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书记』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与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派驻"第一书记"是变革农村上层建筑需要 (一)变革农村上层建筑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问题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需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变革农村上层建筑.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的农村改革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十年农村改革的最大成果,是形成了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它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种经营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伏晓 《理论前沿》2006,(24):30-31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制度安排和谐是核心内容。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就当前我国农村实际而言,以农村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和以农民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制度的建设最为紧迫。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与善治理论强调在社会管理中应该是政府与社会通过合作、协商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已证明农村社会管理中大政府的模式不可取,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改革提供群众基础,根据治理理论我国应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以通过强政府和大社会的合作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警务室建设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公安机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警务工作的新机制。我们应当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不断更新观念,深入分析农村治安基础相对薄弱、工作相对滞后的现状和原因,按照以城带乡的原则,将城市社区警务模式向农村延伸,在每个行政村设立警务室。农村警务室是一个载体、平台,建设警务室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农村警务战略,改革和完善警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警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找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前甘肃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关政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于"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问题对于以农业为主的甘肃经济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税费改革、财政支农、农村金融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流转、退耕还林(草)、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等问题的研究,深刻剖析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调整有关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民增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农村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新形势下金融机构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农村金融体制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要结合当地"三农"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对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对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和意义,以“八八战略”为核心的一系列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决策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浙江的发展脉络及巨大的实践价值。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如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浙江省的新发展实践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些实践活动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答全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村工业化并以传统要素投入为主发展起来的"东莞模式",在经历金融风暴冲击之后,其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其中不少问题在珠三角及整个广东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通过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是转型期东莞及广东面临的重大课题。虎门镇是"东莞模式"的典型代表,根据广东省和东莞市推进农村改革的总体部署,虎门镇被确立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的重要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为加强农村经济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也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在甘肃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社会的"乡绅治村"到如今的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乡贤的带动。站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起点,弘扬新乡贤文化,鼓励、支持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是改善农村政治生态,实现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新乡贤为切入点,论述了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各个领域的内在逻辑以及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为地方政府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分析农村社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通过倡导新集体主义,健全农村社区基础文化设施、提高文化服务质量、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规范和健全约束机制等措施来培育农村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党根据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农村实际,以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小康为目标开展的一项农村工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继续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对于在农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和科技素质,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必须要继续加强和推进文化建设,以农民的现实需求和农村的具体实践为中心,改革农村文化建设领导机制与文化体制,进一步做好农村农家书屋、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农村文化建设其他文体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是当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及其产权制度变迁看,股份合作与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都是传统"伦理共有"产权形态迈向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试验。相较之前,以股份合作为标志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更合理地调整了个人、家庭、村集体与国家政权等诸要素的权责关系,对形成"个人所有"与"社会共有"于一体的产权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历程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最具标志性的改革举措,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改革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创立,农村改革还要不断深入和扩展。认真回顾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历程,对今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就是实现由人民向公民的转变,并使之具有公民意识.目前占全国青年人口大多数的农村青年,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体制的影响和教育的缺失,普遍存在公民意识淡漠的现象.扭转这种现象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公民意识发展的经济基石;大力推进公民文化建设,建立公民意识发展的价值导向;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公民意识发展的社会保障;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做好公民意识发展的思想启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状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这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体制,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把重视农村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上,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亮点和特色。它要求农村党的建设不能游离于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这一主题,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制度建设,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党的建设制度保证。这既是中央全会的精神和要求,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主线和重点。为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以农村工作改革为契机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制度创新;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各地要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力争5年期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此番讲话,标志着中国农村在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到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后,迈出了引人注目的第三步。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3年,湖北省就在全国率先推行以乡镇行政机关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经过3年多的全力攻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其“涉水”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对湖北的“破冰之举”,外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称“湖北新政”者有之,“湖北模式”者有之。 本刊作为全省综合性党刊,对此项改革一直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湖北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义何在?它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求?改革后基层政权有怎样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