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夜宿太平寮     
傅翔 《福建乡土》2009,(1):24-25
进深山老林里避暑一直是我的梦想,特别是要能够在那里小住几天,那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我一直在想,只要一个人还在上班,还在体制内正常地工作,那他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么没有足够的时间停留,要么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如此简单的自然。这次来到太平寮,我又一次印证了这个想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死亡(连载之三)●彭祖贻我承认,那信封里装的是我用于收买周小林的一万元钱,我这件事干得真是蠢。那天晚上我与温小馨分手之后,回到素素为我安排的住处,进门发现素素正焦虑不安地在等我,一见面就抱住我说真叫我担心死了你怎么不打招呼就脱离了我安排的保安员的...  相似文献   

3.
他,曾掌管全市建筑工程大权,但他说:“我们不要捞钱,那是百姓的血汗。”他,对要把他带到省委书记那里、帮他当上省建委主任的人说:“我不干这种事!”他,向中央检举从顶头上司到省委书记一伙人的腐败行径,尽管由此引来无尽灾难,仍坚持不懈;他,在阳光下差点被打死,在大雨中险些遭撞  相似文献   

4.
难忘那村人     
翻开记忆,那上面始终记录着一个边远山村的名字: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了。当时我在一个叫资丘的区委工作,妻子在一个叫中溪的乡里工作一那个边远的小山村就属于妻子工作的那个乡。那个村子里的物事就是妻子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5.
守望善良     
守望善良○芳菡与昔子同居一座城市却好久不曾聚首。本来是有多次相聚机会的,都因为临时有推不掉的事给吹了。这次说啥也要见上一面,昔子在电话中说。于是,我和她准备放弃午间那一个小时的休息,在离我上班最近的那个餐馆里边吃边谈。就要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昔子突然蹦...  相似文献   

6.
面对圆明遗园的深思胡英海走出青春花季,将近而立之年的我,很少再为一件事而泪流满面了。但是,当我看到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看到圆明园里的青青野草时,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圆明园,抚摸着那精美的残垣断壁,思绪进入了一百多...  相似文献   

7.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8.
记得那年的十月,我跨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绿装、绿被、绿色的大山。春天里,我们爬上了山顶那座孤零零的哨所。尽管艰辛,却迎来了春天,花儿开了,漫山遍野。这里没有村庄,没有人烟;只有老班长和我,还有那只叫“阿虎”的大黑狗。一天天,除了巡线,便是查电缆,唯一高兴的事就是对着大山喊,任凭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四年服役期满,我“解甲归田”。山道弯弯,一次次回眸凝视。我轻轻地问那绿色的哨所:“我走后你可孤单?”我轻轻地和“阿虎”道别,硬咽着嗓子喊:“大山──再见!我爱你──绿色的世界!”更难忘老班长送我的那句远非…  相似文献   

9.
闲言碎语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寒舍之家,据考证家族史,起码5-7代人没有读过几天书。我没有见过我爷爷和爷爷之上的长辈,父亲告诉我,他们都是老实厚道的庄稼人。父亲没有念过书,就连自己的姓名摆在面前都不认识,父亲为此伤过心,流过泪,那年头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干活计工分,生活上由国家统配粮、棉、布票,生产队里凡是需要动钱的都由队里会计一人完成,很多时候少给少写,明知道不对也是没办法的事,我的父辈们一律以摁手印替代签字。  相似文献   

10.
啊,荡秋千!     
宇文正 《台声》2013,(7):65-66
我有一面金牌,应该还在娘家我的旧书桌抽屉里吧,那是高中毕业前阿兰送我的临别赠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全社会对残疾人开始关注,在我印象里还是最近十来年的事。十几年前,如果说企事业单位照顾残疾人的话,是仅限于“因公致残”,那部分的,还有“一级残废”、“二级残废”等不同的对待,仿佛残  相似文献   

12.
坐澳大利亚飞机感遇刘新粦由香港去曼谷,我们坐的是澳大利亚“快达”(OANTAS)航空公司的飞机。这架飞机的服务、饮食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没有发生什么令人不愉快的事。如果说有点意见的话,那就是:航空公司印发的小册子里说,他们的国际航班上出售特制的...  相似文献   

13.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却还活着。人,真不可思议,前几天你还活蹦乱跳的,整日里腋下夹一个黑色文件包,忙乎着上案子,就在你查出那讨厌的病魔前一个星期里,你还骑13公里的自行车到市局刑警支队值夜班,那时你似有用不完的劲儿;只是转眼的工夫,你说走就走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让人难以接受!记得还是前几天的事,我同你一道坐车到局里上班。你在车上对我说,流波,你还欠我点儿东西没兑现。我不知所措,你继续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答应过要写一写我的……是的,我的确允诺过要好好地写一写你,因为在很早以前我…  相似文献   

14.
家门前的古槐魏广儒每次回家看到门前的那棵古槐,使我想起那不能忘却的事和心中对母亲深深的祝福。自打我记事起,古槐就长在家门前。据父辈人讲也有上百年了,那是祖上人植于门前的。摸一摸它粗扩的树皮,看一看它挺拔的树干,岁月嵌在它身上的道道印痕,总是牵动着我忆...  相似文献   

15.
葵花赞     
自然界里有无数种各色各样的花。我喜爱那满山遍野的茶花,我讴歌那雪中吐艳的梅花……然而,我更赞美那永远向阳的葵花。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4,(9):64-65
正认识蒋勋是先认识他的声音。朋友送了由他导读的《红楼梦》的碟片给我,我听得入了迷,心想怎么会有那么好听的声音?《红楼梦》这本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透过他那抑扬顿挫、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带入了曹雪芹浩瀚的文学世界。总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听他娓娓诉说大观园里的人、事、情。经过蒋勋的诠释和解析,《红楼梦》变得立体了,仿佛自己曾在大观园里待过,跟书里的人物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7.
忘不了你,《中国残疾人》。那还是去年上半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友节目孙大姐信箱里,听到国家对残疾人扶贫贷款的事。于是,开店资金拮据的我就打报告,去找县残联帮忙。在残联办公桌上,第一次见到了你。我的心哪,是那样的激动!“终于有了自己的刊物!”我心里说。因激动,看刊物的时候,我的手都在发抖。 后来几经周折,也未办成贷款的事。但结识了你,就使我生了订阅  相似文献   

18.
故土     
梦中每走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对故乡的思念是一个身处异地的老者。晚年最为重要的事,也是最美好的情感。不能实现的事,说一说,想一想,总也能慰藉那颗寂寞的心。在他的概念里,老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一个埋葬亲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你的故土。于是,我理解了为何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守着一片贫瘠的土地不肯离开的原因了。这是他的家,他的根。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这块土地的土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灏一千年前发出的那一声感叹。被远走的人们反复咀嚼着,越咂越有味。这是一个离开故土的人。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9.
他曾是那所重点高中里最穷的一位学生.他也曾是那所高中里最富有的一位学生。他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他甚至很少想这件事。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把他扔在了乡医院的走廊里那破旧的长条椅上,然后扬长而去。他甚至不知道,他柔润的小脸有没有被他的母亲亲过。  相似文献   

20.
我要讲述的这件事是我当同安区人大代表时的事了。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是当年建设村清洁楼所引发的那场风波。至今还时时撞击着我这个故事主人的心灵,特别是那场风波过后的美满结局。给我以永恒的启迪:那就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当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