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印度华侨陆兴祺为例,叙述民国初年以来印度华侨在维护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中所做的积极贡献。印度华侨中的粤籍人中客家人是十分活跃的,印度华侨的命运又与西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以后,随着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改变、知识分子的南下以及革命党人在荷属东印度进行革命宣传,促使当地华侨社会出现"中国化"现象。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当地华侨对中国的政治认同以及在长期的文化融合后,重新形成较为统一的对主流中华文化的认同。然而,这一时期荷属东印度华侨社会的"中国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后华侨与友族关系的紧张产生了较为深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印度华侨陆兴祺为例,叙述民国初年以来印度华侨在维护中央对西藏的主 权中所做的积极贡献。印度华侨中的粤籍人中客家人是十分活跃的,印度华侨的命运又与西 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印度政府坚持其扩张主义的政策,蓄意挑起中印边界糾紛,进行大規模的反华活动以来,不断地对旅居印度的华侨进行了粗暴的迫害。华侨旅居印度历史悠久,一向安分守己,尊重当地法律,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然而,三年来,印度政府却捏造各种莫須有的罪名,誣蔑华侨从事"反印活动",以煽动反华情緒并对华侨进行迫害。許多华侨受到印度当局的无理传訊、罰款、拘押、监  相似文献   

5.
佛教不但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且随着历史上我国僧人的出国弘法巡礼,以及后来华侨的赴海外谋生,又把我国的佛教信仰,传到日本及南洋一些国家。于是佛教便作为日本和南洋一些国家华侨、华人的传统信仰,成为早期华侨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本文拟就日本华侨、华人的佛教信仰与中日文化交流问题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付星波 《春秋》2010,(3):41-42
昌邑是山东省华侨重点县市之一,华侨众多,历史悠久,素有“侨乡”之称。据统计,全市有侨胞2976户,13978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朝鲜等3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长崎是日本华侨的发祥地,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长崎的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这势必会对长崎的华侨华人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又因华侨华人团体是伴随着华侨现象而出现的产物,所以长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也必将导致长崎华侨华人团体产生一系列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印度政府粗暴地破坏了国际法准则,背弃国际道义,不顾我国政府多次的抗议和交涉,继续采取极其野蛮的手段猖狂地迫害旅居印度的华侨,使成千上万的华侨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为了援救受难的华侨,我国政府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给印度政府的照会中,明确提出决定派船前往印度接回被拘禁和受其它迫害而愿意返回祖国的华侨。但  相似文献   

9.
明末在菲华侨人数多达三万余人,时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华侨社会。但由于中菲贸易衰落,华船抵菲急遽减少,且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严厉限制华侨入境并苛待在菲华侨,闽粤商民多往东南亚其他地区。至19世纪中期,菲律宾华侨不足万人,是东南亚各国规模最小的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博物馆具有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的职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华侨文化的重要机构。本文分析了华侨博物馆在侨务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华侨博物馆在华侨文化建设、人文交流、社会文化发展及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东南亚华侨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同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发展,基本上存在互动关系,华侨华人人数的增多有助于中国海外贸易;贸易发展快慢又影响到东南亚华侨的生活,当时来往的商船是华侨惟一的交通工具,华侨主要来源于参与贸易的海商,其主要谋生手段就是服务于中国海外贸易等。  相似文献   

12.
试述华侨华人的女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既把祖国籍国的女神崇拜传播到海外,也创造出一些海外本土华侨华人崇拜的女神。这种女崇拜对增进华侨华人之间、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以及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八桂侨刊》2002,(4):29-30
华侨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后,我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把华侨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顺利完成华侨企业社会职能分离工作。但是,华侨企业职工的培训与就业尚未和地方接轨,归难侨的生产、生活落后于地方同行。如何改变归难侨培训与就业的落后状况,怎样尽快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翎 《今日中国论坛》2009,(10):128-128,39
第一次知道王树英老师的名字是2006年,因为作西藏佛教艺术研究,经常会涉及到印度的宗教与民俗文化。大约5月,我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借到一本王树英著《宗教与印度社会》, 1995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开本很小的书,装潢也不起眼,但当我看到书的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以美国华人和印度人为例,分析全球化时代移民对祖籍国日益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这种比较分析,能进一步加深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印度政府在它三月十七日的新闻公报中又一次为它无理拘禁和虐待几千名华侨一事进行狡辩,重复早已被中国方面彻底驳斥了的一套鬼话,说什么印度迫害华侨是"当中国军队对印度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说什么印度当局"执行了一九四九年日内瓦公约",难侨"受到了很好的照顾",等等。这些诡辩本来是不值再驳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公报把中国难侨同被俘印军人员相提并论,攻击中国政府没有就被俘印军人员"向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报告执行日内瓦公约的事实"。这就一语道破了印度政府的阴谋,即它企图以几千名被拘禁的华侨作为人质,对中国政府进  相似文献   

17.
华侨社团是华侨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居住国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本文对早期美国华侨社团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括,同时也对梁启超在美国华侨社会活动时对华侨社团的考察和利用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八桂侨刊》2007,(3):3-4
2007年7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精神,部署全面推进广西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工作,把广西华侨农林场问题解决好,促进边疆安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主席刘新文作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20.
丘汉平基于法律视角从事南洋及美洲华侨问题的研究,投身于暨南大学华侨教育并主持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抗战期间又积极从事服务侨胞的实际工作,在中国近代华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来看,丘汉平先生的华侨研究涉及华侨经济与失业救济、华侨教育、华侨文化与社会、华侨国籍、华侨组织与社会、侨民管理与保护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华侨研究不同领域的兴趣,兼具深度和广度,他对华侨问题的研究对民国时期华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