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经济日报》文载;近13年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到目前为止,国家至少有5000亿元“家当”通过各种渠道流失,进入了个人或小团体腰包。国有资产是怎佯流失的呢?1993年下半年,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牵头,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共同参加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国有资产情况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中外合资、合作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1993年以来,外商来华投资异常活跃,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迅猛。这对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有资产不断增长,至今总额已达4万多亿元。但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测算,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近两年,国有资产仍以每天1个亿的速度在继续流失。制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4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积累,12亿劳动人民的血汗,共和国生存与发展的“家底”。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000多亿元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如何保护国有资产的问题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国人要问:国有资产都流向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继续发展壮大。到1993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额达到了34950亿元,国有经济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仅对1994年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调查统计,资产损失及挂帐就达4438亿元,加上产权交易中的流失,数字惊人。流失的主要途径是: 中外合资合作及股份制改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1992年全国8550家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其中5000多家企业出资(帐面价  相似文献   

5.
惨不忍睹:国有资产每天流失一个亿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据统计,199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54.5%,集体所有制企业占35.7%,个体、私营、“三资”企业占9.8%。 据了解,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接管的全部家底只有257亿元,到1993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34950亿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议论较多的一个热点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从80年代至今,我国每年平均流失的国有资产数量至少在500亿元以上。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要解决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机制。为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途经、原因以及治理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国企改制步伐的加快,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快、流失途径之多、流失量之大,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理论动态     
《前线》1991,(5)
应该对国有资产实行保值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随着物价的上涨,国有资产价值却在大量流失,如果按年物价上涨率5%计算,每年流失额高达800亿元左右,相当于我国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倍左右。王东京、刘彪于1991年2月17日在光明日报撰文提出应该对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形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失,流向集体,流向个人,流向外商,其数字惊人,后果严重,值得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警觉。1994年仅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调查统计,资产损失及挂帐就达4438亿元。据调查了解及大众传媒披露,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五花八门,非法攫取国有资产的手段触目惊心,其流失的“黑洞”有以下10种:  相似文献   

10.
千金散尽还复来──国有资产流失漫议宋辰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国有资产每天以亿元计的数额流失。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总额已近万亿元。有人估算,用不了多久,全国的以国有经济为支撑的社会主义大厦,就会成为一个"空壳"。请看本刊专论──这是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资产(净值)逾10万亿,而在经济学界流传着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个亿的说法。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指交易过程中的流失,还包括各种跑、冒、滴、漏和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即国有资产流失可分为市场性流失和体制性流失两大类。前者如广西柳州农用运输车总厂下属的柳州增鑫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将价值超过6000万元的国企资产以50万元卖给一家私营公司。后者如中建八局北海公司由于投资者盲目决策,加上北海公司经营者炒卖土地等违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部分省市的3万家合资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结果表明,在中外合资过程中,中方80%的企业丧失了大量的应得权益,国有资产流失100亿元。三万家合资企业资产评估结果表明国有资产流失百亿元~~  相似文献   

13.
从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累计达6000多亿元,平均每年约为500亿元左右,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9.5%。如此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而且决定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而现代企业制度将从以下几方面根除国有资产流失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文春涛 《廉政瞭望》2012,(16):76-76
2011年11月以来,阆中市对2007年以来国家投资项目工程增加变更情况进行专项清理。截至2012年6月底,共清理审计项目64个,审计工程变更造价3.89亿元.审减金额1.52亿元,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的观念,行贿人尤其是企业行贿的,多被轻处,给后面追讨流失的国有资产造成很多麻烦。"去年底,随着中国电信董事长常小兵落马,有媒体报道他涉嫌将处置资产以低价转让给私企国澳实业,致使8亿元国有资产流失。8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是否流失尚待相关部门调查,但腐败从来都是导致国资流失的主要原因。十八大以来反腐高压  相似文献   

16.
社会博览     
《前线》1994,(11)
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斗” 1950年至“七五”末,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万多亿元,其中“七五”期间投资为1.9746万亿元,结果仅形成全部国有资产1.65亿元。数以万计的投资以下面10种方式“漏”了出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影响和阻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突出问题是其流失的日益严重性。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资料介绍,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平均每年都有1.4%左右的比例流失;国有信贷资产流失得更多,平均每年流失约为8.8%。国家资产的所有权受到空前损害。其中,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资金存量、金融性资产成为流失的主要部分,无形资产流失,以及在产权交易和中外合资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更暴露出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严重问题。显然,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要求,已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在淌血李芳这是一组令人惊悸的数字。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积攒的家底,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每天以1个多亿的巨大数额在流失。有资料显示,仅1982年至1992年10年间,就有5000亿国有资产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令人担忧的问题也同样摆在了国人的面前,那就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有资料表明,自80年代以来,全国国有资产流失累计已达6000亿元,这其中有近4000亿元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造成的。这一严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资产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探讨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