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夕,伴随着基督教新教大规模东进,传教士在向中国介绍西学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语为媒介向西方介绍中学。传教士向西方介绍中学的努力,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居住和传教,有效配合列强对华掠夺,另一方面也使中学多了一个直接走向世界的窗口,有助于中西学术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传教士把传教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为了突破异质化之间的障碍,欲使"中华归主",他们意识到必须了解儒家经典、利用儒学思想。他们对《四书》等儒家典籍的译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传和西方汉学的发展。回顾和评价《四书》等儒家典籍的西传历程和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经典译介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中始终激荡着两股相互碰撞的潮流,一方面是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即所谓的"西学东渐";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走向世界,即"中学西渐"。其中明清时期即16~19世纪初可谓是中学西渐"奇异"的高潮,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其中担当了主要和重要的历史角色。这一时期传教士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并翻译和著述了大量的涉及中国各方面文化的书籍,以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视角向西方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启蒙时代的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女学。教会女学虽然其志不在教育,但客观上却揭开了广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序幕,对广西女子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不缠足运动肇始于基督教会和传教士的努力.传教士不仅大力进行反缠足的舆论宣传,而且在实践上耐心、细致地推动不缠足运动,切实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近代山东的不缠足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传教士的反缠足活动完全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是基督教会整个传教政策的"副产品",并不是要刻意改变中国的社会陋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般妇女,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处于卑微的地位。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们来华传教的初期,他们以当时中国受压迫最深的妇女阶层作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她们地位的活动。由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才得以发端,并在中国社会内部革新力量的觉醒和努力下,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的逐渐进步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对其思想文化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洲传教士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儒学对西方的哲学、经济学、民主政治和现代教育体系构建,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雨晴 《工会论坛》2011,(5):141-143
清末民初,大批美国女传教士来到中国,参与中国妇女的解放活动。女传教士所鼓吹的中国妇女的解放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彻底的真正的解放,美国女传教士对中国妇女的传教运动是一股巨大的保守势力,它加强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社会地位,而并不是一种女权主义运动,对中国妇女的革命运动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传入中国后,教会一直在进行教务医药传播工作。西方基督教会认为直接的教义说教很难为中国人所接受,而教会医疗事业所体现的爱人如己、济世救人的精神则会吸引民众,因此就把医疗事业“作为福音的婢女”,利用医药扩大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教会医疗事业大都经历了创办诊所、医院,进行医学教育的历程。本文将以广州为中心对晚清教会医校与女医人才的培养作一探讨。一、教会女医学校的建立晚清以来,西方传教士大批涌入广州,广州成为传教士入华的前沿阵地和枢纽,传教士在广州投入了大量的传教资源,教会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1835年…  相似文献   

10.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宗教报刊《万国公报》在宣教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大量西方知识,在不断改革中逐渐演成为一份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倡导变法的政治报刊.从而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新运动--康梁变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万国公报》对西学的传播和其变法主张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的历史过程是并行发展的,它既有长期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积淀和物质准备,也有西方传教士出于在华传教目的和启蒙思想的客观需要所创造的条件,而且也是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蕴力深厚的体现。根据欧洲思想家对中华文化的不同理解,这一时期在宗教、历史、政治、道德、语言等方面中华文化在欧洲都发生了影响,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融汇和互补。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力发展视角来研究五四运动,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来探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发展的起源;二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生产力发展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作用是显性的,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是导致爱国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而五四爱国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认同危机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认同危机。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针对社会认同的威胁,它提出了几种化解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看,“五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脱离群体与改变群体状态这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和平区总工会近年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了各方面的工作。其做法有四:一是因地制宜,借壳下蛋,破解了区街两级工会活动阵地的难题;二是因企制宜,以文育人,发挥了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三是因人制宜,以文聚人,拉近了与职工和企业的距离;四是重在实干,重求实效,推动了企业建会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在冷战结束后形成的经济一体、政治多极、文化多元这一世界格局的国际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密切。“文化”一词以一种新的姿态在中国大地兴起,备受关注,很快形成了一股具有普时性及普世性的热潮,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即便对于长期处于边远封闭半封闭的民族及民族地区,也无一例外地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与民族的走势如何?亟需引起高度的重视与度量。  相似文献   

16.
理性本应在活生生的历史中获得文化的内涵,它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以理性作为理论视角,可以将中西文化作最好的辨异,为此,必须对之作新的概念区分。自然理性与属人理性的划分克服了以前的种种弊端,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少年中国学会非常重视学术文化事业,其大多数会员也以学术研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们在学会活动中极为重视书刊的出版发行工作。他们自行编辑出版的几种刊物和丛书从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中浪漫的理想追求氛围,对改造中国问题的严肃思考,以及对世界潮流的认同、对科学民主精神的呼唤。这些既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潮流的组成部分,又留下了少年中国学会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8.
清雍正年间,土家族地区完成改土归流后,民族融合和民族交流空前加强,在国家行政力量和民间社会力量的双重推动下,汉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土家族地区渗透。土家族传统文化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变迁,这种变迁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部分传统文化失传的缺憾,这是土家族传统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冲击进行自身调适的结果。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要合理开发,更要大力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化大冲击大交流的大前提下,我国遇到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疆地处中亚,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之所在,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产生摇摆。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为新疆高校注入文化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安全问题。当前,新疆高校面临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文化渗透的严重威胁,为确保新疆高校文化安全应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细致务实地开展宣传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