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盗墓为何愈演愈烈本刊记者周剑敏位于湖北中腹部地区的荆沙市、荆门市一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之后,楚国在江陵纪南城建都达400余年。以纪南城为中心,延伸到荆沙、荆门、当阳、枝江4县、市的许多乡镇,分布着难以计数的楚国...  相似文献   

2.
湖北枝江,因长江至此分支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世界级水电旅游名城宜昌的卫星城和重要工业基地。枝江现有人口51万,面积1310平方公里。 枝江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进东接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枝江就是鄂西、湘西和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是  相似文献   

3.
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早已消退,但那高与楼齐的滔滔浊浪,至今令人们心悸。“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为长江在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长420公里。)蜿蜒曲折的荆江在今天仍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横亘在江汉洞庭地区的上空。如何将人类的根本利益与环境变迁的客观规律恰当地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创造一个水木清华的世界,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江汉洞庭地区地貌形态的历史演变江汉地区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古代的云梦泽就发育于此。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长江流过沙市进入烟…  相似文献   

4.
庄王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有关庄从楚都江陵──云南(滇)的西征路线,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博引《诗经》、《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综括前人研究之所长,再结合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明确地阐明笔者观点,即庄西征的路线,乃应从江陵循长江而上,经涪陵逆延水(乌江)至黔中郡(今四川东南、黔东北、黔东一带)而抵滇(云南)。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当时楚国的历史及势力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江姓溯源 一是出自赢姓,江人是东夷赢姓部落中的一支,夏时迁徙至河南江汉流域地区。商朝时,江人在江亭,即今河南正阳大彬涂店一带建立江国。古江国国都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大林乡(一说在江陵)。楚穆王三年(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国人流落各地,就以原国名江为姓。  相似文献   

6.
楚国的商业都会刘玉堂商业都会的繁荣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商品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据文献提供的信息,楚国的商业都会主要有郢、鄢、宛、陈、寿春以及吴和番禺等,现依次予以考察。郢,位于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的楚郢都,又称郢中、南郢和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第一...  相似文献   

7.
《求索》2014,(0)
楚地镇墓兽形象神秘、诡异,鹿角与吐舌和域外艺术较为相似。楚地所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蚀花石珠、二十八宿名以及巴泽雷克墓地所出土的楚国丝绸与山字纹镜进一步证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域外存在文化联系。以往人们多关注楚国通过南方通道与印度的联系,而根据欧亚大草原所出土的艺术形式与工艺品,需要重新评估楚国北上与中亚一带的交流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是出自赢姓,赢姓为颛陌玄孙伯益之后。江人是东夷赢姓部落中的一支,夏时迁徙至河南江汉流域地区。商朝时,江人在江亭,即今河南正阳大彬涂店一带建立江国。古江国国都在今河南止阳县东南大林乡(一说在江陵)。楚穆王三年(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国人流落各地,就以原国名江为姓,乃尊伯益为江氏始祖。后江氏子孙先自正阳逃自淮阳,  相似文献   

9.
刘纪兴 《世纪行》2007,(12):19-20
从初创时期“土不过同”(方百里为一同)的蕞尔小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战国时期楚国先后翦灭江汉、淮泗地区的60多个诸侯小国,将疆域拓展到横跨今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江苏、贵州、陕西等省数千里的广大地区,一跃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雄居南方的第一大国。为促进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浩淼洞庭涌一波──记高级工艺美术师侯一波文/@@刘锴或许是眷恋着他的湖南原籍。或许是八百里洞庭留给他的回忆太多,要不,为何取艺号“洞庭一波”呢?在为民瓷厂美研所,我们见到了侯一波先生。造访的话题自然从“洞庭一波”开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什么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它有哪些特色,它对今天的湖南有多大的价值。这些问题,近年来常为湖南人所提起。我们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洞庭湖,交通被山水所阻,历来与外界联系不便。湖南山多田少,人口繁盛,食者众而出产薄,谋生不易,穷苦人居多。清代史册上说湖南一年的税收,不及江南一大县,可见地方之贫瘠。这是湖南省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湖南交通不便却不闭塞。湘、资、沅、澧四水都可通过洞庭湖直达长江,东边的江浙,西边的巴蜀,皆能一水相通。出洞庭向北走,一路再无大障碍,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河…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月,在长江中游湖北省江陵县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满满一棺精美华丽、光耀夺目的丝质衣裳。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的随葬物品。江陵县境内有一座纪南城,是公元前六八九年至前二七八年间楚国的都城的遗址。过去在附近曾经发掘过大批楚墓,出土了许  相似文献   

