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蔡波 《新长征》2010,(3):25-26
2009年,长春市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党支部紧紧同绕建设法制刮、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目标,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努力将市长公开电话打造成倾听民意、解决民难、集中民智、决策支撑的平台。截止去年12月15日,共受理市民投诉270067件,答复咨询69962件,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21日,长春市政府恢复市长公开电话,开通“12345”热线。自此,这条热线的铃声此起彼伏,热度不减。至今,市长公开电话整个网络共受理市民投诉4.4万余件,办结投诉3.5万余件。 市长公开电话,犹如一座架在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有效地沟通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其可赞之处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拓宽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老百姓对政府工作想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只要拨通“12345”,就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克服了过去那种到某些政府机关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3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哈尔滨市市长信访电话工作暂行规定>(下称<规定>).12月10日,以0451-12345号码重新面世的哈尔滨市市长公开电话投入试运行.此前.哈尔滨市市长信仿电话号码为0451-84612345.在全省市长热线按区号排列实行统一号码12345之后,原来的省长热线号码0451-12345成了现在的哈尔滨市市长公开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4.
遭遇突发事件该怎么办?有了烦心事该向谁诉说……别着急,有困难,可以找“市长”:只要你拨打“市长公开电话”63854444,或轻轻一点鼠标,给“市长信箱”发一封“伊妹儿”,就会有人——甚至可能是市长——帮助你。  相似文献   

5.
李晓斌  李玲 《先锋队》2010,(1):26-27
2008年9月26日,长治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市委书记市长热线电话,使百姓以最方便、最快捷、最廉价的办法向书记市长反映身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畅通了百姓诉求的渠道,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说,认真办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则是天职,所以在收到市委书记市长公开电话办理中心转来的每一张公开电话办理卡后,我们都当作是百姓出的一张“考题”,要进行一次严肃认真的“考试”,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能答好每一张“考卷”。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中央纪委的要求,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肇庆市以德庆县为试点,率先建立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据此,农民坐在家里“动一动手指”,就能在电视、固定电话、手机、互联网等多种载体上随时点播、查阅村委会的财务报表,了解各项行政事业性涉农收费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热线电话是百姓与有关部门及单位沟通的渠道之一。近年来,随着政府热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拨打热线反映问题。然而,不少地区的政府热线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受到群众诟病。去年5月,半月谈网记者在多个时段拨打多地的市长公开电话等政府热线电话,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拨通后无人接听;在拨打某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时,连续拨打100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2,(11):40-42
正2010年11月,彭阳县被确定为全区首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县委以此为新的起点和契机,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区、市党委的部署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县委的行政权力、权力运行、运行公开、公开监督等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规范、公开透明、推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明确目标要求,建立权力公开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宪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按照公开、透明、知情、参与的标准来运行完政权力。为此,必须完善我国宪政运行机制的可操作性程序;建立透明的可参与的宪政运行体制;建立完备的宪政运行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记者曾采访顺德市市长冯润胜,历时三小时,电话只响过两三次。记者对市长的电话如此“清闲”颇感疑惑。冯市长解释说,其实过去他也一样忙得晕头转向,进了办公室,几乎都是谈项目、谈资金,没完没了;回到家,追来的电话还是谈项目、谈资金、谈减免税。他说,现在情形不同了,电话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并不无幽默地自喻为“潇洒市长”。据介绍,这种变化,缘于1994年完成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将权力下放;主要领导不再大权独揽,而是充分发挥部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1.
李珍刚 《学习论坛》2009,25(12):38-43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性问题日渐突出并在社会诸多领域体现出来。公共性问题凸显的原因在于社会公共问题的大量增加,政府处理繁杂公共事务的困难及自身角色的困境,社会公共性的不足、流失与增长。面对突出的公共性问题,公共管理者有责任去创造条件,推动国家管理由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型,拓展公共事务多元化参与的公共平台,建构激励服务型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成公共性问题的解决,以达到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公众参与是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研究、分析公众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公共选择理论与中国公共财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之所以将公共选择理论引入财政学领域,是因为财政问题本身的某些固有属性决定了大多数财政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吸收和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不仅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更是公共选择的财政。同时,中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过程应当是,也必然是财政管理公共化的过程,这是建立民主的、有监督的财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公共管理是传统公共行政之公共性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性的结合,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主要表现 为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公共管理职能的公共性以及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性。如果过多关注公共管理的管理 性,强调其工具取向以及技术理性,就会诱致官僚制的畸形发展、政府失灵、权力寻租等现象,使得公共管理的 公共性异化和缺失,引发公共部门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应从组织再造、职能转变以及寻租规避等方面予以救 治。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要在"十二五"期间成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核心理念.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根本目标是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政府的公共性问题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理解政府与民众关系,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政府的公共性具有特定的含义、背景、判断标准,是政府运行的主导价值理念,从而为政府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经典公有制是自由人联合体公有制,它的实现形式是民主基础上的自治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精神完全相同.传统公有制只实现了经典公有制的第一步,因而是一种类似于原始公社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所谓的四种类型的新公有制企业中,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公众持股的股份制企业,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在推进基本公共眼务均等化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断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地方财政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公交的权利意识也日益提高。伴随着我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公民在参政议政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的权利表达,势必将对政府决策产生与日俱增的影响。尊重公众的权利,让决策更合民意,这将是今后政府决策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