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十、强借粮 黑杀党留名 拔钉子 黄经传归天 1927年秋,商南农民经过减租减息,虽然减轻了一些负担,但由于歉收,1928年一开春,大部分农民就断炊了。为了帮助劳苦大众渡荒,打击地主老财剥削,商南党组织决定,发动农民向地主开展借粮斗争。 屯粮是地主老财发家的一条门径,天旱歉收,正是他们发财的大好时机,他们岂肯把粮食借给穷光蛋?  相似文献   

2.
正给段德昌当秘密交通员史可全,原名史太金,1892年出生于湖北天门干驿镇史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2岁开始给地主老财家放牛,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926年,他在家乡参加了农民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下半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史可全来到江陵县马家寨,以杂货店伙计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交通工作。期间,史可全充  相似文献   

3.
在老同志中,很少有人没读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种“红旗卷起农奴戢,黑手高悬霸主鞭”、地主老财威风扫地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但很多人并不清楚,中国共产党最早致力于农民运动的领袖人物,几乎都出身于地、富家庭。  相似文献   

4.
彭总开炮     
1930年6月,骄阳似火,大冶苏区热气腾腾,每个人脸上被太阳映得火红火红,内心更是洋溢着说不完的喜悦.穷苦人盼望久的彭老总终于来了.此时的彭德怀是红五军军长(不久即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可人们习惯叫他彭总、彭老总.他率领的红五军.走到哪里,就将幸福和希望带到哪里.苏区人民称他为“福星”;地主老财和白军,听到他的名宇就心惊肉跳,寝食不安.  相似文献   

5.
郭少锋 《党史文苑》2011,(19):46-48
罗塘湾里弯又弯,穷人苦楚说不完;朱毛领导闹革命,桂秀当了"花木兰"。这是1928年康克清当红军时流传的一首歌谣,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位于赣江河边,有一片片绿草地,有一垄垄稻田,有一座座连绵青山,山水相映,风光绮丽。在旧社会,田地山岗被地主老财占有,农民脚打鼓一  相似文献   

6.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6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北杏村的一个佃农家庭。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10岁至20岁,王尽美曾两次失学,参加了6年多的农业劳动,饱尝了地主老财们欺压和剥削的痛苦滋味。1918年春夏之交,20岁的王尽美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7.
1933年6月,火辣辣的太阳把贫瘠的湘西大地烤得赤热;地里的庄稼多半枯黄,剩下的青苗即便能收一点,也全是地主老财的。这时,在一条崎岖而陡峭的山路上,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流浪讨吃的男孩,光着脚丫,正一步一喘往前走。他茫然望着远处,不知何时何处才是尽头……突然,迎面走来一支队  相似文献   

8.
刘桂清,原名刘雅芝,又名刘雅杰。1910年农历10月20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料甸子连(凹)浑河屯(现在料甸子满族乡永胜村)。刘桂清很小给地主放猪。到12岁,地主家让她给少爷背书包,这使她有机会每天能在学校教室的窗外听老师讲课,认识几个字。时间长了.老师发现刘桂清爱学习,就叫她到教室里坐在后边听课。有时候,刘桂清偷偷地跑到老师家里,让他教自己认字。老师还给她讲穷人为什么穷.地主老财是怎么富起来的道理。1927年,因刘桂清的父亲还不起地主的债,就把刘桂清卖给了哈尔滨市一个叫赵喜的无业游民。当刘桂清知道这个不圭的…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5,(15):38-38
马智俭(1920—1946),回族,出生于甘肃省海原县小沟儿村(今宁夏海原县李俊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马智俭出生前父亲就已病故,3岁时,母亲又因生活所迫改嫁,他孤苦无依,由外祖父领回抚养。1932年,12岁的马智俭已会犁地,便被家居白崖小坡儿村的四叔收养。马智俭从小干农活,深受地主老财压迫剥削之苦,饱尝了人间的不平和艰辛。  相似文献   

10.
战火中成长 韩振江,1914年8月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名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原有几亩薄田,后来因还地主的债抵押了出去,迫于生计,韩振江12岁时就跟人到外地给地主放牛.他1928年8月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连长、营长、团长、海军万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川岛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原福建基地副司令等职.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相似文献   

11.
鱼水情深     
1946年夏,开原县聂家沟一带霍乱肆虐成灾,谁要得上九死一生,甚至全家死亡。当时我三区区长、区中队政委张长智同志也得上了霍乱病,用大烟救治,活了下来(当时区政府都备有鸦片,用它兑换粮食、布匹和其他生活日用品)。张长智便拿出大量鸦片救活了不少无医无药的农民。同年秋,国民党军队进犯,地主老财和伪满的残渣余孽成立起反动武装,向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民会反攻倒算,造成了一时的白色恐怖。聂家沟农会主席被杀害。区长张长智带领区中队寻机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反动地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7):50-50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在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  相似文献   