13.
湖南因为毗邻广东,过去我们在发展战略上主要侧重在如何配合和适应广东的改革开放,如何接受广东的辐射,这使我们得益不少。现在,国家确定加快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开发和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对湖南来说又是一次良好的机遇,这不仅使湖南作为广东沿海开放地区和长江开放开发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也极大地改善了湖南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 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湖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去年底,我省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呼应‘两东’,开放带动,科教先导,兴工强农”的发展思路。按照这—思路,“九五”期间,湖南在继续加大向南部沿海地区开放,在体制和政策上加速与广东接轨的同时,将把面向长江,积极参与长江的开放开发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依托长江,扩大开放,以此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参与长江开放开发上,我们设想:  相似文献   

14.
古城焕新姿     
江陵,雄踞鄂中江汉平原西隅,横跨长江中游荆江两岸。西乘西蜀,东启吴越,北眄豫陕,南连衡湘。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江陵,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较早列为甲类旅游开放地区。从而,江陵犹如神州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更加璀灿夺目,大放异彩。自古以来,江陵形胜地利,物华天宝,素称鱼米之乡。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江陵经济突飞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巴人自古聚居在川东、鄂西的长江三峡和清江流域一带,战国时期,由于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楚国夹攻,巴国屡次迁徙,并有别支远迁到黔西、湘西等地,但巴人主体仍在三峡一带活动,抵抗大国的侵略,谋生存求发展。到中唐时期,巴文化经过几千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特点。巴文化的血脉和骨架是巫文化,巫术在巴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主要巫术有控物术、招魂术、致疾术。巴人部落酋长,一般由深通巫术、通达神鬼之道的巫师担任,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在人鬼之间,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的奇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16)
正多地为了争抢夜郎古国都邑所在地,遗址公园、古国重建都有规划。这些无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争名战"也引来不少争议。近日,贵州、湖南多个县市打响了对夜郎古国都邑的争夺战。根据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夜郎史籍译稿》一书记载,夜郎古国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王国,地望东至湖南西部,西括滇东地区,北以长江为界,南括广西西北部的广袤地区。这一带地区是彝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息和繁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叶汉雄  杨子发  王诗东 《政策》2005,(10):21-2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长江冲出三峡、奔向江汉平原的第一站,就是枝江。枝江于1996年由县改市,已有十年的历史,现有人口51 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级市。近年来,枝江市委、市政府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该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3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3元,分别同比增长16.4%、19.2%和16%,是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今年元至8月,全市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14亿元,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19.9%和49.5%,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初秋时节,我们来到枝江,就其加快发展的情况进行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地区,是楚国早、中期的腹心地带;江淮地区,是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楚人以江汉平原为基地逐步向长江中游乃至江淮地区拓展,楚文化亦渐次渗透到上述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裁体的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楚国历史文化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的关系,对于辨析长江中游乃至中国南方都市的文化基因及其演进轨迹,揭示楚文化与蛮濮文化、百越文化、淮夷文化碰撞与涵摄的奥秘,以及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不无裨益。 武汉 自春秋中期以至战国中期,今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楚国的腹心地带。楚人最早控制武汉地区,是西周晚期。《史记·楚世家》记:“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熊渠所伐之“鄂”,在今湖北鄂州市境,是扬越(百越族最主要的支系)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庸国,早在夏代以前,就已活动于河北省容城县一带,以后逐步南迁到河南新乡县,成为商朝的属国——庸侯国;一部分庸人变成商的奴隶。商代末年,庸人与周结成联盟,打败纣王,灭亡商朝,庸于是又成为周的属国,被封在今洛阳附近,称为鄘伯,后因周公在庸地建立洛邑,庸乃退居洛阳西南卢氏县一带。到了西周中叶,庸又向西南迁至陕西山阳,安康;后来扩展到湖北竹山县的群山中,与群蛮杂处,成为群蛮的部落联盟的盟主。这时,庸国势力强盛,对近邻楚国威胁很大。到春秋中叶,楚联合奏、巴二国,合力灭亡庸国。其遗民被迁至今湖北监利县北面的容城。一些不愿臣服楚国的庸人,便和一部分群蛮,越过大巴山,南渡长江三峡,进入湘西山区,分布于今湖南的大庸、永顺等地;另一部分庸人则在越过大巴山后,进入四川盆地,西迁至成都一带。除了迁居湘西一带的庸人和群蛮有所融合以外,大部分庸人最后融合于华夏族。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大作出英明决策: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州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大以后,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的上海,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迈进.重新恢复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浦东开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世界级、高起点、外向型的跨世纪的龙头工程。上海浦东宏伟计划的实现,有赖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支持,同时也给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湘、资、沅、澧四水纵横全省,入洞庭出长江。历史上就与上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同饮一江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今天,长江流域各省市借上海浦东开发的东风,加速了开放开发的步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湖南应当怎样抓往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战略对策,在浦东开发中努力振兴湖南经济,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