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中国和越南的会计改革都在走与国际会计趋同的道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虽然都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内容,但都与本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保持一致。因此,两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反映了本国的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找出差异,再进行分析与协调,将是中国与越南及东盟国家会计趋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美国DAL跨国公司出售子公司RCD时,美、日、英 3国企业在收购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谁能获得更大的获利空间,进行多指标计算的结果表明,由于这 3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差异,使得英国有最大的收购优势,其次是日本,再次是美国。这说明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时,每个国家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在考虑了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后,他们都会对外制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策,从而阻碍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在加速,通过本案例我们不能不思考,国际化后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 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大量的引进外资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了越南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另外,加入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会计联合会也加快了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5,(1)
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1995年越南发展经济的主要举措将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动员和有效地使用资金为发展经济服务,继续进行财政金融改革,制定国家金融政策,改革税制,彻底革新会计制度和发展审计工作。逐步建立资金市场,发展中长期贷款形式,发行公债券及企业股票。调整越盾和其它外币的汇率;使越盾逐渐成为国内市场进行结算、信贷的唯一货币,逐渐提高越盾的兑换力。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同越南的贸易中国是第一个与越南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也是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前唯一与越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8日,中国同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随之开始,直到1978年由于黎笋集团推行反华排华政策而中断直接贸易止,两国贸易关系持续了整整28年。28年来,中越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两国间的国家贸易,这是中越贸易的基本形式。二是双方地方国营贸易公司之间根据各自政府关于准进和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对中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越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模式是对某一国家或地区会计行为的综合性概括,并反映出不同国家或各地区在财务核算及管理方面的差异。近年来,我国与越南经贸往来频繁,本文通过对中越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会计理论及实务领域异同,对增进双方在会计及经贸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投资法律环境是投资成功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投资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针对外来投资商贸活动所制定的有关法律规范、政策和采取的相关措施,它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各个环节与状态构成。接受外来投资不仅要求东道国有良好的交通、能源、供电、供水等基础建设和基础原材料的供应等硬环境,更需要能够规范投资和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的法律环境。当前,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呈加速增长趋势,但也遭遇到一些问题,使一些投资项目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甚至遭受重大影响。因而,对越南投资法律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必要性2001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进一步计划在10年内即2010年之前建成。这一目标实际显示着将给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提出实质性的要求。自由贸易区,意味着零关税、资本和服务自由流动,意味着一体化经济。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不能够很快地实现零关税、资本和服务自由流动,但所做的与正在做的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且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长期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近年来双边贸易、相互投资又增长迅速。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协调,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从协调到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存货的相关概念、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五个方面,对中缅存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张臻 《东南亚纵横》2009,(11):108-111
中国与越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有不少相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收入核算方面,两国对收入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原则基本相同,但对收入范围的界定,具体业务的计量、收入账户处理及披露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中国与东盟会计协调的机理进行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会计协调的基本路径,目的是通过会计协调达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探讨中国与柬埔寨在会计法规制定背景、制定机构、会计法规体系、实施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推动区域各国的会计协调,改进区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区域交易成本,提高区域贸易与投资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韩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会计是开展环保活动的一个有效工具。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业绩,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优势,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十分重要。韩国是目前亚洲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很好的国家之一,其环境会计的发展也有较明显的特色。韩国的经验表明,企业重视环境信息,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推进了环保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总体、总则、会计核算和相关文件、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中泰两国《会计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中泰两国《会计法》在大的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中国《会计法》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这有助于了解《泰国会计法》以及中泰两国《会计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的不断增长,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进度明显滞后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欧盟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总结和比较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与欧盟会计协调的历程,分析两者会计协调的差异,并提出欧盟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