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台日经济关系在战后台湾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对美经贸关系及后起的两岸经贸关系,日本不仅是台湾主要产业的关键技术与原材料的主要来源,更是持续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台日借经贸交往建立了密切的产业分工关系,台湾诸多产业借日本技术的扶持而发展壮大,日本则借此延续了其产业竞争力。时至今日,日本在台的经济利益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并对台湾的经济走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台湾经济掠夺重点的转变郭学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此,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丰富的经济资源开始了残暴的殖民掠夺,并根据其不同时期内的利益需要,对台湾经济实...  相似文献   

4.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5.
台湾经济要素禀赋的构成,决定了它必然要走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它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事实上,也正是开放型模式保证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乃至创造了所谓的“经济奇迹”。不过,近些年来,台湾兴起一股“本土化”思潮,在这种狭隘的思潮影响下,台湾当局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所谓的“本土性”政策,使得台湾经济逐渐从开放形态走向半封闭状态,给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895年清政府迫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遂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在台湾的永久统治,不仅设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而且还设立了完善的殖民教育体系,以奴化台湾人民的思想,麻痹台湾人民的斗志,消除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7.
《战后台湾经济分析》是刘进庆教授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专著,也是第一部由台湾人自己撰写的台湾经济著作。这一著作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日本学界和台湾当局的强烈反响,如今在日本仍然是研究战后台湾经济的最高权威的著作。遗憾的是刘进庆教授因病于2005年10月去世了,他的研究和一生经历留给我们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初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研究》2001,(1):1-10
迈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来临,对于台湾经济而言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对台湾未来的经济结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总体来看,未来十年内,台湾总体产业结构将保持大致稳定,但工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科技产业将进一步成为台湾工业的龙头和主导,服务业也将向知识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将进而影响到台湾经济的对外经济发展形态与结构。  相似文献   

9.
评台湾的外汇储备黄宝奎,黄仁山外汇储备,又称外汇存底。近年来,台湾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特别是80年代以来,外汇储备扶摇直上,名列世界前茅,到1993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835.7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台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对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0.
李细珠 《台湾研究》2023,(3):98-110
清朝政府在台湾实行积极的经济开发政策,如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田园赋税、促进商品贸易,以及兴办洋务事业等措施,不仅大大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使闽台经贸圈形成,从经济上加速了台湾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使台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时期,在严重的边疆危机中,清朝政府加强海防建设,在台湾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使台湾建省之后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也得以顺利启动。“台独”论者所谓台湾的近代化起源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是罔顾历史事实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脱殖民”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举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表明了日本对台湾文化的长期暴力扭曲正是造成今日台湾文化“脱殖民”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陆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发展很快,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小说文本分析,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造成的伤害。日本学术界也对“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简析1997年台湾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及影响胡石青*1997年是台湾金融市场充满动荡与挑战的一年,原先并不被各国重视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却逐渐酿成了波及全球的风暴,韩国经济几近瓦解,日本经济疲态百出,台湾金融市场也出现了近10年来少有的混乱局面,上半年相当...  相似文献   

14.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台湾对日贸易逆差问题刍议高群服台湾与日本长期以来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台湾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问题一直是台湾多年来急于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近年来台湾当局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前“经济部长”江丙坤曾无奈的表示:“要解决台日...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自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农业便纳入日本殖民主义经济中,其间,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台湾农业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记者无国界组织”发布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称,台湾地区的新闻自由超越了美国和日本。追溯台湾新闻变迁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其自由的状况及其表现形态差异很大。本文从戒严统治时期、解严后及政党轮替后三个不同的时期,梳理了台湾新闻的历史变迁,并探讨其现实困境的成因,以期为理解台湾新闻开放的历史与审视其现状提供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传统产业与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南台湾经济结构与以闽南人、农民、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南台湾社会结构(南台湾以浊水溪为界,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屏东县、嘉义县、嘉义市、云林县),对南台湾“蓝弱绿强”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对重大选举、对台湾当局的执政决策、对南台湾与大陆的互动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地区)产业联系加强主要是通过垂直一体化和产业内分工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亚洲内部之间已经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亚洲经济体内部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中间品贸易,而亚洲与北美、欧洲的贸易则主要是最终品贸易。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之间产业经济联系,而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产业联系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与经济互动频繁,那么中国大陆产业发展将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台湾产业发展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理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是垂直专门化率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斗争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斗争述论季云飞*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5月29日,日军开始进犯台湾,台湾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进行了近五个月的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军事斗争。10月下旬,台南失陷、全台沦陷。11月,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