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国家生态市是衡量现阶段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盐城市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扎实开展"十大类"生态文明工程,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全力整治环境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生态市创建路子。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建议:一、措施上要重抓关键。一是扎实推进创建项目。制订"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任务分解表",明确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水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绍兴市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的总目标,致力于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内  相似文献   

3.
张伟新  聂乾  朱德明  汤浩 《群众》2007,(6):23-23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沿江8个省辖市全部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所辖的35个县(市、区)建成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特别是去年,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4市建成了首批国家生态市,获得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荣誉奖,其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3。目前,这一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区域分布广、聚集程度高、数量最为集中的环保模范城市群、生态示范区域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正>"规范环境行为,共担社会责任。"最近,南通市210余家企业法人代表向全市企业发起倡议,随后召开的市委全会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市政协多年持续推动的协商结晶。南通滨江临海、山清水秀,已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也通过了省级验收。近年来,市政协紧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通过政协常委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5.
2003年,义乌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和义乌实际,提出了2005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7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建成生态市 的目标,全市上下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扎扎实实地推动了生态市 建设各项工作。义乌市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义乌市环境保护局  相似文献   

6.
彭显崴 《公民导刊》2011,(1):196-197
"自2007年巴南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城市环境进一步靓丽。今年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巴南!"在2010年8月6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巴南区委、区政府作出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7.
张丽琼 《人民政坛》2014,(11):20-21
<正>10月11日,苏开芳来到自家的竹山上,这里翠阴匝地,氤氲缭绕。他家自然放养的羊群和鸡群,欢快地离开圈栏,消失在竹林深处。这发生在省级生态村大田县梅山乡璞溪村的一幕,是三明众多生态乡村的独特景观。近几年,"绿都"三明把创建国家、省生态市作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载体,致力追求"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同在。2010年,三明市委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战略,2012年又作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又见春水碧     
国家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省环境生态指数名列全国第一 一年前,作为浙江大型环保公益宣传系列活动的开局之作——"我取浙江8杯水"活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关爱家园、从我做起"活动全程由环保志愿者与网友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1,(22):4-I0002
“生态兴则文明兴”。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型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工作目标。多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建生态市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并从多方面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晏利扬 《今日浙江》2014,(11):50-51
正太湖之滨,青山苍翠,草木葱茏,碧水萦绕,白鹭翩翩。这片江南清丽之地,今年5月30日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湖州市目前正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高标准、高要求推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虞市确立“生态靓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生态市创建活动。在生态市创建活动中,上虞市坚持规划先行,切实加大规划编制力度,邀请国内外专家编制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虞南区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综合协调机构,有序推进虞南生态屏障建设。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上虞市舍得大投入,充分挖掘、整合资源优势,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加快把上虞建成沪杭甬城市群的“后花园”。融城市防洪与生态景观建设于一体的1…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怀化市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大力提高市民素质。一是要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市文明办立足于实际,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文明短信有奖征集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学习实践文明礼仪,提高文明素质。二是要不断增强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通过在市内主要媒体和网站刊登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慈溪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了重污染行业整治、市域污水治理、城河治理、"森林慈溪"建设等生态环境工程,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市已建成80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已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新近通过省级生态市创建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13)
<正>江山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跃"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始终牵动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从城镇到乡村,通过坚持不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广泛传  相似文献   

15.
甬政发[2012]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根据《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创建活动方案》(甬政办抄[2006]15号)要求,经市环保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专家组评审和市环保模范单位创建活动指导委员会审核,浙江宇峰厨具有限公司等118家单位符合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创建要求。经研究,决定授予宁  相似文献   

16.
王萍 《中国人大》2020,(4):25-2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支撑。2019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财政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16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规模累计安排24510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省人大常委会生态省建设决定和金华市生态市建设暨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保持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2003年,义乌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2005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7年基本建成生态市的目标。义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义乌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情况汇报。会议认为,建设生态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并提出将原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即2006年基本建成生态市。市环保局认真按照市委、人大、市政府、政协对创模、生态市建设要求和统一部署,全面负责创模、生态市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落实等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义乌市的“创模”和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获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叶学明 《今日浙江》2008,(16):48-48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和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文化厚重、生态优美、独具魅力的龙泉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扬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坚持主打特色牌,努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新扬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市民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22)
<正>江山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跃"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始终牵动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从城镇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