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一项“环境工程”、“经济工程”、“民心工程”、“造福工程”,它直接影响着武汉市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是符合民心,顺乎民意,上下一致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2.
一、抓好一批环境综合改造骨干工程建设,带动市容市貌上档次、上水平去年以来,市市容办根据市委市政府5年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指导思想,突出武汉滨江、滨湖特色,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直接组织和参与实施了以下5项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9,(7):36-37
“一城山色半城江,玉树琼花胜天堂”,一幅钟灵毓秀、山环水绕的画卷,一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城市。灵秀的山水见证着文明城市创建的历程,1999年吉林市被中央文明委首批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在后续的十年间,连续四次获得该项殊荣,走出了一条魅力独具、异彩纷呈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的中心,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千湖之省”的省会,素有“江城”之称。武汉市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市境大部分处于江汉平原,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有少量孤山残丘夹杂其间,其丰富的山水园林资源是国内其它城市无法相比的。1、丰富的山水资源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天然条件首先,武汉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市区有两列东西走向、南北平行  相似文献   

5.
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要求和市民意愿,把在2008年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按照“两步走”规划,主城区必须在2007年年底前整体达到山水园林城市标准,距今仅有1年零8个月时间,任务很重。刚才,远牧副市长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工作的决定,市创建办对实施方案作了说明,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乘势而为,努力把重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理由有四:其一,这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惠民工程。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高度文明的城市必定是汇四海人流、聚八方财源的城市。因此要把城市文明建设作为抓机遇、抓竞争、抓发展的有效措施,按照“省内最佳、国内一流”标准,打造出具有淮南特色的人居和创业环境。建设要跳出一般意义的硬环境营造,更多地体现一种投资环境品质。淮南山水相依、城乡交错,素有“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之称,具有建造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条件。我们要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动力,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常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特别是1997年常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示范点”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把创建融入发展大局,不断拓展创建空间,精心打造现代文明城市。在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去年一举夺得“六冠”: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县)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1999年市容管理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的基本思路,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完善和强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以区为主、街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广泛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在巩固发展历年创建卫生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有计划分阶段地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30-31
山东省莱芜市地处鲁中,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7万,辖莱城区、钢城区和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城市”。2008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1,(1):281
2010年10月22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启动仪式在玉音广场开启大幕。该县在继2004年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后,又吹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进军号。县委书记盛娅农宣布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正式启动。创建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五个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驶上"快车道"。先后开展了‘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在市级山水园林城市成功创建的基础上,去年,又提出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的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把鄂州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愿望,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城联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培养城市文化,增强城市的凝聚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创建,解决民生问题,增强市民的幸福感;通过持之以恒的创建,  相似文献   

12.
枝江市位于宜昌市东南部,滨临长江,扼三峡门户。1996年,枝江撤县建市。在此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按照“一年建成市级文明卫生城市,两年建成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到2010年建成美丽的滨江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发扬“抢前争先,抢抓机遇,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以实施“五大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不仅使城市风貌焕然一新,而且带动了市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实施“规范管理工程”,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健全了规范的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了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委员会,由市长亲任创建委主…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举全市之力,大力开展“四城同创”(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全国卫生城市、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全国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全市上下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改善城市环境,创新文明形象,创建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取得文明成果大丰收。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是湖北省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之年,武汉市探索推出三项制度,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一.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制度。为培育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武汉市将开展经常性的“孝老敬老”主题实践活动,评选“江城十大孝子”。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研究建立惩戒不孝道者的相关制度。同时,把“孝”列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的重要条件,一票否决。编制并公布“厅堂家训”,  相似文献   

15.
钟祥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设县的历史可追溯到2700年前的春秋时代;而设市则在1992年,仅10年的光阴。目前,钟祥市已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正在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在加快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湖州市在近几年每年一个主题、逐年推进的基础上,2002年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的总目标,按照“服务发展抓创建、服务群众抓创建”的总要求,建设、教育、管理三管齐下,积极开展了声势和力度都空前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奋斗目标,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11,(11):I0004-I0007
怎样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者更舒适、更开心”,这是垫江县委、县政府在“宜居垫江”建设中的思考。县委书记罗德介绍说,垫江在宜居建设中,不仅做好规定动作而且还在自选动作中,提出从软、硬环境两个方面,以打造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为平台,把垫江建设成为一座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牡丹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宜居之...  相似文献   

19.
张鑫  向继贵 《时事报告》2012,(11):36-39
宜昌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巴楚文化源远流长,诗人屈原、美人昭君,千古流芳。宜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市从1996年提出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经过长达15年的接力,去年年底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实现了荆楚大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金秋时节,我们慕名来到这个素有“三峡明珠”美誉的城市,寻访她文明全国的足迹。宜昌市市长、市文明委主任李乐成,和我们分享了15年陈酿一文明宜昌。  相似文献   

20.
苏星  唐沐林 《当代广西》2013,(11):2-M0001
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了保持甲天下的山水和人居环境,多年来,桂林市坚持实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旅游业及循环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抑或是正在打造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桂林都借着这一个又一个平台,不断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综合管理水平,为生活在漓水秀山畔的百姓营造最美的生活环境。桂林用自身发展的历程证明:山水与发展能够完美融合,齐头并进。图为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梦幻般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