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城市化道路和小城镇战略是两条基本的城市化道路,其产业基础都是工业化.济南市北园镇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称之为实现城市化目标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大城市周边的乡镇,通过产业基础转变,优先和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目标.北园镇的城市化建设实践,是对小城镇战略和城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创新和完善,能够对城郊型小城镇的城市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0-2008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则不是第三产业的Granger原因;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作用从短期到长期逐步增强,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现状引发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为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等需要提供所必须的空间和平台。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等需要的满足程度,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看在城市里生活着的人口数量与比重,还要看他们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城市化应有的标准。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发展的过程,是生产资源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过程,要使这种转化持续推进,就必须发挥城市所特有的功能,即聚集功能。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相联系,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城中村”。如何从根本上改造“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绕不开的结。当前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城市化滞后,而是过度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的基础没有夯实。  相似文献   

4.
对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推进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根本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武汉工业化发展水平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的后期,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单项的经济总量战略发展阶段目标可能提前实现,但仍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阶段之中。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已经呈现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特征,但武汉的工业化发展尚未结束,而且第二产业发展的效益还有待提高,新型工业化道路仍需坚持。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如何适应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这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并且行之有效地加以实施和推进;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出台有效的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五通桥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把五通桥建成乐山市的经济强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必须不失时机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结构大调整的重点则是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也是五通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从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看,结构调整重点在工业 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果工业上不去,城市化水平就上不去。提高城市化水平,农业人口只有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主要靠第二产业发展而加速发展。二是如果工业上不去,城乡居民的收入就上不去,第三产业就不可能有较快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城市市场的繁荣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实际收入水平的高低。工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对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1999年五通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500元,较全国平均水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现象不容忽视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城市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工业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自1820到1950年的130年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达0.997,呈现高度上涨的趋势。这也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经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化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化必然推动城市化。狭义的工业化强调的是要素的聚集,而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上的高度组合必然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形象的树立,且这一过程是以农业剩余(产品剩余、资本剩余和要素剩余)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的流动与聚集作为前提的。广义的工业化又可理解为“发展”或“现代化”。它除了产业(尤其是工业)的空间聚集,还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这一切又都改变着城市的形态和规模…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与现代化存在互动关系,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工业化的手段。但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工业化对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也对农村工业化产生制约。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政策,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大国制造业在国家工业城市化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它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时点把握与政策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1)城市或国家应保证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到工业制造领域工作;(2)确定国家和城市的制造业主导政策;(3)资金保证体系的建立,如建立工业风险基金;(4)确立国家或城市的制造业主题及科研方向;(5)城市化、市场化与产业化联动和协调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支撑虚弱、规模小、功能差、布局分散、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着力点要放在产业化和规模化上,走产业推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缩短战线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在实际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和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要守住土地“红线”的矛盾;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和农业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米贵伤市民、谷贱伤农民的矛盾等等。克服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什么是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加快推进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强调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领先、创新驱动,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始终立足于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中的新兴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滞后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重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第三产业相对生产率较低 ;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水平等。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经营不同性质的服务产品 ;采取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缓解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状况 ;深化体制改革 ,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进程 ;采取得力举措扶持、发展现阶段服务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我们要推进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动城乡良性互动与统筹发展的政策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城乡良性互动与统筹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推进甘肃城市化进程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经济建设;以城镇化为并行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制度创新,走政府主导、利用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贵州省的三化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低,且三化协调程度不足。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贵州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并针对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引入了市场机制来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并提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和增强内部要素流动、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在规模和流向以及市民化意愿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对全省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建议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空间思维;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建设力度,改善流动人口生存发展条件,实现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突破与创新;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有针对性开展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全省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