13.
王光荣 《党史文汇》2001,(11):26-28
延安才是家1 896年 ,赵占魁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张村的一个泥水匠的贫困家庭 ,4个男儿 ,他排行老三。1 91 6年 ,破窑坍塌 ,年迈的父亲被砸死了 ,二哥闻讯即连夜奔去料理后事 ,谁知半途过河 ,又遇险被淹死。父亲和二哥的惨死 ,使赵占魁胸中埋下了仇恨的火种 ,他恨当地的地主老财把土地变为噬人骨肉的血盆大口 ,让穷人没法活。他跟着一位铁匠挑起风箱和铺盖卷儿 ,远离家乡 ,开始了流浪生活。 1 91 9年 ,他终于在太原铜元厂提炼部找到了工作 ,做工 8年 ,但在厂里减缩人员时 ,仍被摈弃在了厂子大门外边。后来 ,他又进入太原兵工厂 ,一干就是 6年…  相似文献   

14.
吉鸿昌同志,乳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生于1895年。 吉鸿昌同志童年时代家境贫寒,在家种田,1909年,他因不甘心受地主老财的气,离开家乡到扶沟城内一家首饰店当学徒,后又到周口镇一家杂货铺当学徒。1913年因不满学徒的痛苦生活,到冯玉祥的军队当兵,后升任国民军营长、内蒙特别区绥远都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1926年9月,在共产党影响下于五原誓师北伐,吉鸿昌所率领的独立第十九师任先锋军,从兰州出发,解西安之围,东出潼关,直驱洛阳,屡建战功。1927年7月吉鸿昌升任三十军军长和宁夏省主席等职。在这期间,他和部队中的中国共产党员有了一些接触,思  相似文献   

15.
赵占魁和赵占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才是家 1896年,赵占魁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张村的一个泥水匠的贫困家庭,4个男儿,他排行老三. 1916年,破窑坍塌,年迈的父亲被砸死了,二哥闻讯即连夜奔去料理后事,谁知半途过河,又遇险被淹死.父亲和二哥的惨死,使赵占魁胸中埋下了仇恨的火种,他恨当地的地主老财把土地变为噬人骨肉的血盆大口,让穷人没法活.他跟着一位铁匠挑起风箱和铺盖卷儿,远离家乡,开始了流浪生活.1919年,他终于在太原铜元厂提炼部找到了工作,做工8年,但在厂里减缩人员时,仍被摈弃在了厂子大门外边.后来,他又进入太原兵工厂,一干就是6年多.这期间,他虽在而立之年结了婚,但却养活不了相依为命的妻子,只好让妻子跟自己一样给人当雇工、拣破烂、拾煤渣.37岁时,他又被工厂遗弃,生活无济,更加穷困潦倒.次年,他到同蒲路介休车站重操旧业,鼓风燃火,抡锤打铁,当起了红炉工,一个月只挣可怜巴巴的9元工资,用他后来的话说:"我的血快要被人挤干了."  相似文献   

16.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  相似文献   

17.
为子孙后代着想,是人之常情。但要给后代留下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回答。皇帝老倌要留给子孙以万世基业,公侯将相要留给子孙以勋名爵位,地主老财要留给子孙以田地庄园,资本家要留给子孙以公司股票……然而,老话说得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们虽然显赫一时,却往往都难逃事与愿违的命运。而且他们的这种种愿望,和一般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能给一般老百姓带来什么呢?旧时较清高的读书人包括一些洁身自好的士大夫,则讲求“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想把自己的道德文章传诸后代。然不肖子孙却多。真正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拔穷根 合伙闹生产 贾宝执是山西兴县自家沟的农民,家贫,15岁起给地主打短工."晋西事变"前后参加革命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入了抗战支前和减租减息等运动.1944年2月,贾宝执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号召,组织8户农民办起了自家沟土地运输生产合作社,在晋绥边区树起了第一面"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党的文献》2003,(6):34
中南局并告各中央局: 八月廿七日电①悉.在新区土地改革完成后,在农村中,除开严格禁止地主及其他反动分子进行反革命活动外,在经济上应该团结所有的人来进行生产,就是对于那些守法并认真进行生产的地主,亦应包括在团结与保护之列.  相似文献   

20.
国人与墙     
国人爱墙 ,无处无墙 ,自古如此 ,习以为常。富人家有墙 ,穷人家也有墙。旧社会地主老财乡绅家房子大 ,宅院深 ,围墙也高大。许多山寨村庄也有墙 ,人称土围子。城市就甭提了 ,城与墙与生俱来 ,无墙不城 ,人所周知 ,没见有识字人把城墙写作“成墙”的。家庭有墙 ,村寨有墙 ,城镇有墙 ,国家也必须有墙。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作为国君 ,为“莫若王土”的偌大中国建了一堵“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的墙———万里长城。放眼今日之中国 ,依然是墙的世界 ;别墅有墙 ,连体户有墙 ,农舍也有墙 ,城市居民新村外围都有墙 ,具体到一家一户又分别有墙 ,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