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刑法没有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作界定,司法缺乏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实质标准,导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认定的疑难。为此,应将非法控制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核心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其他三个特征围绕着非法控制特征证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对内采用非法手段控制成员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对外针对不特定的人或多数的人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非法控制一定的区域或行业获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共同犯罪的基本形式,与共同犯罪的其他形式如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黑社会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其构成特征的认定标准可以较黑社会组织构成特征降低一个档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多重性和行为违法犯罪的多罪性。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首先必须是犯罪集团。司法实务中,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是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存在误解和误认;二是将仅系个人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应当严格遵守有关立法解释的规定,避免陷入上述误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继出现,它是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式。这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只是黑社会组织的初始阶段,具有黑社会的一些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处于普通犯罪集团向黑社会组织演化过渡的中向状态。概言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是以获得巨额非法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以与国家法律相对抗为重要依托,以腐朽亚文化为精神动力,以暴力和腐蚀拉拢为基本手段,有组织地进行严重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具有传统的特征,如有组织的暴力、以违法犯罪方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违法犯罪寻求保护伞、组织者、领导者从-线退居到幕后、实施暴力的工具呈现出冷武器和热武器相混合的特点等,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如谋求合法外衣、寻求社会认可,利用非法影响力.在当前维稳的社会和政治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民意、民主和民生越来越重视.黑社会性质组织利用这一点,通过向党政机构施压来谋取不法经济利益.这两个新特征不但表现在山西关氏兄弟涉黑组织案件中,也表现在重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中,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情报搜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专门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机构和情报信息网;尽量组建有关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电脑情报资料库:二是拓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收集的渠道;三是加强国内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及其收集经验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试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形态 ,其危害性处于有组织犯罪之首。我国《刑法》第 2 94条所规定的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界于一般团伙犯罪与典型黑社会犯罪之间 ,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黑社会性质与特征 ,现阶段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在 1 996年严打中 ,全国共破获近 70 0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抓获其成员 50 0 0余人。绝大多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从事黄、赌、毒及绑架、拐卖人口等违法犯罪活动 ,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 ,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将自己的价…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是界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司法实践中行为特征的认定存在行为手段认定泛化,有组织认定混乱和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要素虚化三个问题。鉴于此,司法有必要明确行为特征的规范目的,统一行为特征三个要素的认定标准,准确厘清行为特征三个要素与本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其他手段"应当立足于体系解释的立场,即与暴力、威胁具有相当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基于组织性;从语义解释的角度,"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是危害特征对行为特征的约束,为非作恶是行为表现,欺压、残害群众是危害后果,二者不能虚化。  相似文献   

9.
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同时具备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暴力行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等四个特征。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内涵,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相关犯罪组织(如,黑社会组织、犯罪集团、恶势力、恐怖活动组织等)之间的界限,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才能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此罪与彼罪以及定罪与处罚等问题作出正确地裁量。  相似文献   

10.
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司法认定,要从构成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本质特征、组织特征、经济特征和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特征即本质特征时,应注意把握对行业、区域、控制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有组织犯罪是指3人或3人以上,为了获取非法经济利益而形成一定的组织,以组织体的形式实施特定或不特定犯罪的犯罪现象。在我国大陆法律语境下,有组织犯罪可以划分为普通犯罪集团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研究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而日臻成熟,近些年来更是加大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对此类犯罪的立法规定仍然有很大的不足,亟需完善,因此,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本身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一种另类权力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势力转化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和条件,是建立一定社区和行业的控制权。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内部的和外部的权力形态,其权力具有等级性、隐蔽性、暴力性。通常通过收取保护费,包揽民间诉讼和纷争,在经济领域以暴力涉足行业竞争,追讨债务,勾结拉拢腐败分子,实施“洗权”等手段建立控制权。一个社会中黑社会的发展状况,其实是合法权力与黑社会组织的非法权力两种权力博弈的结果。在未来,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严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干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故其历来是犯罪打击的重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开展的侦查活动,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阶段,也是惩治犯罪的基本前提。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具有的组织结构、经济实力、背景支持和行为方式等新特征,是导致该类案件的侦查出现困境的重要原因。从分析这些特征入手,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和公安实践经验,对侦查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查处和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5.
国家工作人员涉黑犯罪是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勾结的官员腐败,是影响最恶劣、危害最严重的腐败。近年,随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膨胀壮大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日益猖獗,以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为生长土壤的国家工作人员涉黑犯罪更加滋生蔓延,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廉洁。研究国家工作人员涉黑犯罪的特点,有利于侦查机关制定专门的侦查对策及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刑法仅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但性质决定实质,故而刑法实际上已肯定了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现象。随着国际黑社会组织向我国的不断渗透以及国内涉黑势力的自身演变,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应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呈不断蔓延趋势。为此,应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策研究,建立专门的反黑法律体系,完善刑事实体法、程序法和相关配套法律的规定,从而防疏堵漏,严密法网,以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黑社会犯罪,遏制和减少黑社会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333条规定的非法组织卖血罪,在认定和处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在认定方面,《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是非法组织卖血罪与一般非法组织卖血行为的界限标准,是否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是非法组织卖血罪与强迫卖血罪的区分关键,被组织卖血者的全部环节的完成为非法组织卖血罪的既遂根据;在刑罚方面,《刑法》第333条第2款中“前款行为”不只是针对强迫卖血罪而言,还包括非法组织卖血罪,“他人”指的是卖血者而不包括用血者,“伤害”应当限制解释为“重伤”。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后新设立的罪种。它包括组织、领 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目前黑社会性 质组织犯罪比较猖獗,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作了综述 ,涉及的内容有 :犯罪概念、犯罪原因、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致罪因素、当前城市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防控对策 ;我国跨境、跨国犯罪的主要类型及对策 ;黑社会性质犯罪与邪教犯罪 ;2 1世纪中国大陆突出的青少年犯罪与有组织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刑事法律对犯罪组织特征的规定,犯罪组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人数较多;(2)以谋求经济利益为目的;(3)违法犯罪行为具有暴力性;(4)组织程度高。而秘密性和腐蚀性不应当成为犯罪组织的法定特征。我国刑法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规定不合理,应当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