,端端正正、浓笔重墨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板、照壁和屋里屋外最显眼的地方。这叫我们知道,人们过年时最重要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对生活的盛情与企盼。  相似文献   

9.
年后说过年     
过年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还是怎么过好年的问题。人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年应改变某些旧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习俗不应是庸俗春节对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和习惯。但传统的过年方式也留下了一些陋习,应该改革。过去,中国人盼着过年,是因为生活贫困,过年时能吃上好东西。人们在过年时大摆酒宴、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平时生活也过得不错,过年时大摆酒宴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10.
“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工作”“马上有对象”……农历马年春节,“马上有”的拜年短信、做信、图片、视频火了起来。过年说点吉祥话,讨个好彩头,本就是世俗所及和人之常情。这些“马上有”尽管调侃色彩浓厚,但反映了人们在就业、住房、婚恋等方面的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快马加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细细品味当下流行的“马上体”,像是一个社会多棱镜: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焦虑;有励志的愿景,也多少掺杂一些浮躁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左进  董婷 《当代党员》2013,(9):50-51
“‘张妈妈’,这学期我考了全班第三。”“我爷爷熏了您最爱吃的香肠,过年给您送来……”“我好想过年哟,过年就能见到‘张妈妈’了。” …………  相似文献   

12.
过年的母亲     
倏忽之间,兵已做了十四春秋,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诉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  相似文献   

13.
时间的年轮将我们带人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一个和谐主旋律继续高奏、一个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2007年。在社会和谐的理念下。2006年。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关注民生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一幅全新的画卷。因为和谐,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由于和谐。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谐”也因此定格在人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热词     
《廉政瞭望》2012,(3):9-9
拼年 留守城市的单身白领往往最怕过年.别人都热热闹闹,一家团圆,而自己则形单影孤,徒有伤感。“拼年”就是应对孤独的一个新过年方式,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不能回老家的都市人群,通过邀约其他留守族或老乡一起过年,打破留守异乡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我上下班离家太远,2009年年底便购买了小车。坐在自家的爱车上,听着爱人和儿子赞美的话语,心里有一种欣慰的感觉。每当看着孩子那高兴的神态,我就会思绪万千。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逢过年时最让父母担忧的事就是坐车去外婆家拜年,我外婆家住在距离我家很远的小镇上,去那里的汽车每天仅有一个班次,走的是沙石公路,还要翻过两座山,到下午太阳快下山时才能到。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过年     
土家族过年,有过小年和过大年之分。小年过的是腊月二十三;大年要比汉族提前一天,即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有的地方叫“过赶年”。提前一天过年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明代嘉靖年间,正值年关,朝廷突下圣旨,调土家族士兵赴苏淞协剿倭寇。按路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等过年就得出发。为了便于这些已集中起来马上就要离开家乡走上战场的土家族官兵过了年再走,就决定提前过年。过年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其他民族官兵一道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其他民族官兵一道将倭寇击败。由于…  相似文献   

17.
山乡年味浓     
过年,正规的称呼应该叫过春节,但民间还是叫过年,叫得亲切。有一句俗话:"高兴得像过年似的。"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一件高兴的事,一件热闹的事,一件喜庆的事,一件团圆的事。春节,每年都过。但每年的春节,却都是那样地令人期待,令人盼望。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在家的人如此,在外的人更是如此。春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成为溶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一种浓浓的情结。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生存在一种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新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炮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都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9.
左进 《当代党员》2014,(3):42-43
1月10日,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云阳县故陵镇的王明海老人却早早地准备年货了。 “儿子说今年应酬少了,过年要回来陪我一个星期呢,我要早点准备。”王大爷说。  相似文献   

20.
梦想成真     
正春节期间,红梅去刚刚生态移民搬迁到永宁县的舅舅家过年,回来后心里很不平静:那宽敞的村道,明亮的路灯;灶房里的自来水,离村不远的学校等,让红梅羡慕不已。红梅家住在南部山区一个大山深处,家里有奶奶、父母亲及姐弟俩。艰苦的环境造就小红梅懂事的品质,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