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权力制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党内权力运行方面的最大弊端,就是实际存在的各级党委过于集中的权力长期得不到对等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原因在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配置不合理、不均衡,所导致的决策机关虚化,执行机关权力扩张,监督机关权力萎缩,党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党内权力制约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调整党内权力架构和配置,推行党委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三分".二是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党内权力.以德行政,发挥道德在权力运行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三种制约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权力没有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为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就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大力发展民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方式防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3.
正靠纵向权力监督与制约不会达到最佳效果,最高权力与基层权力在数量上的差距导致这种监督与制约具有局限性。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自我监督。在封建社会,天下是帝王的天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应该具有监督与制约下级权力的极强愿望。但是这种纵向权力监督与制约具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权利主体不会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最多是自我反省,但不会主动让贤;二是自上而下地对基层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对多的,因而实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蒲晓光 《学理论》2009,(5):42-4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我国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权力行使主体、权力实施的全过程、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包括重点监督、程序监督、民主监督、职能监督等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监督体制的设置不科学、领导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不透明等原因,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应从扎紧制度笼子、科学划分权力、整合监督资源、突出监督重点、坚持民主公开等方面着手,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6):23-28
无论在理论视角,还是在实践层面,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普遍存在混同混用的现象,明显制约了理论创新和制度供给,当然也凸显了简要区分二者的必要性。二者皆出于控制权力的需要,在词源上已存在双向性和单向性、主体间性和主客间性的差异,自然能够衍生出以下区别:在主体构成上,制约主体具有体制内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监督主体在体制内外皆有明显的易变性;在作用机制上,权力制约主要由体制内力量通过制度设计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而权力监督则是多元主体在批判和查处中规范权力运行;在作用时效上,权力制约主要在前车之鉴中创新制度设计,防患未然,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权力监督则以批评或查处减少或挽回损失,具有相应的滞后性。当然,只有对二者的差异性秉持相对化而非绝对化的理解,才能精准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发掘其规范权力运行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权力自身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诱惑性和腐蚀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对权力主体产生的制约、权力行使过程的制约以及权力运行后果的制约构成了整个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必须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更好地硬化人大监督,发挥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8.
列宁晚年所著的系列反思文章作为其政治遗嘱,为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权力制约监督制度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列宁晚年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核心是改革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对权力的有效控制。借鉴列宁的相关思想,当前党内纪检监察体制的优化路径主要有:科学认识和辩证处理巩固党的领导核心权威与加强党内权力制约监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纪委的相对独立作用;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开展廉政风险管理,建立权力制约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建立阳光政府,是有效防止政府权力异化的重要途径。建立阳光政府、防止政府权力异化的关键在于让政府权力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下运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必须构建一套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舆论权、罢免权。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强对地方党委"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路径包括:以适度分权限权作为突破口,完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加强对"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与问责;完善能正确发挥"一把手"作用的集体决策机制与程序;对"一把手"权力滥用、权力腐败实行政治问责、终身问责、法律问责;整合各种监督力量与资源,突出巡视利剑作用,将"一把手"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1.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一个老话题,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则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议题。由于学界对于"什么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关注,因而相关研究还处于有待破题的阶段。在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组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术语的词语或短语和"权力运行机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相关概念加以界说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由若干个"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构成,而所谓"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则是指由若干个对权力主体分配和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约束、限制、观察和纠正的机制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权力配置、程序控制、信息公开、复合监督、责任追究等机制就是作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构成要件的五大"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周玉琴 《行政论坛》2007,1(5):20-23
政府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对全体公民和组织有约束力的力量。政府权力失控必然造成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对政府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必须有健全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约束。公民社会制约政府权力的具体路径主要有:通过意见表达来监督政府权力;通过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来监督政府权力;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来监督政府权力;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和第三部门职能分工也可以监督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7)
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研究的重要课题。十八大后,我党对于权力制约和监督提出了更为严格也更加明确的要求。吉林省依靠依法"确权"、压实"责任"、编织铁笼、技术保障等方法努力做好权力制约和监督。未来,还需要在建立权力制约结构,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纪检监察、审计、司法机关的协调机制,做好党内权力监督工作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4.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结合十六大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关精神,针对目前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建设应坚持民主、法制、科学的原则,从主客体双方着眼,多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6.
权力是统治阶段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以强制性手段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在社会主义国家 ,统治阶级和执政党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出相应思考 :一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形成监督的合力 ;三是关键是要在监督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大学“去行政化”困难重重,却又势在必行,其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规范和监督权力的运行.要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应当建立以权力清单为基础,以转变职能为根本,以信息公开为重点,以民主监督为手段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干部腐败现象折射出农村基层权力架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监督机构。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村级权力监督的重大制度创新,它是合理构建村级事务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比较完整的村民自治权力运行与监督体系。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增强村民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力的能力,可以考虑县镇纪委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实行垂直领导。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21,(2):83-89
权力配置作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阐发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时正式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权力的结构安排。从权力配置的思想脉络来看,大致分为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非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大都包含对权力进行分解并彼此形成一定制约关系的理论逻辑。其最终以分权制衡思想模型而相对固定下来并被部分西方国家付诸实践,但其既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又存在无法确保权力运行高效化的弊病。与权力配置的分权制衡模型不同,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更青睐"权力属于人民"原则,主张实现代议民主与人民主权的辩证统一,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的权力制约实践拓宽了理论视野。就权力配置的原则设定而言,虽然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存在理论分殊,不同国家的权力配置实践也无法简单移植,但是权力受限、权力法定和权力效能则是在以权力的科学配置来推进权力的有效制约时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内部的权力存在及其结构状态。我国高校的治理路径是由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宏观制度选择和决定的,故而组织场域的同形导致的大学内部权力配置失衡以及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缺失直接外化为高校腐败与政府腐败呈现出高度一致。从高校内部权力配置入手,在准确把握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强化权力的制约与均衡,保障权力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是实现高校腐败有效治理及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