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节口号》,提出建立一个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组成的联合政府,由此形成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正是分析了“五一口号”的发布历程、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阐述了精准领会“五一口号”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价值将再次呈现与升华;不忘初心,继承“五一口号”的政治立场、民主精神和优良传统等“五一口号”的新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著名的“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五一口号”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党的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五一口号”的历史价值可概括为三大“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3.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回应,表示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为建立新中国而团结合作。“五一口号”吹响了建立新中国的集结号,奠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政治格局。新征程上,重温“五一口号”,深刻把握“五一口号”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信,彰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60年前,中共中央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分析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发布了“五一”口号,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的热烈响应。这段历史及以后的实践活动,对民主党派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给我们以重大启示:①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我们政治思想教育的重大关键。②党派成员应为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统一战线的光荣优良传统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③加强党派自身建设是提高参政议政、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调,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五一口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起点;从价值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等元素,这主要表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具体实践上,体现着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实质精神和价值理念;从制度逻辑来看“,五一口号”的人民民主价值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奠定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从实践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60年前,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通过对响应“五一口号”的历史回顾,可以对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应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以纪念“五一口号”的发表为契机,更好地担负起参政党的使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雄伟壮丽,和谐文明。  相似文献   

7.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了“五一口号”,震撼人心,意义重大。“五一口号”迄今已提出七十五周年,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历史启示意义是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重要论述思想相契合的,“五一口号”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根基和政治原则相一致的,继承好“五一口号”精神,必将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有效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广泛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五一口号”在党的历史特别是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民主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孕育、形成到发展、完善的伟大政治创造,“五一口号”所蕴含的“团结、协商、合作”的独特价值理念,凝聚成了“坚持统一战线”的宝贵历史经验。“五一口号”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局面,引领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统战工作的新发展,体现了其在统一战线历史上的开创性贡献和创新性特质,是新时代团结奋斗共谋民族复兴大业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9.
“五一口号”是中国统一战线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各民主党派应赓续响应“五一口号”的光荣传统,深刻认识“五一口号”的现实价值,携手奋进新征程,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的推动者、共识的凝聚者、理论的贡献者、实践的探索者、故事的宣讲者。  相似文献   

10.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精神实质及其启示对在新征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四个自信”,开展好“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五一口号"的发布对于中国特色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具有方向性和奠基性意义。"五一口号"的发布提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战场的攻势是"奠基石",毛泽东的修改是"点睛笔",国民党的"国大"是"催化剂"。"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为:开启了各种统战力量合作共事的新阶段,谱写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篇章,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新征程。重温"五一口号",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和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宣传话语在发挥新时代统战作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能量。“五一口号”作为统战宣传话语,对我国统战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身也体现出统战话语的宣传价值,文章深究其意义与宣传价值,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统战宣传话语建构留下了历史启示和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中共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前提,接聋中共领导是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发展民主是多党合作的共同目标,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参加国家政权是多党合作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理论研讨会,隆重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发布了“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回顾“五一”口号的提出过程,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光辉历史,“五一”口号的发布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有效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五一口号”精神提出75周年。历经75年的发展,尽管我国国情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但“五一口号”精神却并未在历史进展中被消磨被遗忘,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影响。新时代,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价值,继续继承和发扬“五一口号”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体制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奋斗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并于5月2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走向的基本主张和基本立场。其中,第五条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6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一口号既是珍贵的政治记忆.也反映了一条深刻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综观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布"五一口号"时所体现的政治气魄和政治担当,在落实"五一口号"时所体现的政治诚意和政治智慧,在重温"五一口号"时所体现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远见,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今天,隆重纪念这一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五一口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最终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探索实践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五一口号”的发布引领下,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的实践过程,孕育形成了深厚的“五一口号”精神,包括:铁心拥党、不忘初心、团结奋进、追求民主,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精神基石,也成为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汇聚各民主党派团结奋进力量的精神引领。本文通过回顾“五一口号”发布前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分析提炼“五一口号”精神,并揭示其对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奋进力量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率先揭示出我国近、现代以来面临的“民族、民权、民生”这一时代性、历史性重大现实课题的辛亥革命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以人为本,民生为大;民族为先,民生得保;民权为要,民生得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