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而淮海战役最先是由粟裕建议发起的。在解放战争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南线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粟裕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提出了重要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中央军委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送给党中央的一份重礼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开始进攻延安。3月19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首脑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  相似文献   

2.
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接受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关于“乘胜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发出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此时,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而两大野战军会合以后的指挥问题,则成为中央军委面临的一个难题。10月31日,粟  相似文献   

3.
豫东战役     
林木 《党史博览》2008,(7):F0003-F0003
1948年5月30日,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此前,粟裕向中央提出的暂不过江、留在中原集中兵力打大仗的建议已获通过。6月16日,一份“先打开封,后打援敌”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毛泽东在17日的回电中同意,并说:“情况紧急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相似文献   

4.
在战争指导和实践上,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48年9月30日,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粟裕第二次来到了曲阜.第一次到曲阜是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部署济南战役.这次是部署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策划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军委要求"精心组织此战役"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组织的津浦路中段夏季攻势取得了第一阶段胜利。随后,兵团首长向华东野战军和中央军委建议发起兖州战役。7月6日,中央军委复电批准了这一建议,要求山东兵团"精心组织此战役"。地处鲁西南平原的兖州,南屏徐州,北护济南,东窥沂蒙,西瞰鲁西,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为确保这一战略重镇,国民党统帅部在此特  相似文献   

6.
粟裕一生,纵横沙场,身经数百战,人称常畦将军。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直言不讳地说“粟裕最会打仗”。作为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统帅,压战争的一些关键时刻,粟裕曾先后四次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并且最终被中央采纳,对推动战局发展和缩短解放战争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恽前程  朱楹 《湘潮》2013,(6):35-38
粟裕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曾遭受到无端的批判。1994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联名发表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审定的文章,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  相似文献   

8.
1948年7月14日,粟裕收到中央军委两份来电:“估计敌人似将利用你们疲劳,集中力量向你们压迫,使你们不能安心休整。似须以有效行动分散敌人,你们则乘敌分散之际,歼灭几部敌人,方能实行大休整”。“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似以许谭(指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笔者注)攻击济南为最有效”。“以上请考虑电复”。粟裕看完电报,迅速走向敌我部署图,审视着,思考着,筹划着。粟裕认为,许谭部如攻击济南,可迫使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北援。而许谭部7月13日才攻克竞州,部队疲劳,如近期内即令许谭部攻击济南,…  相似文献   

9.
1949年11月9日,驻香港的国民党“中央民航”和“中国民航”(简称“两航”)的爱国员工2000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派往香港的地下工作同志的具体组织下,毅然脱离国民党政权,在香港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空中大起义。当机立新周恩来否定了烧漱石的错误去见1948年8月,北京,中南海。一份中共华东局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放在周恩来的办公桌_L。电报的大概内容是:关于国民党“中国民航”和“中央民航”在上海的资产处理问题,华东局领导有意见分歧。陈毅、粟裕等同志认为:“两航”总经理撤往香港时,曾嘱咐上…  相似文献   

10.
1945年10月27日,粟裕向中共中央发出“请求改任华中军区司令副职”的电报,电报针对中共中央同意华中局建议决定粟裕留华中任司令的意见,“请求中央以张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中共中央于10月29日电示华中局,同意粟裕的请求,改任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军事文集》第234页)  相似文献   

11.
分析利弊选定战场1946年9月下旬,华中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占领了苏中、淮南、淮北、鲁西南解放区,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形势比较严峻。为了更有利于统一指挥,更有效地反击敌人,9月21日,陈毅向中央军委建议:“两个野指合成一个。”9月23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成一个,对内暂称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0月1日,陈毅在向中央军委报告作战部署时又提议:“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10月15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陈…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被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他还出席了"文革"期间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要职;1967年4月,他和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时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7,(10)
<正>向中央军委建议打淮海战役1948年9月16日凌晨,济南城头硝烟滚滚,炮火连天。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被周恩来称为"三大战役的序幕"的济南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首次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战役一开始就吸引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统帅部的目光。济南战役进行到第8天,也就是1948年9月24日的傍晚,机  相似文献   

14.
1947年5月4日,毛泽东根据陈毅、粟裕的作战情况报告,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陈毅、粟裕:“敌人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以为迟。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6日,毛泽东又以中央军委名义再次电示陈毅、粟裕:“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你们“装着向河北(指黄河以北─—笔者注)退定模样,使敌发生错觉’”,“让敌前进,使敌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当此时机,好打则打之,…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依据对形势的判断,做出了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粟裕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分析,提出在内线大量歼敌的建议。首先,粟裕权衡苏中作战与淮南作战的利弊,提出应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的建议。其次,为集中兵力在苏中大量歼敌,粟裕连续三次电请五旅到苏中参战。粟裕的两次建议,使中共中央逐步改变了原定的作战方针,并将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然后转到外线作战的计划,发展成为实行内线的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方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竞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 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名扬中外的一代名将。在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他居功谦让的高尚品德和负重进取的全局胸怀,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钳击吴淞;引敌到郊外决战正值粟裕等研究攻取上海作战方案时,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多次向中央报告,敌人正加紧劫运上海的金银等重要物资至台湾。5月6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粟裕、张震并陈毅等人:“即行部署于辰灰(5月Ic日一笔者注,下同)以后,辰删(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聪、嘉兴两点,封锁吴漱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逃走……。”“占领吴油、嘉兴,并不放弃推迟占领上海的计划。何时占领上海,仍需据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决定。”中央军委这一指示,与粟裕的想法不…  相似文献   

19.
《党史天地》2006,(1):53-53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20.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提议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用整风的方式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1958年5月28日,军委扩大会议正式召开。会上,一顶顶帽子向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粟裕扣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